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總大腸菌群的檢測及分離鑒定
一、概述 試驗方法及結(jie)果(guo) 多管(guan)發(fa)酵法 濾膜法 樣品名稱(cheng) 接種量(m1) 初(chu)發酵試(shi)驗陽(yang)性(xing)管(guan)數 總大腸菌(jun)群(個/L) 過濾量(ml) 大腸菌(jun)群(個) 總大(da)腸菌群(qun)(個/L) 香洲水(shui)廠(chang)出廠(chang)水(shui) 300 0 <3 333 0 <3 市府飯堂管網水 300 0 <3 333 0 <3 拱北市場管網水 300 0 <3 333 0 <3 西江河(he)水 55.5 5(10ml) 2(1.0ml) 490 100 42 420 桂山(shan)島山(shan)水 55.5 2(10ml) 50 333 13 39
總大腸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的,在37℃生長時能使乳糖發酵,在24h內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該菌與醫學細菌學分類中的大腸桿菌不同。它包括腸桿科的四個菌屬:艾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克雪伯氏桿菌以及副腸桿菌屬[1、2]。在飲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監測中,大腸菌群是水的糞便污染指標菌,以該菌的檢出情況來表示水中有否糞便污染及其程度。因為糞便中可能會帶有一些腸道致病菌,所以水中總大腸菌群數的高低,也反映了其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本文對香洲水廠出廠水、市府飯堂管網水、西江河水和桂山島山水進行了總大腸菌群的檢驗。檢驗方法采用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1]。兩種方法測定結果基本一致。并對檢驗中培養所產生的菌落進行了分離鑒定,分離得到3株艾希氏大腸桿菌、2株檸檬酸桿菌和3株產氣克雷伯氏桿菌。
二、檢測
1.儀器
顯微鏡、放大鏡、革蘭氏染色用有關器材、試管、平皿、刻度吸管、濾膜、無齒鑷子、抽濾設備、水浴鍋、恒溫箱、水箱及消毒、滅菌用有關器材。
2.培養基
2.1多管發酵法:
2.1.1初發酵試驗:乳糖蛋白胨培養液及其三倍濃縮液;
2.1.2平板分離: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
2.1.3復發酵試驗:乳糖蛋白胨培養液。
2.2濾膜法:
2.2.1初培養: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
2.2.2復檢試驗:乳糖蛋白胨培養液。
3.培養條件
3.1培養溫度:37℃
3.2需氧條件:常壓空氣下培養
3.3培養時間:1~2天
4.結果
培養特性:在乳糖蛋白胨培養液上培養一天后,西江河水、桂山島山水的初發酵管中,部分變黃變濁,并伴有氣泡,或出現絮狀沉淀,均帶有糞臭味。將產酸產氣及只產酸的發酵管分別接種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培養一天后,平板上出現多種菌落,其中有三種典型菌落:紫紅色,帶金屬光澤,圓形,邊緣整齊,凸,潤,1~3mm大小;深紅色,圓形,邊緣整齊,凸,潤,1~3mm大小;淺紅色,中心色稍深,稍園或不規則,扁平,發粘,2~4mm大小。西江河水、桂山島山水的濾膜在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經初培養后,也出現了上述菌落。
形態特征:三種典型菌落的生長菌呈革蘭氏陰性,無芽孢,菌體大小約0.5~l×1~3μm,桿狀,兩端鈍圓。其中前面兩種菌落的生長菌能運動,不形成莢膜;而菌落發粘的生長菌不運動,部分可形成莢膜。
鏡檢后將符合大腸菌群性狀的菌落接種于乳糖蛋白胨培養液,培養一天后,有產酸產氣現象,證實有大腸菌群存在。檢測結果見表1。
三、分離鑒定
對河水和山水在檢測中培養產生的三種典型大腸菌菌落進行純分離培養檢查。
1.鑒定培養基
MFC培養基,煌綠肉湯培養基,西蒙氏檸檬酸鈉瓊脂,氰化鉀肉湯培養基,葡萄糖酸鈉肉湯培養基。
2.培養條件
2.1 培養溫度:33℃ 37℃ 44℃
2.2 需氧條件:常壓空氣下培養
2.3 培養時間:1~2天
3.分離鑒定方法
將平板分離得到的三種菌落再分別接種于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進行純培養后.挑紫紅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移植MFC培養基和煌綠肉湯培養檢查;挑深紅色或紅色無光澤的菌落移植檸檬酸鈉瓊脂和氰化鉀肉湯培養檢查;挑淺紅色(粘、大)的菌落移植葡萄糖酸鈉肉湯培養檢查:
4.結果
從兩份不同樣品中,分離鑒定出3種共8株腸桿菌.其種類分布及來源見表2。從表2可見.由西江河水分離的腸桿菌有:艾希氏大腸桿菌、檸檬酸桿菌和產氣克雷伯氏桿菌。由桂山島山水分離的腸桿菌有:檸檬酸桿菌和產氣克雷伯氏桿菌。其形態特征如1.4中所述。
培養特性:
在MFC培養基上培養一天后,艾希氏大腸桿菌菌落l~3mm大小.圓形.邊緣整齊.凸.潤.藍色,中心色稍深;在煌綠肉湯中培養一天后,產氣。
檸檬酸桿菌在氰化鉀肉湯中培養兩天后,產氣.醋酸鉛濾紙條顏色變黑:在檸檬酸鈉瓊脂上培養2天后.出現圓潤小的菌落。
產氣克雷伯氏桿菌在葡萄糖酸鈉肉湯中培育兩天后.加入Benedict試劑.置于沸水浴中10分鐘后,出現褐色沉淀。
生化試驗:
對所分離的腸桿菌進行生化試驗:靛基質生成試驗、甲基紅試驗、V.P.試驗、硫化氫產生試驗、明膠液化試驗等。試驗結果見表2。
檢測結果(表1)
分離腸桿菌代表株生化試驗表(表2)
內容 樣(yang)品名稱 |
菌種名(ming)稱 |
分離株數 |
代表菌(jun)株 |
|
靛(dian)基質 |
甲基紅 |
V.P. |
硫化氫 |
明膠液(ye)化 |
西江河水 |
艾希氏大腸(chang)桿(gan)菌 |
3 |
E1-1 |
+ |
+ |
+ |
- |
- |
- |
檸檬酸桿菌 |
1 |
C1-1 |
- |
- |
+ |
- |
+ |
- |
|
產氣克雷伯(bo)氏桿菌 |
1 |
K1-1 |
- |
- |
- |
+ |
- |
- |
|
桂山(shan)島(dao)山(shan)水 |
檸檬酸(suan)桿菌(jun) |
1 |
C2-1 |
- |
- |
+ |
- |
+ |
- |
產(chan)氣克雷伯氏桿菌 |
2 |
K2-2 |
= |
- |
- |
+ |
- |
- |
|
艾希氏大腸桿菌(jun)(對照菌株(zhu).引(yin)自上海(hai)生化所) |
+ |
+ |
+ |
- |
= |
= |
四、討論
采用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檢測飲用水、水源水的總大腸菌群.兩種方法結果基本一致,前者的數值相對較大,可能是因為多管發酵法采用的MPN法存在正的統計誤差。濾膜法可以除去水樣中最影響細菌生長的成分,對較潔凈的水又可以增加其濾過量.有利于提高檢測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檢測出廠水、管網水等潔凈度高的水特別適用。對于濁度較大的水源水.采用多管發酵法較為合適。
西江河水的總大腸菌群數量較多,經分離鑒定含有艾希氏大腸桿菌、檸檬酸桿菌和產氣克雷伯氏桿菌,這可能是河水前期和近期曾受到動物糞便污染。桂山島山水含有少量的大腸桿菌,經分離鑒定含有:檸檬桿菌和產氣克雷伯氏桿菌,這可能是山水前期曾受到動物糞便污染。因此,河水和山水均可能帶有其其他的腸道致病菌,而大腸桿菌在一些情況下也會導致毒血病和某些炎癥,可見河水和山水均不宜直接作為飲用水使用。
水源水中細菌種類繁多,大腸菌群作為糞便污染指標菌而提出來.艾希氏大腸桿菌因存在于溫血動物腸道內,而被稱為糞性大腸菌,糞性大腸菌在水源水的監測中已日趨重要:上述三種腸桿菌是大腸群中的常見菌,對其分離鑒定的目的是為了熟悉水中大腸菌群的形態特征、培養特性及其生化反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