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的污染程度取決于膜本身的性質、料液的特征和過濾操作條件[1],因此對于膜本身抗污染性能的提高,除了膜本身的制作水平外,還可針對實際過濾料液的特征對膜進行改性,但由于MBR過濾料液成分復雜,這方面的工作難以奏效。有關膜過濾過程中水力操作條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很多,筆者認為,對于MBR,通過改變過濾料液的性能來防止膜污染將是一條重要且可行的途徑。
盡管活性污泥混合液的組成復雜,但膜過濾活性污泥的過程受沉積層的控制而非膜孔的堵塞,這說明膜污染主要來自大于膜孔徑的微生物絮體。大量研究表明,細菌胞外聚合物(EPS)是優勢污染物,微生物通過這些物質相互粘連形成菌膠團,并在過濾過程中顯示出較強的壓密性,使過濾阻力不斷升高。筆者通過向SMSBR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使之形成生物活性炭(BAC)污泥以進行膜污染防治,并通過終端過濾試驗來評價膜 污染防治效果。
1 試驗方法
從2000年10月2日起開始向SMSBR反應器中投加PAC(見表1),共考察了3種不同PAC濃度下的膜過濾特性。
表1 向SMSBR中投加PAC
日期
|
10月2日
|
10月13日
|
10月24日
|
每次PAC投加量(g)
|
9
|
9
|
9
|
反應器中PAC濃度(g/L)
|
0.6
|
1.2
|
1.8
|
|
投加了PAC的SMSBR按照“缺氧1—好氧—缺氧2”運行,在每次投加PAC后的第10天取200mL污泥混合液進行終端過濾試驗,其方法和參考文獻中相同,考察了過濾通量的變化、通量衰減和阻力分布情況及SMSBR中膜組件的運行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膜通量的變化
在壓力為60、100、140、180和220kPa下,不同PAC投量對相對膜通量的影響見圖1-a~1-e。
由(you)圖(tu)1-a~1-e可見,無論投(tou)加PAC與否(fou),其(qi)相(xiang)(xiang)(xiang)對(dui)(dui)膜(mo)通量都(dou)表(biao)(biao)現出相(xiang)(xiang)(xiang)同的(de)變化特點,即在短時(shi)間(jian)內膜(mo)通量急劇衰減,但(dan)投(tou)加PAC后的(de)膜(mo)通量明顯(xian)得到(dao)提高(gao)(gao);在壓力(li)相(xiang)(xiang)(xiang)對(dui)(dui)低(di)的(de)情況(kuang)下(60、100kPa),PAC濃(nong)度為1.2g/L時(shi)表(biao)(biao)現出較高(gao)(gao)的(de)膜(mo)通量,而在壓力(li)相(xiang)(xiang)(xiang)對(dui)(dui)高(gao)(gao)的(de)情況(kuang)下(140、180和220kPa),PAC濃(nong)度為1.8g/L時(shi)表(biao)(biao)現出較高(gao)(gao)的(de)膜(mo)通量。
PAC濃度為(wei)0.6、1.2和1.8g/L時不同(tong)壓力下(xia)的膜通量變化(hua)分別(bie)見圖(tu)2-a~2-c。
由圖2-a~2-c可見,投加PAC后不同壓力下的膜通量變化與不投加PAC時膜通量的變化相似,即隨著壓力的升高,相對膜通量值減小;在壓力相對低的情況下(60、100kPa),膜通量隨壓力的變化大,而在壓力相對高的情況下(140、180和220 kPa),膜通量隨壓力變化不大且隨著過濾時間的延長而趨于一致。
不同PAC投(tou)(tou)量(liang)在不同壓(ya)力(li)(li)下的膜通量(liang)變化(hua)按(an)照(zhao)參考文獻中式(15)進行擬合,所得(de)膜通量(liang)衰減(jian)指數(shu)(shu)及相關系(xi)數(shu)(shu)如表2所示,不投(tou)(tou)加(jia)PAC和不同PAC投(tou)(tou)量(liang)下膜通量(liang)衰減(jian)系(xi)數(shu)(shu)隨壓(ya)力(li)(li)的變化(hua)見圖3。
表2 不同(tong)PAC投量和(he)壓力下的通(tong)量衰減指數及相關(guan)
項目
|
60 kPa
|
100 kPa
|
140 kPa
|
180 kPa
|
220 kPa
|
0.6g/L
|
-0.5857(0.980 7)
|
-0.5809(0.973 5)
|
-0.6128(0.994 7)
|
-0.5852(0.994)
|
-0.5978(0.992 5)
|
1.2g/L
|
-0.6094(0.995 3)
|
-0.5884(0.995 1)
|
-0.6062(0.99 3)
|
-0.5975(0.979 3)
|
-0.5803(0.9852)
|
1.8 g/L
|
-0.5856(0.980 8)
|
-0.578(0.988 7)
|
-0.586(0.9938)
|
-0.5689(0.982 8)
|
-0.5231(0.989 5)
|
不加PAC
|
-0.5143(0.957)
|
-0.508(0.983 6)
|
-0.514(0.975 6)
|
-0.4957(0.974 5)
|
-0.5572(0.985 5)
|
注:括號內的值為R2。
|
|
經比較得出,不投加PAC的膜通量衰減指數要遠高于投加PAC的膜通量衰減指數(壓力為220kPa所對應的值除外);當PAC濃度為1.8g/L且在較高壓力下,表現出較高的膜通量衰減指數,其他情況下的差別不明顯;對于相同PAC投量(包括不投加PAC)而言,膜通量衰減指數隨壓力的變化未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2.2 阻力分布
表3、4分別為PAC濃度為0.6g/L和1.2g/L、在壓力為100kPa及180kPa下的阻力分布。
由表3、4可見,投加PAC后污泥的過濾阻力分布與不加PAC時的過濾阻力分布相似,極化阻力或沉積層阻力占主導,并隨過濾壓力的增加而升高;不同之處在于投加PAC后的極化或沉積過濾阻力所占總阻力的比例明顯下降,而膜的固有阻力所占總阻力的比例有較大提高,體現了膜污染防治的效果。
表3 PAC濃度為0.6 g/L的(de)阻力分布(bu)
項目
|
Rm
|
Rp
|
Ref
|
Rc(=Rp+Ref)
|
Rif
|
R
|
100 kPa
|
1.6E+11(18.0)1
|
6.81E+11(76.41)1
|
3.84E+10(4.31)
|
7.2E+11(80.72)
|
1.15E+10(1.29)
|
8.91E+11(100)
|
180 kPa
|
1.79E+11(8.87)
|
1.79E+12(88.4)
|
2.0E+10(0.99)
|
1.81E+12(89.39)
|
3.52E+10(1.74)
|
2.02E+12(100)
|
注:括號內的值為占總阻力的百分比(%)。
|
|
表(biao)4 PAC濃(nong)度為1.2 g/L的阻力分布
項目
|
Rm
|
Rp
|
Ref
|
Rc(=Rp+Ref)
|
Rif
|
R
|
100 kPa
|
1.53E+11(16.04)1〖〗
|
6.93E+11(72.55)1
|
4.83E+10(5.06)
|
7.41E+11(77.61)
|
6.07E+10(6.35)
|
9.55E+11(100)
|
180 kPa
|
1.66E+11(9.73)
|
1.46E+12(85.53)
|
7.3E+10(4.29)
|
1.53E+12(89.82)
|
7.73E+9(0.45)
|
1.7E+12(100)
|
注:括號內的值為占總阻力的百分比(%)。
|
|
3 膜組件的運行情況
以上從過濾機理方面說明了其對膜污染的改善作用,現對實際運行的SMSBR中空纖維膜組件的情況加以考察。
由于采用小試裝置,試驗過程中攪拌裝置、曝氣裝置和膜組件隨SBR反應器的周期而交替使用,因此不便于全面考察膜分離的操作條件對膜污染的影響;同時,SMSBR中的膜過濾過程與連續流MBR中的膜過濾有很大差別(即在2h和1.5h內完成排水的過程),這就需要遠大于連續流MBR的膜通量,且該過程也是對污泥的濃縮過程,因此污染速率更快。
中空纖維膜組件的抽吸排水過程屬于恒流、死端過濾方式[過濾過程中膜通量基本保持在26L/(m2·h)],而抽吸壓力隨沉積污染的增加而不斷上升。為此,一方面通過對料液的曝氣和間斷抽吸來防止膜污染的加劇,另一方面通過膜組件的(上下)機械運動來防止膜污染,從而實現了長期運行的目的。盡管未能定量描述這種機械運動對膜污染的影響,但卻體現了通過膜組件的運動來防止膜污染的重要思想。膜組件在排水過程中實現機械運動并不困難,且由于排水時間并不長而不會產生太高的能耗,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用更完善的試驗裝置來考察這種作用。
圖(tu)4為投加PAC之(zhi)前每天排水過程(cheng)中(zhong)的(de)平(ping)均壓力變化(hua)。
 |
區域1:為試驗運行第一(yi)個月,過(guo)(guo)濾(lv)溫(wen)度(du)對抽吸壓(ya)(ya)力(li)的(de)(de)影響較(jiao)小,其間壓(ya)(ya)力(li)的(de)(de)升(sheng)高來自污(wu)(wu)泥 濃度(du)的(de)(de)不(bu)斷富集,周期(qi)排水(shui)(shui)過(guo)(guo)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壓(ya)(ya)力(li)上升(sheng)較(jiao)慢,不(bu)需要膜(mo)組(zu)件的(de)(de)機械運動,而只(zhi)需通過(guo)(guo)對料液的(de)(de)曝氣(qi)即可實現排水(shui)(shui),但從(cong)圖4中(zhong)(zhong)(zhong)(zhong)也看出,該(gai)階段壓(ya)(ya)力(li)有(you)一(yi)次較(jiao)大飛躍。圖5為壓(ya)(ya)力(li)突變(bian)前(qian)后(hou)(hou)周期(qi)排水(shui)(shui)過(guo)(guo)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壓(ya)(ya)力(li)的(de)(de)變(bian)化情況,圖中(zhong)(zhong)(zhong)(zhong)每個點代表10min排水(shui)(shui)過(guo)(guo)程壓(ya)(ya)力(li)的(de)(de)平均值,周期(qi)排水(shui)(shui)過(guo)(guo)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壓(ya)(ya)力(li)的(de)(de)上升(sheng)是由(you)于污(wu)(wu)泥在中(zhong)(zhong)(zhong)(zhong)空(kong)纖維絲之(zhi)間大量沉積所致,每次排水(shui)(shui)后(hou)(hou)經廢(fei)水(shui)(shui)和出水(shui)(shui)清洗膜(mo)組(zu)件后(hou)(hou),下一(yi)次排水(shui)(shui)時(shi)的(de)(de)初始(shi)過(guo)(guo)濾(lv)壓(ya)(ya)力(li)與前(qian)一(yi)次排水(shui)(shui)的(de)(de)初始(shi)壓(ya)(ya)力(li)差別不(bu)大,該(gai)結果與參考文獻的(de)(de)研究結果一(yi)致,即以沉積污(wu)(wu)染控制(zhi)過(guo)(guo)濾(lv)過(guo)(guo)程,而非膜(mo)孔內部的(de)(de)堵塞。
 |
區域2:過濾壓力不僅受到污泥特性(濃度及其生長形態)的影響,而且受到低溫的影響,該階段周期排水過程中壓力上升速度很快,必須通過膜組件的機械運動來控制壓力的上升。
區域3:周期排水過程中仍然需要通過膜組件的機械運動來控制壓力的上升,但由于溫度逐漸回升,表現出平均壓力的不斷下降。
區域4:由于容積負荷的提高,污泥濃度再次升高,平均過濾壓力又升高。
投加PAC后膜過濾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并未表現在周期過濾壓力的變化上,卻體現在抽吸過程中不再需要膜組件的機械運動,而改在停止排水的時間間隔內進行膜組件的機械運動沉積在膜組件上的BAC顆粒很容易通過抖動而脫落。由于小試裝置難以定量衡量這種改善作用,因此需在今后作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① BAC污泥在終端過濾過程中,其相對通量的變化規律與普通活性污泥相同,但投加PAC后的膜通量明顯得到提高。另外,在相同壓力下普通活性污泥的膜通量衰減指數要 遠高于BAC污泥的膜通量衰減指數,在相同PAC濃度下BAC污泥的膜通量衰減指數隨 壓力的變化與普通活性污泥一樣,未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② BAC污泥的阻力分布表明,沉積層阻力仍占絕對優勢,并隨壓力的升高而增大,但相比普通活性污泥該比例有所下降,膜的固有阻力所占比例明顯提高,體現了PAC對膜污染的防治作用。
③ 通過向(xiang)普通活性(xing)污泥中投(tou)加PAC使之改性(xing)為BAC污泥,明顯地改善了SMSBR中空纖維膜組件(jian)的過濾性(xing)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