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白洁少妇系列h,小小水蜜桃免费影院,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二氧化氯在合成氨廠循環冷卻水中的應用

更新時間:2008-09-08 11:30 來源: 作者: 閱讀:2193 網友評論0

  含氨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殺菌滅藻是全國化肥行業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控制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菌藻繁殖,通常需投加氯氣,水穩劑傾向于采用堿性磷配方,在pH8以上運行,而且由于工藝介質的泄漏,循環水水質往往不好,此時氯氣殺菌效果較差。采用氯和非氧化型殺菌劑配合隨有效,但在某些條件下,這樣的殺菌劑使用效果很受限制,有時,費用會變的很貴,或是沒有殺菌作用,且通常所用非氧化性殺菌劑價格也較高。

   二氧化氯作為一種強氧化型殺菌劑,與氯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1)在堿性環境中使用殺菌效果交好;(2)不與氨反應生成殺菌效率低的氯胺,特別適于合成氨廠循環水系統使用;(3)與水中有機物反應性低,不易被水中有機物消耗,不會生成致癌的有機氯化合物;(4)由原來的加氯消毒系統改為二氧化氯消毒系統簡便易行。有人對比研究了用二氧化氯與氯控制306不銹鋼熱交換管上生物膜的附著,結果表明二氧化氯可更有效地抑制生物生物膜的附著。一些化肥廠循環水系統應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實驗也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種效果良好的消毒劑。因此應推廣二氧化氯消毒技術在循環冷卻水中的應用,特別是在水質較差、菌藻繁殖嚴重、采用堿性處理方案的合成氨廠循環冷卻水系統,更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1.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最初用于處理飲用水,以控制飲用水中異味。70年代中期,工業上開始采用二氧化氯處理堿性水,特別在合成氨廠用二氧化氯來代替氯進行殺菌滅藻處理,能大大改善冷卻水系統粘泥沉積和腐蝕情況。
1.1二氧化氯的性質

  二氧化氯具有良好的殺菌和消毒性能,在城市飲用水和污水處理中,二氧化氯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產品。與氯氣相比,二氧化氯不會與水中有機物產生三鹵甲烷,不會與氨氯反應,也不會產生氯化銨,卻能破壞酚、氰化物、硫化物和其它許多有機物。與臭氧相比,二氧化氯投資少、產率高,在水中的殺菌持續時間長,能夠有效殺除和控制各種細菌。同時,二氧化氯不會與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反應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二氧化氯在室溫下以氣體形式存在,低溫下也可誠液態。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9g/L(22℃)。二氧化氯中的氯以正四價態存在,其活性為氯的2.63倍,及氯氣的有效氯含量為100%,而二氧化氯的有效氯含量為263%。理論上要將ClO2完全還原為Cl-,每分子二氧化氯需轉移5個電子,然而在與水中大部分物質的反應中,只能使二氧化氯還原為亞氯酸根,在典型的 冷卻水處理中,二氧化氯不必全部利用5個電子轉移,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殺菌劑。與氯和溴不同,二氧化氯使一個有選擇性很強的氧化劑,不會發生鹵代反應。這些性質使它作為微生物抑制劑對細菌和藻類有極好的選擇性。

   盡管二氧化氯及易溶于水,但它并不和水反應或水解,這一性質使得二氧化氯特別使用于處理高pH的水消毒。不管pH如何變化,二氧化氯分子都能保持其完整性,在工業水處理領域的pH范圍內,它的效果都能保持穩定。與等量的自由氯或剩余氯相比,二氧化氯剩余物的殺菌和殺病毒性更強。

        2.ClO2的殺菌性能

  二氧化氯對大腸桿菌、異養菌、鐵細菌、硫酸鹽還原菌、脊髓灰質鹽病菌、肝炎病菌、蘭伯氏賈第蟲胞囊、尖刺賈第蟲胞囊不但有很好的消毒殺菌作用,且效果優于自由氯。與氯不同,二氧化氯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在堿性pH條件下仍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如表1所示。

   實驗條件:原水細菌總數4.4×104個/ml,投藥量1ml/L,接觸時間為1min。

  二氧化氯在含氨水中的殺菌效果見表2。在低濃度時(1ml/L)二氧化氯殺菌效率為89%,投量為5mg/L時,殺菌率為97%;而氯投量低于5mg/L時幾乎無殺菌作用,投量為10mg/L時,殺菌率才為83%。這是因為二氧化氯不與氨反應,以游離態二氧化氯分子的形式存在,保持較高的殺菌效率,而率與氨反應,形成殺菌效率較低的氯胺。
   二氧化氯不易與有機物反應而被消耗,在水中可維持較高的剩余量,因此對某些受工藝介質污染嚴重、COD含量較高的冷卻水系統,用二氧化氯消毒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同條件下,5.0mg/L氯作用5分鐘,能使微生物減少90%,殘余Cl22.25mg/L;而2.0mg/LClO2作用30秒后就殺滅100%微生物,殘余ClO2為0.9mg/L。可見,用量少而殺菌作用速度快。

表2 含氨水中不同濃度的二氧化氯與氯的殺菌效果 

  實驗條件:原水細菌總數量6.0×104個/ml,水中銨離子150mg/L,接觸時間5min。

  ClO2對工業循環水中的主要危害異養菌、鐵細菌、硝化細菌、硫酸鹽還原菌等的殺菌效果良好,且用量少,如表3[1]所示。
   在循環冷卻水中以異養菌的生長繁殖最快,數量也最多,它基本上代表了水中全部細菌的數量。相同條件下,投加量均為0.5mg/L時,ClO2與氯對異養菌的殺菌效果如表4[2]所示。

  在循環冷卻水中以異養菌的生長繁殖最快,數量也最多,它基本上代表了水中全部細菌的數量。相同條件下,投加量均為0.5mg/L時,ClO2與氯對異養菌的殺菌效果如表4[2]所示。

  注:本實驗pH用氨水調節,ClO2及Cl2投加量均0.5mg/L(以水中余氯計)

  二氧化氯殺菌效果均比氯的殺菌效果要好,殺菌率在99.8%以上,而氯的殺菌率在60.4%以下,在pH比較高時,其殺菌率更低,有的只有48.3%,這也說明水中氨含量對氯的殺菌效果有影響,而對二氧化氯的殺菌效果沒有影響。由于水中氨要消耗氯,若要使氯的殺菌效果提高,則必須加大氯的投加量,但這將導致設備嚴重腐蝕。

        3.循環水中氨的危害

  循環冷卻水中含氨主要是由于空氣中含氨或氨換熱設備泄漏而將氨帶入,氨含量常在30~100ml/L,有的合成氨廠循環水中氨含量達到100mg/L以上或更高。氨為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液,從而加速了菌藻、生物粘泥的增加。特別在磷系配方的情況下,氨廠的循環冷卻水微生物更是主要危害。因此對微生物控制便是氨廠循環冷卻水處理的關鍵。

  以氯作殺菌劑時,氯與水中氨反應生成一、二及三氯胺,在pH7~8形成二氯胺,需要氯:氨比為10:1,這意味著水中含1mg/L的NH3將消耗10mg/L氯,而氯胺的殺菌效果比氯差。含氯-氮化合物的循環冷卻水中,氯投加量需首先滿足氮化合物的需氯量,才能獲得自由余氯,因此自由余氯才是有效的殺菌劑。此外,由于硝化菌群能使氨氧化為亞硝酸根,而亞硝酸根為還原性物質,在通過氯殺菌時,只有將亞硝酸根全部氧化為硝酸根之后,才有余氯出現,否則水中就根本不會有余氯,因而也就不能控制微生物。亞硝酸根轉化為硝酸根,從理論上說細菌也會起一定作用,但主要是靠通氯來完成,水中亞硝酸根含量大于1mg/L時,通氯殺菌就開始產生困難,當亞硝酸根含量大于10mg/L時,困難就更大,往往出現氯的消耗高、濁度上升、水變黑、系統粘泥量增加的情況,造成水質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氯的殺菌效果很差,所以冷卻水中應嚴格控制氨含量,一般認為水中氨含量大于10mg/L時,就易造成微生物的危害,如大量細菌膠團產生,水質濁度升高,堵塞冷卻填料塔,影響通風換熱效果,大量菌藻附著于換熱器表面,影響設備換熱效果,限制生產負荷,并對設備生產腐蝕。

   水中氯以次氯酸(有效氯)形式存在,時最有效的氯殺菌形式,在堿性條件下,次氯酸解離形成次氯酸根離子,盡管次氯酸根離子有一定殺菌性,但比次氯酸差。因此,在堿性循環冷卻水中,加入的氯控制微生物能力很差,需再增加氯投量,多加氯不僅增加了微生物控制費用,而且會使冷卻水系統腐蝕嚴重。

        4.二氧化氯在氨廠堿性循環水中的應用

  對于非堿性水及無氨存在時,氯是很有效的殺菌劑。但實際上,氨廠循環水常為堿性,并含氨-氯,需大量的氯以維持良好的微生物控制,由于氯需求量很大,常使得經濟有效的微生物控制過程變為無效無用的高腐蝕過程。

  由于二氧化氯不和氨氯反應,殺菌效果不受pH影響,且用量比氯少得多,并明顯減少了潛在的腐蝕性。因此對含氮污染物、堿性pH、粘泥問題得冷卻水的微生物控制應優先選擇二氧化氯。

  美國西海岸一生產無水氨的合成廠,當水中含氨量高時,細菌數常在2.0×105~5.0×105個/ml,采用氯/MBT殺菌,因沒有剩余氯,殘余菌數為6.6×104個/ml,而使用二氧化氯,起始劑量為2mg/L,間隔4小時加藥,殘余菌數為1.5×103~2.0×103個/ml。

  美國海灣合成氨廠,過去循環水中氨一般為30~50mg/L,這需要很多氯,而且要求有剩余氯以維持殺菌效果,采用氯殺菌劑,即使加氯量大大過量,也檢測不到剩余有效氯,尚需采用非氧化性殺菌劑,再每天加氯或每周加氯,系統方可調至清潔良好狀態。而改用二氧化氯,開始投加2mg/L(4小時補償水),隔4小時投加一次,不久即可檢測到剩余有效氯(即二氧化氯,DPD法),細菌總數由1.5×104個/ml降至于1~5個/ml,隨后減少二氧化氯投加量,比以前用Cl2殺菌效果有效得多,同時也不用非氧化性殺菌劑,系統腐蝕率僅為0.5mm/a,氨產量創歷史記錄。

   二氧化氯殺亞硝化菌效果好,持續作用時間長,劉化集團采用二氧化氯定期與氯氣交替投加能迅速地抑制亞硝酸根增長,殺傷亞硝化菌群體,使含氨循環水由嚴重地腐蝕型轉為微垢型,水質轉為穩定狀態,如表5所示。投加二氧化氯循環24小時后,發現其與水穩定劑協同效應良好,水中有機磷基本穩定。

   聶光遠等[5]報導柳州化肥廠用穩定性二氧化氯替代氯進行循環冷卻水殺菌滅藻,工業試驗表明,穩定性二氧化氯殺菌能力強,不與氨反應,對異養菌的殺生能力較強,加藥后4小時,殺菌率達到92.9%,加藥后24小時后,仍有83.3%以上的殺菌力,與該廠現用磷系水穩定劑相容性好,對緩濁阻垢效果基本無干擾,對粘泥有一定的剝離效果,對環境無污染。改氯氣為二氧化氯處理冷卻水時,加藥系統和分析測試系統都無需作很大的改動。

   魯南化肥廠[7]8萬噸合成氨、13萬噸尿素擴建工程于1992年建成投產,與之相配套的循環水系統設計水流量為5500m3/h,換熱器材質為碳鋼和不銹鋼,補水水質為結垢型,設計處理藥劑為堿性有機磷系配方,主要殺菌劑為活性氯、1227及異噻唑啉酮。平時以活性氯為主,后兩者為每周加一次(主要為沖擊性殺菌,冬季為兩周一次),從1995年初至96年10月,出現循環水濁度大,水質指標變化異常,如菌藻生長迅速、pH值降低,堿度下降等,明顯出現腐蝕現象。大修時檢查發現有兩臺凈化水冷器分別出現數十初漏點,合成壓縮機輔機水冷器出現大量粘泥及腐蝕現象。直接影響全廠生產的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由于愿水中含氨濃度較大,原加入的活性氯(次氯酸鈉)受氨的影響殺菌能力大大下降,隨每周采用二氧化氯沖擊性殺菌兩次,并用潔爾滅配合二硫氰基甲烷及異噻唑啉酮每周各沖擊殺菌一次,從大修后運行至今水質比較正常,未發生嚴重的結垢及腐蝕現象,使生產基本安全穩定正常運行。

        5.結語

  綜上所述,二氧化氯在很寬的pH范圍內是有效的殺菌劑,且不與氨及許多與氯反應的有機物反應。因此,在含氨水中使用很少量的二氧化氯即可達到良好的微生物控制,使循環冷卻水水質穩定,可不用氯或減少氯用量,同時使工廠相關危害減少。只要二氧化氯應用合理,是可以以低費用獲取安全有效的微生物控制的。

        參考文獻
 
        1.儲慧莉,張惠蓮.穩定性二氧化氯的制備及在工業循環水中的殺菌試驗.廣東化工.1997,(5):29~31
 
        2.項成林.二氧化氯及在有氨的循環水中的殺菌試驗.凈水技術.1994,(1):113~138
 
        3.今熙,項成林,齊冬子編.工業水處理技術問題及常用數據(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359
 
        4.史信建,王莉平.氮肥廠泄露對循環冷卻水的危害及解決方法.工業水處理.1997,7(6):41
 
        5.聶光遠,邵堯欽.穩定性二氧化氯在循環水中的應用.中氮肥.1998,(6):39~40
 
        6.趙愛蓉,’99全國二氧化氯研究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p110
 
         7.程建光.淺談含胺循環水系統的殺菌滅藻.中氮肥.(3):38~39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二氧化氯在合成氨廠循環冷卻水中的應用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