反滲透常用預處理工藝
為了保證反滲透系統的順利進行,需要針對不同的進水水質進行預處理。
對于反滲透系統,習慣地把進水分為地下水、自來水、地表水、海水、廢水(中水)等,這些水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地理條件,不同的季節氣候導致水體的特性及其所含的雜質有所不同,因此反滲透預處理工藝也會有所不同。
. 合理地預處理應該能滿足如下要求:
1、反滲透預處理必須能夠去除原水中的絕大多數雜質,達到進水要求;
2、反滲透預處理必須考慮水質的變化,防止原水水質波動時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運行;
3、反滲透預處理工藝必須能夠高效、穩定的運行,同時盡量簡化流程,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
目前流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物理法
物理方法包括①沉淀法或氣浮分離法,②砂過濾、預涂層(助濾劑)過濾、濾筒過濾、精過濾等,③活性炭吸附法,④冷卻或加熱。
(2)化學法
化學方法包括①氧化法:利用臭氧、空氣、氧、氯等氧化劑進行氧化,②還原法,③pH值調節法
(3)光化學法
光化學預處理方法主要指紫外線照射。
采用哪一種預處理方法,不僅取決于料液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而且還要根據在膜分離過程中所用組件的類型構造作出判斷。實際運行中的故障,一方面是由于膜表面上的分離所帶來的直接污染;另一方面與膜組件本身的構造有關。預處理所需要達到的標準,根據所用的膜件的不同也不一致。
常用針對不同的進水水質常用預處理方式如下:
![]() |
1 、進水為自來水的預處理
絮凝過濾+活性炭 + 軟化(或阻垢劑)+精密過濾器
2、 進水為地下水的預處理(OPR較低,Fe2+\ 、Mn2+ 低)
絮凝過濾 + 軟化(或阻垢劑)+精密過濾器
3 、進水為地下水的預處理(OPR較高)
絮凝過濾+活性炭 + 軟化(或阻垢劑)+精密過濾器
4、 進水為地下水的預處理(OPR較低,Fe2+\ 、Mn2+ 高)
氧化 +絮凝過濾+活性炭 + 軟化(或阻垢劑)+精密過濾器
5 、進水為地表水(COD較低)
初沉 + 絮凝沉淀 + 超濾或微濾 + 精濾
初沉 + 絮凝沉淀 + 氧化殺菌 + 活性炭吸附 + 精密過濾器
6、 海水(深井取水)
殺菌 + 絮凝過濾 + 活性炭 + 精濾
7、 生活污水
生化處理 + 殺菌 + 過濾 + 活性炭 + 精濾
生化處理 + 超濾 + 精濾
膜生物反應器 + 精濾
8 、工業廢水(金屬離子)
化學沉淀 + 絮凝過濾 + 軟化或阻垢劑
注:以上預處理過程中提到的工藝是指
絮凝和絮凝過濾 -絮凝處理的對象是原水中的小顆粒懸浮物和膠體。 濁度小于70度的原水,一般采用多介質過濾,可采用重力式過濾或壓力式過濾器。濾料的要求與普通雙濾料濾池不同,顆粒較大,濾料中的無煙煤要求在酸堿中穩定,石英砂要求耐酸,在堿性溶液中有微量的溶出。采用絮凝過濾時用鐵鹽作絮凝劑的效果優于鋁鹽。過濾器的設計產水量應包含后續處理工藝的耗水量和過濾器自身的耗水量即沖洗水量。
吸附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體物質,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質在其表面,從而達到凈化水體的方法。吸附法能去除的污染物包括:有機物、膠體、余氯,還能去除色度和嗅味等。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是用煙煤、無煙煤、果殼或木屑等多種原料經碳化和活化處理制成的黑色多孔顆粒。活性炭的物理特性主要指孔隙結構及其分布,在活化過程中形成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孔隙,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比表面積,與水的接觸面極大,因而吸附能力很強。活性炭不僅能吸附水中的各種污染物,還可以吸附廢氣中的SO2等污染物,因此在環保、水處理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
精密過濾器(保安過濾器) -用以去除極微小的顆粒。普通砂濾能夠去除很小的固體顆粒,使出水濁度達到1左右,但出水仍然含有大量粒徑在1~5μm的顆粒,這些顆粒是砂濾無法去除的,雖然顆粒極小,可是如果直接進入反滲透主機,在RO膜的濃縮作用下,仍然會造成膜元件的污染,要去除這些顆粒,就必須采用精密過濾。精密過濾器常設置在壓力過濾器之后,有時也設置在整個預處理工藝的未端防止破碎的濾料、活性炭、樹脂等進入反滲透系統,盡量做到不將上道工序產生的微粒帶到下一道工序中去。濾孔孔徑應與水中所含雜質的粒相匹配,避免過粗或過細。
氧化 -氧化是利用強氧化劑氧化分解水中污染物的一種化學處理方法。對于反滲透系統預處理而言,氧化通常是為了去除兩類物質:①有機物 ②鐵、錳
軟化 -軟化是指采用化學方法,去除水體中硬度的處理方法。分為離子交換軟化和藥劑軟化兩種。目前反滲透預處理常用的軟化方法是離子交換軟化。離子交換軟化是指采用離子交換劑,將水體中硬度組成部分鈣鎂等離子同離子交換劑有效交換基團(通常是鈉離子)反應,從而使水質達到軟化的效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