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受訪者相信北京的天會更藍,水會更綠
對在中國生活了4年的英國留學生戴維而言,剛剛過去的周末具有特別意義。作為北京植樹大軍的一分子,看到漫山遍野的植樹志愿者讓戴維感到激動:“我相信北京的天會更藍,水會更綠。”
2001年,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后不久就提出了打造綠色奧運的目標。7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北京生活、工作、學習,他們像戴維一樣見證了北京對綠色的承諾。
在北京西城區什剎海胡同保護區內租房居住的美國人邁克,就是在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后來到北京的。“我剛來北京的時候,天總是灰灰的,和胡同的顏色一樣。”邁克記得當時胡同里有很多居民用蜂窩煤生爐子,有時會突然升起一陣陣濃煙,有的小孩被濃煙熏得直流眼淚。
“大概5年前,這樣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居民的取暖設備改造了。北京的藍天也增多了,”邁克說。
邁克所說的變化,源于一項涉及北京全城的重大行動。自1998年以來,北京市加大力度治理大氣污染,共投入1200億元,分13個階段采取200多項措施,重點治理燃煤、機動車、工業和揚塵污染。
截至2007年,北京中心城區原有的1.6萬臺燃煤鍋爐已全部改造完成,徹底告別了那些“噴煙吐塵”的歲月。全市已完成3萬戶平房、胡同煤改電工程,與此同時,北京4.4萬臺燃煤大灶、茶浴爐的改造工作也宣告完成。
在北京城東邊的朝陽公園地區是外國人聚居區。在公園旁開了6年酒吧的蘇格蘭人約翰說,北京人越來越注意環境的保護。
約翰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環境在近幾年里的改觀大為贊賞:“早些時候栽種的樹木已逐漸成長起來,道路也在被定期維護和修整。”
事實上,由于籌備奧運會,北京城從政府到市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空前熱情,很多細節都被考慮在內。為了避免工程建設揚塵,北京市政府嚴令每個工地不得有裸露的土方,運送垃圾和沙石的汽車也都必須加蓋。
令約翰印象深刻的是,為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北京很多社團組織公開倡議私家車主主動減少開車時間,類似的群眾性活動得到了幾十萬北京有車族的支持。
北京市環保局介紹說,《第29屆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措施》中,減少機動車出行是一項重要內容。2008年北京在這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要大很多,因此奧運期間由機動車尾氣對空氣污染的“貢獻”也會大大減少。
2007年,北京實現了全年245個藍天(空氣質量為良)的目標,空氣質量連續9年得到改善。
“據說,為了減少大氣污染,北京人正在考慮停止用果木來制作烤鴨,改成電烤。不管結果怎么樣,北京為綠色奧運做出的積極努力有目共睹,”邁克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