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沉淀法
更新時間:2009-04-15 11:16
來源:
作者:
閱讀:6299
化學沉淀法是向廢水中投加某些化學物質,使它和廢水中欲去除的污染物發生直接的化學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沉淀物而使污染物分離除去的方法。
由于化學法普遍要加入大量的化學藥劑,并成為沉淀物的形式沉淀出來。這就決定了化學法處理后會存在大量的二次污染,如大量廢渣的產生,而這些廢渣的處理目前尚無較好的處理處置方法,所以對其在工程上的應用和以后的可持續發展都存在巨大的負面作用。
在一個有多種離子的溶液中,如果其中兩種離子A+、B—能化合成難溶化合物AB,則可能出現以下3種情況之一:①[A+][B-]<KAB;②[A+][B-]=KAB;③[A+][B-]>KAB。當[A+][B-]<KAB時,必有難溶化合物AB從溶液中沉淀析出,不論[A+]和[B-]來自哪些化合物。
廢水中有很多種離子都可以采用以上的原理從水中沉淀去除,工業廢水中常見的危害性很大的一些重金屬(如Hg、Zn、Cd、Pb、Cu等)離子和某些非金屬(如As、F等)都可采用化學沉淀法去除。
化學沉淀法的工藝流程和設備與化學混凝法相類似,包括:①化學藥劑(沉淀劑)的配制和投加設備;②混合反應裝置,③使沉淀物與水分離的設備(沉淀池或氣浮池等)。
根據使用的沉淀劑的不同,化學沉淀法可分為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鋇鹽沉淀法等,沉淀劑的用量一般不超過理論用量的20%~50%。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