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生物膜反應器的新型曝氣系統簡介
摘要:現行生物濾膜反應器(MBR)所采用的曝氣方式常以穿孔曝氣器為主,其主要考慮為攪拌效果。但是穿孔曝氣器所產生的氣泡粒徑頗大,直接造成溶氧效率低下,為滿足溶氧的需求,只有加大曝氣量,造成能耗的提升。為此,發展出噴射式曝氣系統為主體、適用于MBR系統的曝氣器,利用噴射式曝氣系統的高溶氧效率及高攪拌能力,降低曝氣系統能耗,同時可利用曝氣系統所附加的反沖洗系統,降低濾膜阻塞的情形。
關鍵詞:生物濾膜MBR穿孔式曝氣噴射式曝氣低能耗
一、概述
生物濾膜反應槽系結合濾膜過濾技術與生物反應槽來處理污染廢水,一般濾膜在生物反應槽中主要用途可分為三種,最常見為利用濾膜優良固液分離能力,為活性污泥與處理水分離,藉此取代傳統終沉池效用;第二種形式則是利用濾膜來當作生物反應槽中的無泡式曝氣系統,將氧氣通入濾膜中,作為反應槽中氧氣質量傳輸之用;第三種則是利用濾膜來萃取廢水中無法被傳統污泥程序所去除的有機污染物,而剩余污染物再由生物處理程序去除(見圖1)。
MBR名詞最早出現于1969年文獻中,當時是利用微濾膜當作固液分離設備,以此取代并省下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終沉池所需面積。1970年代濾膜技術引進日本市場,日本學者Yamamoto首先將中空纖維濾膜結合于活性污泥系統,利用孔徑為0.1mm的中空纖維濾膜置入傳統活性污泥好氧槽內,再經由泵浦直接將處理完成的放流水抽出,結果顯示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4241150038577.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