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西固二期給水工程
蘭州市西固二期給水工程由蘭州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建設,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設計,甘肅省建一局等單位施工。蘭州市西固二期給水工程是在原1956年興建的西固一期給水工程投產后,為滿足西固各工業用戶及其職工生活對供水增長需要,在1974年開始設計的。其設計水量為28.6萬m3/d(其中:二次沉淀水14.6萬m3/d,過濾水14萬m3/d),是我國以黃河為水源的大型凈水工程。該工程1980年基本建成投產,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組織竣工驗收,實際總造價2408.3萬元。該工程水源為黃河高濁水,設計最高含砂量達100 kg/m3。取水采用上(shang)下游斗槽式預沉;凈(jing)化采用一(yi)次輻流式沉淀池、投加(jia)高分子聚丙(bing)烯酸(suan)胺,加(jia)斜管的加(jia)速澄清(qing)池及過(guo)濾站(zhan),二、三級泵房等(deng)。該工(gong)(gong)程是在50年代末蘇(su)聯設計(ji),后來又停建(jian)的工(gong)(gong)程基礎(chu)上(shang)進行續建(jian),工(gong)(gong)程概算為1903.6萬(wan)元。
![]() |
二期工程設計,在總結了一期工程設計和生產運轉經驗后,采用了多項科研成果,主要有:
(l)改自然沉淀為混凝沉淀:設計中采用聚丙烯酸胺作絮凝劑,對高濁度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對同樣直徑100 m的輻流式沉淀池,產水量可比一期工程的輻流式沉淀池負荷能力提高6倍(由0.16 m3/s提高到1.0 m3/s),而且含沙量范圍可提高到100 kg/m3后仍能保證正常供水水質(0.5~ 0.6 kg/m3)。蘇聯設計的一期工程采用的一次輻流式沉淀池,采取自然沉淀,不僅產水量小,而且當含沙量增高(>20 kg/m3)時,出水濁度嚴重超標,曾迫使蘭州煉油廠、化肥廠等大型企業的有關車間停產,二期工程采用新工藝后,僅一次沉淀池基建投資就節省1億元左右,并安全地保證了供水水質。
(2)在當時國內高濁度處理中,在加速澄清池內部裝置斜管設施,達到產水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的效果。按相同產水量計,占地面積僅為一期的1/6,節約用地50畝。運行效果穩定。
(3)配水渠道中采用橡膠空氣閘截流,嚴密性好,使用可靠,維護操作簡單,且造價低廉。
(4)在工程中,初次嘗試了上部為方型豎壁、下部用內切圓錐殼池底相接的新型斜管加速澄清池,可充分利用給排水構筑物的水力特性,這樣不僅池型幾何上的具有對稱、力學上均衡等特性,且在布局上化繁為簡,并在豎壁頂端設置了支撐梁體系,加強整體剛度。池內水槽及斜柱等各種構件均選用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件,以充分利用方形平面布置的特長。
(5)對輻射式沉淀池和自流渠道等構筑物,開發了新型的伸縮縫填料—聚氯乙烯膠泥,改變了50年代蘇聯設計采用的瀝青瑪蹄脂。
(6)工程工藝檢測系統采用電動單元組合(II型)儀表,在當時給排水工程中應用屬首次。
二期給水工程,在投產后水量、水質、水壓均符合設計要求,生產運轉正常,改變了原來在“洪水期”限制供水的被動局面。充分利用了原有半截子工程,降低了工程造價,節約了電耗,少占用地,經濟指標優異。甘肅省評定為1981年度甘肅省優秀設計項目,于1984年獲得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