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預計年底前達到90% 以上
來源:武漢權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2921
更新時間:2016-12-08 11:20
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預計年底前達到90%以上
如何打造山青水綠天藍的農村環境?必不可少。去年4月,本報推出“尋找身邊的武漢生活污水處理樣本”系列報道,記者當時調查發現,由于項目的后期管理維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村鎮一級由于資金人力的短缺,使農村治污效果“大打折扣”。
昨天,武漢市水務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5年度武漢市水資源公報》、《武漢市水環境狀況》、《武漢市水土保持公報》,得知這個難題有了新進展。據了解,全市有673個村完成工程并移交,其中超8成選擇了第三方+鎮村協管運營模式。
2013年6月開始,村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廁所水、廚房水、院子洗滌水都進行了截污納管,輸送到終端污水處理池,污染源減少了,河水水質大幅度變好了。然而,污水處理系統是機器,肯定會壞。差不多四五個月要維修一次。18個月的觀察期后,施工方離場移交,維護方面只能由村民邊學、邊看、邊掌握。
昨天,武漢市水務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政府部門應積極行動、切實履責、兌現承諾,加快推進湖泊污染治理,早日還市民一泓清水。,他們提到一個共同的目標——2016年,武漢計劃治理508個村,受益農戶有望達到20萬戶。預計到今年底前,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達到90%以上,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不過,這兒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武漢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成員在集中檢查中發現,村里很多設備雖然早已開始運行,但專業的管理工作沒有來得及跟上,常常出現建設與管理脫檔現象。
會議提出,2013年前,武漢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以厭氧無動力為主,運行維護管理技術要求相對簡單,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一般由村級為主進行維護管理。然而,隨著污水治理設計標準和處理工藝的不斷提高,這一管理模式有些滯后了。
“目前,武漢、襄陽、宜昌、荊州等都已通過招標形式,確定了第三方專業公司負責分散式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會議提到,考慮到面廣、點多、分散的分布特點,武漢、襄陽、宜昌、荊州等地還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探索建立數字化服務網絡系統和平臺,重點對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受益農戶100戶以上的武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本文由武漢權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版權或由內容合作伙伴授權提供,未經權鼎環保書面授權許可,任何第三方個人或機構不得復制、轉載、摘編、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權鼎環保保留追責權利。合作聯系郵箱32403553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