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巖溶地區脫鹽水制備流程選擇
摘要:我國南方巖溶地區的地下水具有Na+,K+,Cl-,SO42-含量低,濁度、細菌含量高的特點,在制備ρ(SiO2)<0.1mg/L,電導率(25℃)<uS/cm的低品位脫鹽水時,作者建議了三種典型的工藝流程,可供在巖溶地區設計固定床型制取脫鹽水裝置時參考。
關鍵詞:巖溶地區 石灰軟化 過濾 脫鹽
1 地下水狀況
在我國云南、廣西等省區,石灰巖溶地區廣布,地下水可開采量大且埋深較淺,水質大都屬重碳酸鈣型,含鹽量大多不超過400mg/L,Na+,K+等強堿離子及Cl-,SO42-等強酸離子含量低,接近于對應地區自然取水點,用離子交換制取脫鹽水可取得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1]。該區地下水含水層多由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含水層構成,地下水類別除局部為承壓水外,大部分屬潛水,加上溶洞、裂隙及地下暗河系發育,雨水形成地表徑流夾帶泥沙及有機物質能較快地進人含水層而形成地下徑流。因此地下水的濁度較高,細菌含量較大,一般達每毫升數百個,即使枯水期也不例外。此外,水位、水量有明顯季節性變化。
2 預處理
2.1 石灰軟化
當處理水量較大(每小時數百立方米)時,原水預處理可采用石灰軟化,后序離子交換設備,能獲得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同時,也可以在軟化過程中除濁度和部分膠體及有機質。石灰預處理時可同時考慮投加混凝劑如FeSO4等(還可與鎂劑等同時使用),以進一步降低膠體硅含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石灰巖溶地區脫鹽水制備流程選擇.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