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加快治理垃圾污染
北京市朝陽區不斷完善高安屯衛生填埋場的配套設施,新增工藝逐年增加,管理運行水平穩步提升,使垃圾處理產生的臭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高安屯衛生填埋場 高安屯衛生填埋場 高安屯衛生填埋場 |
北京市朝陽區高安屯衛生填埋場于2002年8月開工建設,2002年底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2003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設。高安屯衛生填埋場總庫容量892萬立方米,工程由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建設,總投資1.5億元。高安屯衛生填埋場的建設也創下了當時國內的3項第一:一是率先采用了膨潤土墊代替粘土技術,增加了庫容量;二是率先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雙層防滲技術,確保垃圾產生的滲瀝液不滲出,確保填埋場周邊地下水的安全;三是率先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投入使用,工期短、建設速度快創下國內第一。
滲瀝液處理系統是衛生填埋場的重要配套設施之一。高安屯衛生填埋場滲瀝液處理系統引進德國維爾利公司的膜生化法處理工藝,處理過程通過硝化反硝化、超濾、納濾、反滲透等技術,使排放水達到北京市二級限值。高安屯衛生填埋場滲瀝液處理系統一期工程每日處理能力為200噸,已于2005年12月投入使用。隨著近年來進場垃圾量的增長,滲瀝液處理系統二期工程于2008年下半年建設完成,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二期工程日處理能力為350噸,它的建成,使高安屯衛生填埋場滲瀝液日處理能力達到550噸,基本滿足了進場垃圾量增長所需配套處理設施的要求。滲瀝液處理系統每天處理后的滲瀝液,除可以達標排放外,還能產生部分中水回用,在園區綠化、道路降塵等方面發揮功效。
填埋氣收集利用系統是衛生填埋場的另一重要配套設施。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填埋氣收集利用系統核心設備引進德國發電機組,一期工程已2007年上半年建成投入運行,每小時發電量500千瓦。目前,二期工程也已建成,每小時發電能力500千瓦,正在試運行階段。按照規劃,工程將分三期進行建設,工程整體建成后,裝機容量可達每小時4500千瓦。填埋氣作為一種可循環利用資源,一方面可以用來發電,一方面還可以利用余熱進行供暖,變廢為寶。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填埋氣收集利用系統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已能夠滿足滲瀝液處理車間及場區照明設備用電需要,已實現自2007年冬季利用余熱為部分場區供暖。
2009年,針對填埋場滲瀝液、填埋氣、填埋作業現場等重點污染源,朝陽區加大投入,實施了一系列鞏固提升工程,在填埋氣、滲瀝液收集處理等方面嘗試增加了一些超常規的技術和工藝,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治理臭氣染污方面,目前已新增填埋氣導排氣井66個。國內外填埋場導排氣井間距均為50米,高安屯衛生填埋場運行7年來,隨著垃圾量的增加,填埋氣也到了產氣高峰,造成氣味防控難度大。為擴大填埋氣有效收集處理力度,2009年一季度,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完成了全場填埋氣導排井加密工程,新增氣井66個,全場導排氣井達到196個,氣井間距縮小到25米,使填埋氣導排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臭氣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垃圾堆積體內的沼氣未燃燒充分,為此,高安屯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還完成了4套內燃式大功率火炬系統。完善輸氣管網和集氣站建設,新建4套內燃式大功率火炬,4套系統每小時最大處理能力可達到6000立方米,在增加了火炬系統的安全性的同時,還提高了燃燒的效率,使臭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治理。
治理臭水方面,增設滲瀝液盲溝和集滲井。在增設導氣井工程的同時,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在填埋堆體修筑了1條主盲溝、7條支盲溝,新增集滲井14口,形成每層垃圾堆體內各自的滲瀝液導排系統,提高了垃圾堆體升高后的滲瀝液導排效果,增強了垃圾堆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完成20萬平方米雨污分流工程。2009年2月,高安屯衛生填埋場雨污分流工程正式開工,4月初全面完工。工程面積20萬平方米,包括集氣管道鋪設、場地整平、鋪設HDPE膜和膜焊接等工作環節,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已經經受了今年夏季幾場大雨的考驗,有效控制雨水進入填埋場,減少滲瀝液處理壓力。6月16 日至18日降雨期間,高安屯衛生填埋場雨污分流工程共導排雨水13200噸,節省處理經費近40萬元。
朝陽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把有效防控氣味污染問題作為目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提高標準,不斷鞏固和提升管理水平。嚴格執行各崗位工藝流程,加強現場管理,控制作業面,堅持每日黃土覆蓋和膜覆蓋;建立嚴格的檢查督查制度,領導督查與監督員日查相結合,對發現問題予以公示,限期整改;層層落實責任制,明確了主管領導、科室到各崗位職工的崗位責任;工作績效與收入掛鉤,通過“日檢查、周例會、月考核”等管理手段,加強日常管理。
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深受百姓關注,群眾對此要求高、期望值高,為此,中心提出了“在提高工作標準上也要解放思想”的理念,即對異味控制標準沒有上線,要敢想、敢干、敢于提高標準、敢于負責任。提出要建設賓館式廠房和花園式園區的目標。要求大家最艱苦的條件要以最飽滿的精神對待,最臟累的工作要以最潔凈的面貌示人。要求干部職工以負責的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做好本職工作。無論是園區環境,還是作業質量,都提出了全新的標準要求。例如: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提出了填埋山上100平方米范圍內不能同時存在5個塑料袋(污染物)。目前,填埋場各崗位新的質量標準已經明確并開始實行。
為改善周邊環境,2006年,朝陽區政府投資 4000萬元對高安屯地區進行了整體綠化,與未來周邊萬畝綠地連為一體。園區整體綠化工程的實施,對改善和美化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周邊環境,提高高安屯地區空氣質量和保持地區生態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綠色生態景觀。高安屯地區自2006年進行初步綠化后,對生態恢復起了很大作用。2009年,朝陽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按照區政府進一步恢復生態,創建花園式園區的要求,投入5000萬元啟動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景觀改造工程。2009年主要完成填埋場區、園區道路兩側、出入口等重點區域80萬平方米范圍的綠化提升改造工程。今后還將隨著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發展建設,園區環保教育功能的提升,嘗試利用渣土做生態做鋪面材料,選用建筑垃圾中可用部分做鋪裝裝飾材料,在園區內設置科普宣傳欄等方式,綠化美化園區景觀。
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作為本市4個大型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之一,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核心,以廢棄物處理處置、節約資源為目的,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以資源的梯級和多層化利用為目標,針對固體廢棄物,形成焚燒、生化、填埋、資源再利用四位一體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模式,實現垃圾處理的產業化。到2012年,整個園區將實現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物質循環和能源循環,真正成為一個生態、循環、可持續的循環經濟產業園,中水回用率達到90%,雨水回用率達到70%;填埋氣利用率達到80%。生活垃圾焚燒廠能量轉化率達到4%以上;原生垃圾零填埋;餐廚垃圾和灰渣的資源化率達到100%的指標,無疑將為北京市垃圾處理目標的實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為全面提升朝陽區城市公共環境水平、建設綠色朝陽發揮積極的效果。
負壓抽氣裝置
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場區環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生活垃圾產生量迅猛增長,垃圾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垃圾處理已經成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朝陽區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縣,垃圾處理更加成為全區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朝陽區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朝陽區市政管委作為高安屯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的業務指導部門,多方協調,全力推進,把解決好垃圾污染問題作為“保民生”的重要體現,不斷向實現綠色北京的目標邁出新的步伐。2002年至2008年,朝陽區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產業得到加速發展。朝陽區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建設完成,朝陽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實現了“零”的突破,各項處理設施從無到有,處理工藝從簡單到規范,處理技術從落后到先進,使朝陽區的垃圾處理過程中對周邊居民的污染降至最低,初步形成了集多種處理技術手段、多種經營體制并存的產業結構,實現了居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的任務目標。
2009 年初,朝陽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09年5月,朝陽區政府同意高安屯城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更名為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在首都北京的東部地區,一個集科研、環保、教育功能為一體,體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已初現端倪。
根據北京市 “十一五”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北京市要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從以衛生填埋為主的處理方式向資源綜合利用方式轉變。朝陽區在治理垃圾處理過程對周邊污染的同時,著力實現垃圾減量化與資源化,加大利用垃圾焚燒處理及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的力度。
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北京市第一家,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亞洲單線最大的項目。該項目采用BOT模式,由美國金州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8.2億元,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600噸,產生的余熱每年可發電2.2億度。焚燒垃圾產生的尾氣經燃燒溫度控制,脫硫、脫酸,布袋除塵等先進的工藝處理后,排放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其中二惡英的排放量經過嚴格的工藝控制,僅是國家排放標準的1/10,比汽車尾氣中的二惡英排放量還低,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此外,垃圾處置方式由堆存改為焚燒后,因整個焚燒過程為密閉處理,將有效的減少氣味擴散,提高了高安屯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和改善該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可有效節約土地和水資源,實現垃圾減容減量,同時可避免填埋過程中產生的氣味污染。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于2008年7月建成點火,目前處于調試運行階段,已在朝陽區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高安屯醫療廢物處置廠。北京有醫療衛生機構5千多家,病床7萬多張,日產醫療廢物40余噸。為使醫療廢物得到安全妥善處置,避免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對居民群眾造成健康威脅,根據《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書》,市、區政府在高安屯投資建設了醫療廢物處置廠,高安屯醫療廢物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40噸,2006年3月1日開始點火運營項目采用回轉窯焚燒技術,總投資近8000萬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設計、建設標準較高的一座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置廠。它的建成使用,標志著北京市醫療廢物處理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