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開發與應用
摘要: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自主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池型。對該池型的開發思路和技術方案作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并對其在嘉興石臼漾水廠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介紹。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將混合和絮凝區集中設置在池體中央,通過多種混凝和氧化藥劑的投加、均勻度達95%以上的高速混合和8~10倍的提升絮凝攪拌,在上升流速15.6m/h的條件下,確保出水濁度達到0.6~1NTU,且排泥含固率達3%以上的效果。
關鍵詞:常規處理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混合 攪拌 污泥回流
1 總體思路
目前國內給水常規處理工藝大多采用傳統的沉淀(澄清)過濾和消毒形式,變化少,特點不明顯,且工藝設備的針對性不強。其中沉淀部分一般采用傳統的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機械攪拌澄清池。平流沉淀池是目前我國大中型給水廠使用最廣泛的池型,具有構造簡單、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強等優點。通過合理加藥和絮凝,平流沉淀池的出水濁度基本可控制在1~3NTU。平流沉淀池的缺點是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此外,平流沉淀池對一些小而輕的礬花的去除效果差,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代價很高。一般平流沉淀池的濁度控制在3NTU以下,要想進一步提高平流沉淀池對濁度和有機物的去除率,必須耗費更多甚至數倍的混凝劑,增加制水成本。平流沉淀池由于面積大而加蓋造價高、實施困難,因此水體暴露面積大,受陽光照射容易生長青苔,為了保持水廠的整潔,一般采用預加氯的方式防止青苔滋生,但同時也阻礙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使常規處理過程中原本可以消化一部分氨氮和耗氧量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斜管沉淀池由于在池體較大情況下存在配水不均勻問題,使其總體出水水質難以進一步提高,也限制了傳統斜管沉淀池大型化的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09021911160400001(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開發與應用).pdf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