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滲漏水處理技術總結
1、工程概況
大梅沙-鹽田坳共同溝隧道工程,全長2666米,隧道內安裝有Φ600PE給水管、Φ600夾砂玻璃鋼排水管、電信電纜橋架、隧道照明、隧道消防、監控設備等。隧道初支Ⅰ類圍巖段設鋼拱架@0.7米,噴20CMC20混凝土;Ⅱ、Ⅳ類圍巖段Φ22錨桿掛網噴10CMC20混凝土。上述圍巖段地質條件較差,地下水埋豐富,而地下水對混凝土有弱酸性腐蝕,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具有中等腐蝕。隧道二襯結構滲漏水的處理是決定了結構外觀質量的關鍵。同時也保證了隧道內所有設備、管線良好的運轉環境。通過采用堵漏與注漿相結合的施工技術,通過認真做好注漿、堵漏,保證防水工程的工程質量。
2、滲漏水處理使用材料簡要說明
2.1 堵漏
堵漏材料:京湯水不漏、130瞬間止水劑等。
“金湯牌水不漏”是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開發的高效防潮、抗滲、堵漏材料,也是極好的粘結材料。分“緩凝型”、“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三種,均為單組份灰色粉料。“緩凝型”主要用于防潮、防滲;“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主要用于抗滲、堵漏。其主要技術指標:凝固時間:1~90分鐘;抗壓強度:30~40MPa;不透水性:>0.7MPa;其主要特點:快速帶水堵漏;迎背水面均可使用,施工簡便;凝固時間可隔,防水粘貼均可。
130瞬間止水劑是一種不收縮,且具有膨脹性的遇水硬化之粉狀聚合物,加水即可使用。接著性很強,在水中或潮濕空氣養護條件下,固結體具有微膨脹性(膨脹率為1‰~3‰左右),以填塞所有孔隙達到防水功效,沒有氧化和收縮的現象。當溫度不低于10°C時,可在46秒內凝固,早期強度高,1小時強度達15Mpa,28天強度達40Mpa,后期強度繼續增大;使用年限與一般砼一樣長久。
2.2 注漿
注漿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和水玻璃。水玻璃為傳統注漿材料,對處理混凝土中細微裂縫有獨到的效果。
3、施工設計程序
二襯施(shi)工(gong)完畢后,進行(xing)二襯墻(qiang)(qiang)滲(shen)漏(lou)水處(chu)理。隧道(dao)二襯一般(ban)在側(ce)墻(qiang)(qiang)起(qi)拱(gong)線以下的墻(qiang)(qiang)面上發生滲(shen)漏(lou)水現(xian)象(xiang)。針對不(bu)同部位(wei),采取不(bu)同的處(chu)理措施(shi)。墻(qiang)(qiang)面點狀(zhuang)、面狀(zhuang)滲(shen)漏(lou)水側(ce)重于堵(du)漏(lou)施(shi)工(gong),施(shi)工(gong)縫(feng)部位(wei)重于注漿(jiang)施(shi)工(gong),但均采用堵(du)漏(lou)、注漿(jiang)、引流相(xiang)結合的施(shi)工(gong)工(gong)藝(yi)其施(shi)工(gong)工(gong)藝(yi)流程圖(tu)如下圖(tu)所(suo)示(shi):
![]() |
4、滲漏水處理施工工藝
4.1 檢查墻面,標出滲漏水部位,根據滲漏水情況,確定處理方案。對于點及裂紋滲漏水的,采用鑿槽堵漏方案;對于面滲漏水的,視滲水輕重程度分別采用堵漏和注漿方案;對于施工縫的滲漏水,將采用注漿方案。但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漏水原因而采取最適宜的處理方案。
4.2 堵漏施工工藝
4.2.1 對于裂縫滲漏水,沿裂縫剔鑿出寬深各為20mm、40mm的凹型槽,對于滲漏點,則以滲漏點為圓心鑿洞,孔洞直徑為10~30mm,深為20~40mm,孔洞盡量保持與基面垂直。另外,鑿連續墻槽縫要適當加深加寬,按接縫兩邊的疏松程度而定。
4.2.2 徹底清理并清洗凹型槽及孔洞;
4.2.3 取適當量的堵漏材料加水拌制成泥狀,搓成條形或錐形,迅速將膠泥堵漏到槽(洞)中,并用力擠壓密實,保持45~60秒不動。
4.2.4 對漏水情況嚴重的,將采用注漿施工方案。
4.3 注漿、引流施工工藝
根據滲漏水情況,本站采取綜合注漿方案。
4.3.1 傳統注漿工藝
注漿主要是在施工縫部位,該部位主要是由于澆筑混凝土時處在模板的端頭部位,部分施工縫處由于工人施工時操作不到位,混凝土不能完全密實填充,尤其在拱頂部位,這樣,該處的膨脹型止水條便起不到止水的作用,同樣,由于止水條安裝不規范,在施工縫整個斷面上,都會有漏水的可能,而這種情況也比較普遍,因此用采注漿的方法可達到較好的堵漏效果。
(1) 查滲漏點
將基層表面擦干,立即均勻撒一層干水泥,若表面有濕點或印濕線,即為漏水孔、縫,從而確定滲漏部位。
(2) 鑿眼及鉆孔
先以滲漏(lou)點為中心點鑿一(yi)直徑約100mm,深度約40mm的(de)凹坑,再用(yong)沖擊(ji)鉆或專用(yong)打(da)(da)(da)孔(kong)設備,自滲漏(lou)點向砼內(nei)打(da)(da)(da)Φ20mm的(de)孔(kong)Ⅰ,孔(kong)深200~300mm,以同樣的(de)方(fang)法在(zai)同一(yi)斷面的(de)拱頂部位打(da)(da)(da)孔(kong)Ⅱ。如下圖所示:
![]() |
(3) 埋設注漿管:
采用Φ20mm水管(帶絲扣連接閥門)埋設,管口中心對正鉆眼位置。然后用凝結快(初凝8min,終凝15~20min)粘結好的環氧樹脂砂漿封管。封管時將表面鑿除部分全部封堵。
(4) 注漿
注(zhu)(zhu)(zhu)漿(jiang)管埋(mai)設1小時后方可注(zhu)(zhu)(zhu)漿(jiang)。采用雙(shuang)液(ye)注(zhu)(zhu)(zhu)漿(jiang)泵(beng)泵(beng)注(zhu)(zhu)(zhu)漿(jiang),注(zhu)(zhu)(zhu)漿(jiang)材料水泥水玻璃(li)雙(shuang)液(ye)漿(jiang),配比為水泥:水玻璃(li)=1:1。注(zhu)(zhu)(zhu)漿(jiang)壓力為0.5Mpa,注(zhu)(zhu)(zhu)漿(jiang)系(xi)統如下圖所示:
![]() |
注漿前,先用水代替漿液灌注,以檢查除注漿注管外其它部位是否有漏水現象,以免出現漏漿。試灌時記錄灌水量和灌水時間,為確定灌漿量和灌注壓力提供參考。注漿時,垂直縫應按先下后上的順序進行。注漿管接埋設好的注漿管Ⅰ,打開注漿管Ⅱ閥門,灌漿開始后,逐漸升壓,待注漿管Ⅱ出水后先不要封閉,見漿液后立即封閉其孔,仍繼續壓漿,使漿液沿著漏水通道推進。并把注漿泵開泵到規定壓力值,停泵。讓灰漿慢慢滲入,到表面壓力下降到0.1Mpa時,二次開泵升到規定壓力值,如此反復進行,直到壓力穩定在規定壓力值不再下降為止。當壓力解除后不再有漏水和滲水現象時,該處注漿完畢,移到下一注漿孔灌注。
(5) 拔管及封堵
注漿完成后,將注漿管沿孔根部用手砂輪割除,然后將孔口清刷干凈,孔底用130瞬間止水劑材料封堵,表面用1:2~1:2.5水泥砂漿抹平。
4.3.2 引流
對于(yu)墻面大面積(ji)滲(shen)水(shui)(shui),這(zhe)方面原因主要是(shi)二襯內部防(fang)水(shui)(shui)板被破(po)壞,而底板瀉水(shui)(shui)管堵塞,致二襯內水(shui)(shui)位上升,便(bian)造(zao)成(cheng)二襯混凝土大面積(ji)滲(shen)水(shui)(shui),對于(yu)這(zhe)種滲(shen)漏水(shui)(shui)情況的(de)處(chu)理,主要是(shi)通過引(yin)流的(de)方法加以(yi)處(chu)理。方法如下圖所示(shi):
![]() |
(1)、先在滲水區域的下部距潮濕印記邊緣300mm處,緊貼地板表面打兩個Ф32的瀉水孔,使二襯后的地下水得以排除;然后,在瀉水孔的下部底板上鑿一直徑10CM深10CM的積水坑,并在隧道底板上鑿10CM深寬5CM的溝槽,槽中埋Ф32PVC排水管,將墻底瀉水孔的水引至隧道排水溝中。
(2)、孔洞和溝槽的封堵,在墻腳瀉水孔與積水坑之間先用PVC盲溝材(大粒徑碎石也可)填充,在盲溝材上蓋一層土工布,防止砂漿堵塞盲溝材縫隙,孔洞先用京湯水不漏堵漏材料堵2~3CM厚一層,等水不漏凝固后,用1:2.5防水砂漿把孔洞部位及瀉水管槽抹面即可。
4.3.3施工注意事項及安全措施
4.3.3.1注意事項:
(1)、所選用的輸漿管必須有足夠的強度;漿液在管內流動順暢。
(2)、注漿施工力求一次注好,對注漿量較大部位必須連續注注,設備的壓力和流量滿足施工需要。
(3)、注漿過程中要始終注意觀察注漿壓力和輸漿管的變化,當泵壓驟增、注漿量減少,多為管路堵塞或被注物不暢,當泵壓升不上去,進漿量較大時,檢查漿液粘度和凝固時間。
(4)、注漿過程中出現跑漿、冒漿,多屬封閉不嚴導致,當出現此種情況應停止注漿,重做封閉工作。
4.3.3.2安全措施
(1)、注漿前嚴格檢查機具、管路及接頭的牢固程度,以防壓力爆破傷人。
(2)、操作人員在配制漿液和注漿時,要戴眼鏡、口罩、手套等勞保用品,以防止損傷眼睛和皮膚。
(3)、注漿時注漿管附近嚴禁站人,以防爆管、脫管傷人。
5、結束語:
通過施工實踐,采取上述施工技術,很好的控制了結構的滲漏水現象,為同類隧道工程結構的滲漏水處理積累了一些經驗。需要強調的是,關鍵是在二襯施工前的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及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最大可能的做好防止滲漏水的的施工關鍵工序。當然沒有一種材料是百分之百可靠的,沒有一種施工方法是盡善盡美美的,只有在正確選材、合理施工,才能達到徹底防水的目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