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河治臭及綜合整治技術工程
![]() |
工程所屬單位 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
技術依托單位 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
推薦部門 遼寧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工程分析
一、工藝路線
通過分析研究渾河惡臭形成的原因、特點和規律,根據綜合整治的需要,針對性開發應用了快速除臭藥劑技術、水生植物養殖技術、渾河納污強化管理系統和監控系統等。該項目的研究以治臭為基點,通過綜合手段達到治標治本的目的,將渾河惡臭強度由原來的5級降至1級以下。該工程采用以下工藝路線:
二、關鍵技術
1.首次系統研究并應用了河流惡臭的調查解析方法,據此確認了渾河治臭的可行性和完整的技術方案;首次成功研制并應用了適用于渾河除臭的藥劑、施藥技術和施藥設備,成功控制了污水、污水河道、污染河面及裸露和上浮底泥產生的惡臭。
2.成功開發及科學組合應用了水生植物技術、集中排水惡臭控制技術、清淤工程、截流工程、底泥控制工程、環境水調節工程、機械復氧工程及水質預報工程等,保證了優質、低耗與高效地完成治臭任務及實現渾河改觀目標。
工程規模
已建立三個河流惡臭治理工程基地,具有藥劑生產制備車間和調查、施藥系列船只。與多個生產廠家合作,具備加工治臭工程所需的施藥設施和設備及相關工程需要的工程器材等。
項目的科研人員有10人,其中具有教授級高工以上人員1人。高工4人,工程師5人,項目專業實施人員10人,其中包括水質檢測人員、惡臭嗅辯人員、船只駕駛員、噴藥設備操作人員及設備維護人員。
主要技術指標
工程的實施目的在于通過除臭藥劑的開發與應用,將排水、底泥和污水河面的惡臭強度控制在1.5級以下,通過綜合整治系統工程,使水環境由厭氧型轉化成好氧型水域,水質達到四類水域標準。
主要設備及運行管理
(1)固定式施藥設施
固定式施藥設施主要用于污水排放口排水惡臭的處理,投藥設施分固體藥劑投藥和液體藥劑投藥設施兩種。固體藥劑的投放是在排污口處以鋼絲安裝數組鐵管,鐵管內用尼龍絲網包裝固體藥劑,利用流水的溶解作用,達到施藥除臭的目的。
液體噴藥設施由藥劑配制系統和噴藥系統構成,藥劑配制是儲藥器內完成,由水泵定量輸入凈水和藥劑,并根據需要配制不同濃度的藥劑存放其中。儲藥器均安置在高于水面數米的位置,通過位差和小型增壓泵的作用來滿足噴藥的壓力要求。噴藥系統是由三道噴藥管路組成,每根噴藥管以10 cm間距布設噴藥霧化器,每小時噴藥量高達0.5~1 t。
(2)移動式噴藥船
為滿足噴藥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采用輪胎和油桶自制加工了長6 m、寬3 m的浮動船,船體配置發電機、水泵、藥箱、噴藥管和掛機,該種船可用于施撒固體藥劑和液體藥劑,還可適用于河面水生植物的管理和垃圾的清理。
工程運行情況
繼2002年渾河橋段的治臭成功,2003年又成功完成了下游工農橋5 km河段的治臭任務。2004年,又受市政府委托,承接了渾河城區上下游段20 km的水環境徹底整治的任務,在前兩年成功治理經驗和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對砂山橡膠壩下游段進行了成功的治理,有效地降低了惡臭強度,改善了兩岸的空氣環境。
經濟效益分析
一、投資費用
約200萬元(含截流、清淤等市政水政建設工程資金)
二、效益分析
環境效益分析
渾河城區兩段兩年的治理,使渾河徹底告別了黑臭的歷史,水質一舉達到四類水域標準,地下水環境迅速改變,渾河兩岸生態環境迅速恢復,景觀環境建設立竿見影,該技術成功應用于渾河的治理極大地改善了沈城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可觀的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
工程驗收
一、組織驗收單位 沈陽市環保局
二、驗收時間 2003年12月
三、驗收意見 按時完成任務,同意驗收
獲獎情況
獲得國家環保總局環保科技三等獎、沈陽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