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工藝在阜新啤酒廠生產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阜新啤酒廠生產廢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5000m3/d,采用了以CAST(CyclicActivatedSludgeTechnology循環活性污泥法)單元為核心的處理工藝系統。自從2001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已經穩定運行了近2年,出水水質達到或優于設計排放標準。該項目是目前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已經投產、規模最大的采用CAST工藝的啤酒廢水處理廠,并經過較長時間穩定運行的檢驗,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可供今后采用CAST法處理啤酒生產廢水廠的工藝設計和運行管理的參考。
1 廢水的水量、水質與處理要求
1.1 啤酒廠生產廢水的來源及水量
阜新啤酒廠啤酒生產以干麥芽和大米為主要原料,輔以啤酒花和鮮酵母,經較長時間發酵釀造而成。在啤酒生產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排除大量的廢水。生產廢水主要由一般濃度廢水和高濃度廢水構成。一般濃度廢水主要來自釀造和包裝等各車間定期消毒和地面沖洗水、洗瓶機和滅菌機排除的廢水、制冷循環用外排污水及生活污水。這部分水量約占總廢水量的80%,即3200m3/d。高濃度廢水主要來自濾過洗槽廢水、糖化鍋和糊化鍋沖洗水、貯酒罐前期沖洗水、濾酒和酵母工序沖洗水。這部分水量約占總廢水量的20%,即800m3/d。該廠飲料生產車間排放一般濃度生產廢水1000m3/d。
1.2 啤酒生產廢水的水質
啤酒生產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糖類、醇類、多種維生素、酵母菌、纖維素、氨基酸、酒糟等有機物。COD和SS濃度均較高,雖然無毒,但易于腐敗,排入水體后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對水體造成嚴重危害。各工序排出的廢水水質有很大差異,其中以糖化工序廢水濃度最高。混合后的啤酒生產廢水屬于中等濃度的有機廢水。各工序生產廢水及混合后的廢水水質見表1。
1.3 處理要求
該廠廢水經處理后出水水質以GB8978-1996標準為依據,具體指標為:CODCr≤100mg/L;BOD5≤30mg/L;SS≤70mg/L;pH:6~9。
2 方案選擇與工藝流程
2.1 方案選擇的依據
傳統的啤酒生產廢水處理通常采用“厭氧-好氧”工藝,但該廠的廢水處理不宜采用該工藝。其原因:(1)該廠在初期建廠時將不同生產車間的廢水匯集到一起,難以將高濃度廢水與一般濃度廢水分離,混合后的啤酒廢水屬中等濃度廢水,不適合采用目前國內通常用的“厭氧-好氧”方法中厭氧段對原水COD>6000mg/L的要求;(2)該廠生產規模較小,生產季節性較強,排放不連續,尤其是地面沖洗水,水量和濃度波動較大,給采用連續性廢水處理工藝帶來一定難度;(3)該廠地處北方寒冷地區,即使采用中溫厭氧發酵也需30℃的溫度,冬季熱費用加大,故不采用“厭氧-好氧”方法。
CAST工藝是一種循環式活性污泥法,是在氧化溝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的新工藝,具有厭氧-缺氧-好氧(A-A-O)工藝特征和間歇循環式工藝運行方式的SBR變型工藝。CAST工藝的主要特點有:(1)工藝簡單,穩定可靠,操作維修方便,無需進行大量污泥回流;(2)運行周期靈活可變,耐沖擊負荷能力強;(3)能同時實現硝化/反硝化,以去除污水中總氮,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4)池中設有吸附選擇區,故無污泥膨脹,污泥產生量少;(5)在同一池內進行污染物降解和泥水分離過程,無需設置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投資低,故運行費用少,占地面積小;(6)整套系統可實現自動控制,節省人工費用;(7)組合簡單,便于分階段施工。因此,該廠采用以CAST單元為核心的處理工藝系統。
2.2 處理系統工藝流程
廢水經格柵除去粗大雜物后,進入集水池內,經水泵提升進入CAST反應池中,使廢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在池中得到降解和去除。CAST反應的剩余污泥排入濃縮池中,經濃縮后進入帶式壓濾脫水,脫水后的干污泥外運,壓濾機濾出水與濃縮池上清液返回集水池內。工藝流程見圖1。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CAST工藝在阜新啤酒廠生產廢水處理中的應用.pdf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