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昊SH-UF 超濾裝置
![]() |
人氣:1551 發布時間:2011-01-13 10:12 關鍵詞:水處理成套設備 產品型號: 應用領域:水處理 產品價格:面議 |
產品簡介:
是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目的,膜孔徑在20-1000A°之間。中空纖維超濾器(膜)具有單位溶器內充填密度高,占地面積小等優點。
在超濾過程中,水深液在壓力推動下,流經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深劑(水)及小分子溶質透水膜,成為凈化液(濾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質及溶質集團被截留,隨水流排出,成為深縮液。超濾過程為動態過濾,分離是在流動狀態下完成的。溶質僅在膜表面有限沉積,超濾速率衰減到一定程度而趨于平衡,且通過清洗可以恢復。
超濾起源于是1748年,Schmidt用棉花膠膜或璐膜分濾溶液,當施加一定壓力時,溶液(水)透過膜,而蛋白質、膠體等物質則被截留下來,其過濾精度遠遠超過濾紙,于是他提出超濾一語,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張人工超濾膜,其20世紀60年代,分子量級概念的提出,是現代超濾的開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發展期,90年代以后開始趨于成熟。我國對該項技術研究較晚,70年代尚處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進入 工業化生產和應用階段。
超(chao)濾(lv)裝置如同(tong)反滲透(tou)裝置,有板式、管式(內壓(ya)(ya)列管式和外壓(ya)(ya)管束式)、卷式、中空(kong)纖(xian)維式等(deng)形式。濃差極化乃(nai)是膜(mo)分離過程的自然現象(xiang),如何(he)將(jiang)此現象(xiang)減(jian)輕到(dao)最低程度(du),是超(chao)濾(lv)技術的重要(yao)課題之(zhi)一。目前采取的措施(shi)有:①提高膜(mo)面水流速度(du),以(yi)減(jian)小邊(bian)界層厚(hou)度(du),并使被截留(liu)的溶質及時由水帶(dai)走;②采取物理或化學的洗滌措施(shi)。
工作原理: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制的薄膜, 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超濾原理也是一種膜分離過程原理,超濾利用一種壓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動力(壓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膠體、顆粒和分子量相對較高的物質,而水和小的溶質顆粒透過膜的分離過程。通過膜表面的微孔篩選可截留分子量為3x10000—1x10000的物質。當被處理水借助于外界壓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過膜表面時,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質透過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篩分作用被截留,從而使水得到凈化。也就是說,當水通過超濾膜后,可將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膠體硅除去,同時可去除大量的有機物等。
超(chao)濾(lv)原理并不復雜。在(zai)超(chao)濾(lv)過程中,由(you)于被截留的(de)雜質在(zai)膜(mo)表面上不斷積累(lei),會產生(sheng)濃差極化(hua)現象,當膜(mo)面溶(rong)質濃度(du)達(da)到某一(yi)極限(xian)時即生(sheng)成凝膠層(ceng),使膜(mo)的(de)透(tou)水量(liang)急(ji)劇(ju)下降,這使得超(chao)濾(lv)的(de)應用受到一(yi)定程度(du)的(de)限(xian)制(zhi)。為此,需通過試(shi)驗進行研究,以確定最佳的(de)工(gong)藝(yi)和運行條件(jian),最大(da)限(xian)度(du)地減輕濃差極化(hua)的(de)影響(xiang),使超(chao)濾(lv)成為一(yi)種可靠的(de)反滲透(tou)預處(chu)理方法。
分類:
過(guo)濾(lv)膜根據所加的(de)(de)(de)操作(zuo)壓力和所用膜的(de)(de)(de)平均孔(kong)徑(jing)(jing)的(de)(de)(de)不(bu)同,可分為(wei)微(wei)孔(kong)過(guo)濾(lv)、超(chao)濾(lv)和反(fan)滲(shen)透(tou)三種。微(wei)孔(kong)過(guo)濾(lv)所用的(de)(de)(de)操作(zuo)壓通常小于4×10-4Pa,膜的(de)(de)(de)平均孔(kong)徑(jing)(jing)為(wei)500埃(ai)~14微(wei)米,用于分離(li)較大(da)的(de)(de)(de)微(wei)粒、細菌和污染物等(deng)(deng)。超(chao)濾(lv)所用操作(zuo)壓為(wei)4×10-4Pa~7×10-5Pa,膜的(de)(de)(de)平均孔(kong)徑(jing)(jing)為(wei)10-100埃(ai),用于分離(li)大(da)分子溶(rong)質。反(fan)滲(shen)透(tou)所用的(de)(de)(de)操作(zuo)壓比超(chao)濾(lv)更(geng)大(da),常達到(dao)35×10-5Pa~140×10-5Pa,膜的(de)(de)(de)平均孔(kong)徑(jing)(jing)最小,一般為(wei)10埃(ai)以下,用于分離(li)小分子溶(rong)質,如海水(shui)脫鹽,制(zhi)高純水(shui)等(deng)(deng)。
性能特點:
超(chao)濾技(ji)術的(de)優點是操作簡便(bian),成本低廉,不需(xu)增加任何(he)化學(xue)試劑,尤其是超(chao)濾技(ji)術的(de)實驗條件溫和,與蒸(zheng)發、冷凍(dong)干(gan)(gan)燥相比沒(mei)有相的(de)變(bian)化,而且不引起(qi)溫度、pH的(de)變(bian)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da)(da)分子的(de)變(bian)性(xing)、失活和自溶(rong)。在生物大(da)(da)分子的(de)制備技(ji)術中,超(chao)濾主要用于生物大(da)(da)分子的(de)脫鹽、脫水(shui)和濃縮等。超(chao)濾法也有一(yi)定的(de)局限性(xing),它(ta)不能直接得(de)到干(gan)(gan)粉制劑。對(dui)于蛋白質(zhi)溶(rong)液,一(yi)般(ban)只能得(de)到10~50%的(de)濃度。
超濾膜:
超濾技術的關鍵是膜。膜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和規格,可根據工作的需要來選用。早期的膜是各向同性的均勻膜,即現在常用的微孔薄膜,其孔徑通常是0.05mm 和0.025mm。近幾年來生產了一些各向異性的不對稱超濾膜,其中一種各向異性擴散膜是由一層非常薄的、具有一定孔徑的多孔"皮膚層"(厚約0.1mm~1.0mm),和一層相對厚得多的(約1mm)更易通滲的、作為支撐用的"海綿層"組成。皮膚層決定了膜的選擇性,而海綿層增加了機械強度。由于皮膚層非常薄,因此高效、通透性好、流量大,且不易被溶質阻塞而導致流速下降。常用的膜一般是由乙酸纖維或硝酸纖維或此二者的混合物制成。近年來為適應制藥和食品工業上滅菌的需要,發展了非纖維型的各向異性膜,例如聚砜膜、聚砜酰胺膜和聚丙烯腈膜等。這種膜在pH 1~14都是穩定的,且能在90℃下正常工作。超濾膜通常是比較穩定的,若使用恰當,能連續用1~2年。暫時不用,可浸在1%甲醛溶液或0.2%NaN3中保存。
超濾膜的基本性能指標主要有:水通量[cm3/(cm2·h)];截留率(以百分率%表示);化學物理穩定性(包括機械強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