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廢水對環境的危害
LAS 屬于生物難降解物質,它的廣泛使用,不可避免地對水環境造成了污染,在我國環境標準中把它列為第二類污染物質。表面活性劑被使用后最終大部分形成乳化膠體狀物質隨著廢水排入自然界,其首要污染物LAS 進入水體后,與其他污染物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分散性的膠體顆粒,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物化、生化特性都有很大影響。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抑制和殺死微生物的作用,而且還抑制其他有毒物質的降解,同時表面活性劑在水中起泡而降低水中復氧速率和充氧程度,使水質變壞,若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將造成湖泊、河流等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LAS 還能乳化水體中其他的污染物質,增大污染物質的濃度,提高其他污染物質的毒性,而造成間接污染。此外,相當一部分表面活性劑使用后直接被遺棄到水環境系統中,嚴重影響了周圍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由此,表面活性劑生產廢水及廚房廢水、洗浴廢水、洗衣廢水等含 LAS 的廢水,對動植物和人體慢性毒害作用較大。
表面活性劑廢水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相關研究已經有很多。如陳欽耀等采用多刺裸腹蚤對LAS 和 5 種洗衣粉的毒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LAS 和5 種洗衣粉能夠抑制多刺裸腹蚤的運動,并且造成蚤類的大量死亡。馬德濱在表面活性劑對輪蟲及人皮膚的毒性研究中得出結論:廢水中表面活性劑質量濃度>28.0㎎/L時,對輪蟲的生存有很大的影響,廢水中的LAS 成分對人手的皮膚傷害較嚴重,會造成多種皮膚疾病。來自日本報道的皮膚損傷 180例報告中,洗滌劑占27.8%,其比率7年來持續增加。李瀅等在表面活性劑對小麥吸收多環芳烴(PAHs)的影響研究中發現,在一定條件下吸收 PAHs的量受表面活性劑濃度影響顯著。潘根興在表面活性劑對土壤環境理化性狀和生物活性影響的研究中,發現表面活性劑顯著地影響土壤溶液的性質,能降低土壤環境對苯酚的吸附量,但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無明顯效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