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體生態治理的發展趨勢
來源:廣東中微環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4998 更新時間:2017-08-14 15:10近年來水體生態治理的發展呈現出的主要特征是:
面臨問題日趨復雜,研究內容不斷深化。
由于水源污染,水中復雜的污染物質,成為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重要隱患。與水有關城市安全問題,也是城市水工程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包括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城市水消防工程和城市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建立維護生態安全和水質安全的水源保障體系,對城市水源地、包括地下水的污染控制與安全防護和受污染水體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應受到進,一步的重視。
以改善水質為中心新工藝新技術發展迅速新材料廣泛應用。
綜觀近十多年的發展過程,顯著的特點是以生物技術、膜技術、高級氧化技術和生態工程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主導了水和廢水處理工藝技術的發展方向。生物處理是水和廢水處理領域發展最快,應用最為廣泛的工藝技術。作為一種經濟高效的方法,生物處理在脫氮除磷方面具有技術經濟優勢,此外,在受污染源水的預處理、有毒有害廢水的處理,包括鉻、福、砷等重金屬的轉化和無害化處理,在磷、硫、等原料的回收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在新技術新工藝迅速發展的同時,新材料在水處理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采用納米技術開發的納濾膜和銳鐵型丁納米微粒光催化劑、采用生物技術研制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劑等。這些藥劑不僅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而且還有緩蝕、阻垢、殺菌等作用。新型多孔輕質過濾材料、高效吸附材料、比表面積大、附著性能好的徽生物載體填料也不斷得到推廣應用。
高新技術融入水體生態治理領域,水工業體系逐漸形成。
現代水體生態治理工程已由傳統的土木工程主導型,向設備型和設備集成型轉變。設備在整個工程投資中的比例不斷加大,設備集成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化發展帶動了水工業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新技術不斷滲透、融入水體生態治理工程技術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仿真模擬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在水工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當前,水體生態治理工程設施的設備化、集成化,運行控制的自動化、智能化,檢測手段的儀表化、實時化和工程設計的模型化、數字化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對水體生態治理工程學科的發展必然帶來巨大影響。
服務領域不斷擴展。
過去,水體生態治理工程技術主要服務于3個領域,即市政給排水、建筑給排水和工業給排水。按照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科向以水的社會循環為研究對象,改善水質為核心內容,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目標的方向發展趨勢,水體生態治理工程技術服務的領域已經擴展到水的社會循環的各組成部分包括市政給排水、建筑給排水包括消防系統、中水處理和利用工程,以及水景工程和工業給排水、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節水技術等,這反映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現實狀況,也是對學科發展的必然孺求。
系統科學方法成為學科的重要方法論。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要從宏觀和整體出發,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將規劃、管理、經濟、法律等手段與工程技術措施結合起來,將流域水資源配工、節約用水措施,合理的水價機制與水體生態治理和水質改善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對于城市水系統,應將城市排水系統建設、污水的收集處理、再生回用與城市水環境質改善和景觀建設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規劃、統盤考慮對于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應將水源水質保護、水質預處理、凈水廠內的常規和強化處理與輸配水過程的水質保證進行系統研究和應用實施在污水處理廠內部,將污水處理與污泥的減化、污泥濃縮上清液的有效利用綜合在一起進行設計考慮。總之,系統分析、綜合和優化的方法,已成為水體生態治理工程領域的重要科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