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曝氣系統及繩狀濾材于生物膜式反應器應用
一、前言
在石油化學工業及生物科技日漸發達的今天,所造成的廢水性質亦日驅復雜,對于傳統式的廢水生物處理是一大難題。在廢水處理的工藝設計上,經常需串接各種不同的處理技術,以滿足放流水水質符合國家放流水標準。但在制造的流程及制造者實際的情形,常因訂單的多寡及產品質量的改善作業,造成制程排放水水質的不穩定或水量的急劇變動,這對廢水處理的操作而言,又是一大挑戰。在廢水流程中,是否可以有一種耐高沖擊負荷(Shock Loading)制程,成為環境工程師的一大考驗。
二、文獻回顧
生物處理一般可概略分為好氧性處理及厭氧性處理,其凈化能力,與細菌、真菌類、藻類、原生動物、微小后生動物等各種微生物有關,是由數十種以上的混合培養體(Mixed Culture)以去除混合基質的處理程序,故要確立合理的設計標準及操作準則并不大容易,大多依據經驗或判斷較多。一般低污染性工廠所排放的廢水,以好氧性處理法處理后的水質大都可達到現行的放流水標準,而通常廢水有機污染濃度較高的工廠,必須先實行厭氧性處理,后段再設置好氧性處理單元,才能符合放流水標準,故一般來說,好氧性處理是廢水生物處理的關鍵。由于生物處理系統的操作狀況發生變異,均會引發微生物相的改變,因此微生物相可綜合地反應著處理的水質及操作條件;故在進行廢水處理場操作處理效率改善時,以微生物觀察為主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功能診斷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操作調整技術。
一般好氧性生物處理可分為懸浮生長式及附著生長式(見圖1)。懸浮生長式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深)渠法等;附著生長式(一般稱為生物膜法)則包括滴濾法、旋轉圓盤法、接觸曝氣法等。由于活性污泥法的處理水BOD可由100mg/L至數千mg/L,而生物膜則僅能由10mg/L至500mg/L,故目前工業廢水中所采用的生物處理,約有70%以上好氧生物處理為懸浮生長式生物處理。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高效率生物接觸濾材在廢水處理上的應用.doc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