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八十年代改革開發以來,中國大陸城市供水發展甚快。由1949年只有72個城市日供水能力僅240萬立方米,供水管道長度僅6589公里,到2000年城市供水總能力已達12161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13.5萬公里。城市供水行業擁有固定資產為987億元。供水能力最大的城市——上海日生產能力已高達720萬立方米。
隨著供水能力的增長,城市供水水質也日益明顯提高。
第一部分 我國城市供水水質現狀
一. 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和水質目標
(一)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1.自1950年(nian)至1985年(nian)曾五次修訂,情況見下表(biao):
年份
項目
|
1950
|
1955
|
1956
|
1979
|
1976
|
1985
|
總項目
|
16
|
16
|
18
|
17
|
23
|
35
|
其中
|
感(gan)官及化(hua)學
|
11
|
9
|
11
|
10
|
12
|
15
|
毒(du)
|
2
|
4
|
4
|
4
|
8
|
15
|
細(xi)菌學
|
3
|
3
|
3
|
3
|
3
|
3
|
放射性
|
--
|
--
|
--
|
--
|
--
|
2
|
|
2.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水質準則對比
我國長期執行的《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以下簡稱《標準》),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水質準則(以下簡稱《準則》)的主導思想,并結合國情編制的。二者對比:衛生學指標、有毒有害物質指標和感觀性指標的要求,均大體相同。而《標準》的指標項目數少于《準則》。世界衛生組織1984年制訂的《準則》列出指標共61項,1993年修改后的《準則》列出指標為135項,其中98項指標有指導值。《標準》水質指標僅35項。
《標準》與《準則》二者(zhe)項目數(shu)量分(fen)類對比見下表:
水質標準
項(xiang)目(mu)
|
中國飲用水水質(zhi)衛生標(biao)準GB-5749-85
|
世界衛生組織《飲(yin)用水衛生準則(ze)》WHO 1993
|
無機物
|
10
|
17
|
有機(ji)物(wu)
|
3
|
23
|
農藥
|
2
|
36
|
消(xiao)毒(du)劑及消(xiao)毒(du)劑副產品
|
1
|
25
|
觀感(gan)性不(bu)滿(man)物
|
15
|
30
|
微生物(wu)
|
2
|
2
|
放射性物
|
2
|
2
|
合計
|
35
|
135
|
|
《準則》比我國《標準》水質指標項目多的原因是:《準則》考慮世界廣大范圍,情況眾多,指標需較完整。如消毒劑及消毒副產品,《準則》考慮的甚廣泛,列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氯、二氧化氯、碘化物消毒劑,及其副產品,共計26個指標。《標準》鑒于我國消毒劑廣泛使用氯,其副產品只列了有一定代表性的、且數量較大的氯仿。故只列了2個指標。另《準則》比《標準》增加比較多的指標主要是微量有機物和農藥。但[當時]我國使用的農藥的品種有限,故這方面指標數量也大為減少。
衛生(sheng)部2001年9月1日頒布(bu)《生(sheng)活飲用(yong)水(shui)衛生(sheng)規范》分(fen)類項目數(shu)量(liang)如下表:
|
項(xiang)目總數
|
觀感(gan)及化學
|
毒理學(xue)
|
細(xi)菌學(xue)
|
放射性(xing)
|
累計
|
檢驗項目數
|
96
|
19
|
71
|
4
|
2
|
96
|
其中常規檢驗項目數(shu)
|
34
|
17
|
11
|
4
|
2
|
34
|
|
該規范與原《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比,增加了有機物綜合指標---耗氧量;在規定的常規檢驗項目中,增加了鋁和糞便大腸菌;提高了鎘、鉛和四氯化碳的限值的要求。另一重大修改是將濁度,由原3NTU改為1NTU。在非常規檢驗62項中,增加了有關農藥、除草劑、微囊藻毒素—LR,消毒副產物:三鹵甲烷、鹵乙酸、亞氯酸鹽、一氯胺等和其他有毒有害有機物。修改后的水質標準比85年頒布的水質標準,比原水質標準更完善和較大的[并有進一步,因前面己對比了標準和準則的要求,認為均大體相同提高。
(二)1992年建設部《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中的水質目標
《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目標》)》對各類水司,分別提出比國家標準更高的水質目標要求。對一類水司(供水能力大于100萬m3/d),除國家標準外,參照歐共體飲水指令[98/83/EC],結合中國首先控制污染物,增加53個項目。其指標值參照該指令,并要求管網水濁度小于1NTU,(出廠水濁度要小于0.5NTU)。對二類水司(供水能50-100m3/d),除國家標準外,還參照當時世界衛生組織《準則》,結合中國首先控制污染物,增加16個項目。其指標值參照該《準則》。對三類水司(供水能力為10-50萬m3/d),個別項目的指標值要求也有所提高。
1.《規劃水質目標》與世界衛生組織《準則》WHO 1993水質項(xiang)目數量對比
|
水質(zhi)標(biao)準(zhun)
|
項目
|
《2000年規劃》一(yi)類水司水質目標
|
世界(jie)衛生組(zu)織《飲用水(shui)衛生準則(ze)》WHO 1993
|
無機(ji)物
|
22
|
17
|
有機物
|
24
|
23
|
農藥
|
9
|
36
|
消(xiao)(xiao)毒劑(ji)及消(xiao)(xiao)毒劑(ji)副(fu)產品
|
4
|
25
|
觀感(gan)性不滿物
|
22
|
30
|
微生物
|
5
|
2
|
放射性物
|
2
|
2
|
合計
|
88
|
135
|
|
2.《規劃水質目標》與世(shi)界衛生組織《準則》WHO 1993一些主要水質指(zhi)標值對(dui)比(bi)
項目
|
水(shui)質標準
|
《2000年(nian)規劃》一類水司(si)水質目標(biao)
|
世界(jie)衛生組織《飲用(yong)水衛生準(zhun)則》WHO 1993
|
濁(zhuo)度 NTU
|
1
|
<1
|
氰化物 mg/L
|
0.05
|
0.07 (氰)
|
砷 mg/L
|
0.05
|
0.01
|
鎘 mg/L
|
0.01
|
0.003
|
鉻 mg/L
|
0.05
|
0.05
|
鉛 mg/L
|
0.05
|
0.01
|
汞 mg/L
|
0.01
|
0.01
|
硒 mg/L
|
0.01
|
0.01
|
錳mg/L
|
0.01
|
0.1
|
四氯化碳 mg/L
|
3
|
2
|
氯仿 mg/L
|
60
|
200
|
苯(α)并芘
|
0.01
|
0.7
|
滴滴涕 μg/L
|
1
|
2
|
六(liu)六(liu)六(liu) μg/L
|
5
|
-
|
硝酸(suan)鹽 mg/L
|
20(以氮計(ji))
|
--
|
余(yu)氯(lv) mg/L
|
0.3-0.05
|
自由(you)氯>0.5
|
細菌總數
|
100/mL
|
0
|
大腸菌(jun)
|
3/L
|
0/100ml
|
氨氮 mg/L
|
0.5
|
1.5
|
亞(ya)硝(xiao)酸鹽
|
0.1mgNO3/L
|
--
|
農藥(yao)(總)mg/L
|
0.5
|
--
|
耗氧量 mg/L
|
5
|
--
|
|
二.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及建設部《規劃水質目標》完成情況良好
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及建設部《規劃水質目標》全國完成情況都是較理想的。確保城市供水的安全,促進了經濟發展城市繁榮。據66家水司(一類16家,二類15家,三類28家)的典型調查,1999年管網水四項指標(濁度﹑細菌、大腸菌﹑余氯)合格率己提高到99.49%,國標35項指標合格率己提高到99.78%。超過建設部《規劃水質目標》要求。其中水源條件不算好的、上海﹑深圳﹑杭州﹑武漢等水司,也能達到《規劃水質目標》一類水司的水質目標要求。如上海取水在長江、黃浦江下游,水源污染明顯。2000年上海自來水市北公司的供水水質,全年國標35項合格率為99.94%,而且《規劃水質目標》所列的88項合格率為97.12%,超出《規劃目標》要求的合格率80%。代表供水水質很重要的綜合指標-- 管網水濁度,能做到管網濁度平均值0.42NTU。
三.為改善水質曾做的主要工作
1. 進一步提高常規凈水效率
新建水廠時采用了國內、外成熟的先進凈水工藝及構筑物。改造了部分凈水廠中不合理的凈水工藝和構筑物,試驗開發多種無機、有機混凝劑、助凝劑,和氧化劑、消毒劑。
2. 研究開發處理特殊原水的技術
如蘭州采用100m輻射沉淀池,并開發應用聚合物,成功地處理了世界泥沙量最高(每立方米水中含泥沙高達300KG)的黃河原水;又如東北城市及天津開發利用無機高分子助凝劑,處理低溫低濁水。
3. 增添深度處理
針對當前水源受微污染,最突出的氨氮及有機物等,采取生物氧化和臭氧、活性炭處理技術。緩解常規處理的困難,減少水中有害物質和改善水中色嗅味。如深圳東深400萬立方米/日引水工程,采用了生物接觸氧化予處理;北京100立方米/日的九水廠以及田村山水廠,分別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活性炭等處理技術。
對原水是突發性污染,較多水廠采用應急投加粉末活性炭措施。廣東最大的西村水廠就是用此法。
4.加強了凈水廠運行管理
增添必要的水質在線檢測儀表,先進的藥劑投加裝置和完善水廠調度中心。較普遍地較完整地建立了有關凈水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有的己經過ISO的認證。培養了一批不同崗位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和工人。
5.組建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
已先后建立了36個經國家計量認證的水質監測站和一批省級監測站。組成全國的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大多監測站都添置了一些先進水質檢測儀器,充實水質檢測力量,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和加強了水質監測和控制工作。
第二部分 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的展望
二十一世紀供水企業面臨新的形勢:
☆國民經濟將較快地持續發展,今后十年國民生產總值將翻一番。
☆人民生活水平將有較大提高。
☆我國將參加世貿組織,對外開放將進入新時期,需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隨著對水中污染物進一步增加,水質檢測技術的提高,需要控制的污染物將進一步提高。
城市供水水質總的展望
供水是城市極為重要的基礎設施。為進一步適應二十一世紀形勢發展的要求,城市供水行業將致力于提高水質。力求縮小與國外發展國家自來水水質的差距。先進城市將奮力向國家發展國家水質標準進軍,力爭早日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提高水質的發展動向:
一.衛生部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和即將出臺的城市供水行業水質目標,進一步促使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普遍提高,和一些先進城市早日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原水藻類增多越來越影響凈水水質,和增加水處理的難度。解決此問題,除環保部門加強水源環境保護外,供水行業將積極采取先進有效的處理工藝。同時、科研部門將繼續研究、開發適用的處理工藝。使除藻的技術有進一步的發展。
三. 自來水中色嗅味,是評價自來水的敏感指標之一,也是用戶最關注的水質指標之一。已被供水行業重視。將結合各自具體情況設法改善。
四.隨著對水質要求的提高,水質深度處理,今后將會在較多的經濟條件好,和原水水質差的城市出現。今后選定深度處理工藝時,將通過具體試驗,向著越來越科學的方向發展。
五.在重視有機物污染的同時,結合自來水直飲,為降低微生物的風險,將吸取國外近些年因微生物發生的水質事故的教訓,對微生物的危害更加重視,和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六 水廠繼續技術改造,充分發揮常規處理每一工藝構筑物的作用,和加強科學管理、抓住主要運行指標全過程控制,是提高水質的基礎。必將為廣大水廠認識和努力實現。
七.為滿(man)足(zu)用(yong)戶要求(qiu)喝到質(zhi)(zhi)量優良(liang)、外觀(guan)晶瑩水(shui)的要求(qiu),供(gong)水(shui)企業對供(gong)水(shui)管(guan)網將進行全(quan)面改造。此舉、也(ye)必將帶動用(yong)戶內部質(zhi)(zhi)量低(di)劣(lie)管(guan)道的徹(che)底更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