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六大行業提標改造難 環保產業能否脫穎而出?
六大行業COD、氨氮、總氮、總磷是重點控制指標
江蘇省太湖流域工業企業密集度全國最高,單位排污總量也位居全國首位。“流域水質要改善,壓減排污總量是關鍵”。于是,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提高印染、化工行業“二升一”達標排放標準之后,又制定了更加嚴格的紡織染整、化工、造紙、鋼鐵、電鍍、食品制造等六大行業達標排放新標準。
前不久,江蘇省政府正式批準了太湖地區六大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從2008年1月1日起,太湖流域六大行業新建項目已全部執行了這一新標準。而六大行業老的污染源,也將通過大規模的“提標升級”改造,將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執行這一新標準。專家預測:太湖流域六大行業老污染源如期實現“提標升級”后,所排放的COD、氨氮、總磷總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分別壓減28.3%、66.7%和50%。
如今,太湖流域六大行業正緊鑼密鼓開展“提標升級”攻堅戰。作為太湖流域“排污大戶”的“六巨頭”,屆時能夠順利跨過“提標升級”這道“坎”嗎?
據江蘇省組織的一次專門調查顯示,目前,太湖流域紡織染整、化工、造紙、鋼鐵、電鍍、食品制造等行業排放的廢水、COD、氨氮總量,分別占工業排放總量的89.8%、81%、79.2%。通過提標升級再次壓減排污總量,就成了“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的重中之重。
根據太湖水污染現狀,江蘇省確定把六大行業提標升級重點控制目標,分別定為壓減COD、氨氮、總氮和總磷等4種主要污染物上。
由江蘇省推出的太湖流域《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堅持以COD控制與氮磷控制并重為原則,重點參考了國內外同類排放標準和具有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的清潔生產標準,分析了太湖地區相關行業的污染排放現狀及技術整改可行性。
據有關專家介紹,太湖流域六大行業新的“提標升級”標準的實施,將會大幅度降低六大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據測算,紡織染整行業可削減40%的COD、67%的氮和50%的磷;化工行業可削減80%的COD、92%的氮和88%的磷;鋼鐵行業可削減20%的COD和50%的氮、磷;電鍍行業可削減20%的COD、67%的氮和50%的磷;食品制造業中的啤酒工業可削減20%的COD、67%的氮和50%的磷。
哪些治理技術 能支持提標改造?
記者專門采訪了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專家們拿出了一份詳實的調研報告:六大行業從技術層面上要順利達到太湖流域新一輪的“提標升級”標準確非易事,但是,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也不是不可能做到。
紡織染整工業——COD從180毫克/升到100毫克/升再到60毫克/升
2004年江蘇省在太湖流域率先實施了新的《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將COD排放由每升180毫克,壓減到100毫克之內。時過3年多,這次又對紡織染整工業“升級提標”標準進行了再次修改。其中,把COD排放限值核定到了每升60毫克以下。
在太湖流域57家紡織印染企業達標排放專項調查中,已有12家企業COD排放濃度已小于60 毫克/升。專家指出,一部分印染企業只要進一步優化運行方式,改進管理的條件,采用清潔生產手段,也能夠達到新標準。從技術層面上看,現在,太湖流域已推出了一批工藝成熟、經濟可行的治污技術,并建成了一批樣板工程。如“復合功能樹脂吸附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工藝,使印染廢水實現了回用,把出水水質COD降到了40毫克/升,噸處理運行費用僅為0.88元。再如,采用超濾膜分離技術對印染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使出水COD 下降到了10 毫克/升,再回用到生產。還有,采用生化、物化組合工藝,也實現了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從目前情況看,印染企業在“提標升級”改造中,大都通過膜分離、樹脂吸附、生化、物化組合等技術,實現了達標尾水的COD降低到60毫克/升以下的目標。
在紡織染整工業“提標升級”標準中,氨氮排放的限值為每升5毫克。根據對57家印染企業調查結果,有11家企業不能達標,但其他46家企業均達標,達標率為80.7%。專家指出,只要對原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優化改造,就會把氨氮控制在新的限值內。在總磷控制指標中,根據57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總磷高于每升0.5毫克限值內的有14家企業,僅占調查企業總數的25%,大多數企業在現有基礎上也可以達標。
化學工業——標準堪比日本大中型企業標準
根據江蘇省太湖地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2006年江蘇省新頒布地方標準的《化學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部提升了化工企業一級達標排放標準。這次又對這個標準進行了嚴格修訂和補充。其中,把石油化工COD排放限值壓減到每升60毫克之內,合成氨工業企業COD壓減到每升100毫克之內,其他門類的化工企業COD排放限值,均壓減到每升80毫克之內。這個標準值與日本大中型化工企業排放標準相當。
專家指出,化學工業新的排放標準,在2006年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又對氮、磷排放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于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和進入園區可以集中控制的化工企業,可以通過清潔生產和技術改造,能夠達到新的排放標準;而對于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化工企業卻難以達到。
根據2006年江蘇省環境統計數據看,從太湖流域96家具有COD監測數據的小化工企業來看,COD年平均濃度為204.4毫克/升,超過新標準的1.5倍。而排放COD最低濃度的企業,也為104毫克/升,超過新標準的0.3倍;排放COD最高濃度的企業,為650毫克/升,超過新標準的7.1倍。從太湖流域22家具有氨氮監測數據的小化工企業來看,氨氮年平均濃度為29.7毫克/升,已超過本標準近5倍。其中,排放最低濃度企業為12毫克/升,超過新標準的1.4倍;而排放最高濃度的企業,為80毫克/升,超過新標準的15倍。因此,那些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化工企業,如果不痛心決心“脫胎換骨”,在新的標準面前,很難逃過被關停的厄運。同時,新標準實施,必將在太湖流域助推一大批小化工的關停。
造紙工業——治理技術要適應總氮、總磷和氨氮指標要求
有關專家解釋,雖然國家現行2001年的《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把COD排放限值定為每升COD為100 毫克,但對總氮、總磷、氨氮排放均未做出限制規定。這次江蘇省推出的新的造紙工業標準中,把商品漿造紙企業COD排放限值定為80 毫克,把廢紙造紙企業COD排放限值定為100毫克。這個準值相當于日本大中型造紙企業的排放標準。最近,據對13家造紙企業監測數據統計,有7家企業的COD排放濃度已低于80 毫克,達標率為54%。對于造紙企業來說,要想求得生存,必須進一步優化污水處理工藝,進一步提高去污能力,才能順利跨過“門坎”。目前,從造紙企業“提標升級”看,大都選擇了“動態平衡短流程”、“動態零排放造紙廢水處理技術”等,已紛紛實現了廢水“零排放”。
應該指出的是,這次江蘇省新近推出的造紙工業新排放標準中,分別增加了總氮、總磷、氨氮的排放限值。其中,氨氮的限值為每升5毫克。據對13家造紙企業監測數據顯示,氨氮超過5毫克的僅有1家,達標率為92.3%。因此,這條新限值可以說具有可達性;總氮限值為每升15毫克,這是參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A標準制定的。總磷限值為每升0.5毫克。在13家造紙企業中,總磷超過0.5 毫克限值的也僅有1家,達標率92.3%。專家指出,對于造紙企業來說,執行新的排放標準,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需要“跳起來摘桃子”,稍微疏忽大意,就要“摔跤”。
鋼鐵工業——新技術支持氨氮削減
目前,國家的《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的排放濃度,把焦化、聯合企業的一級排放標準的COD均定為每升100 毫克,而江蘇省新的標準COD限值定為每升80毫克。據對太湖流域12家冶金企業調查顯示,有5家煉鋼企業的COD低于80 毫克,占總企業數的42%,其余則要花大氣力進行深化改造。
有關專家指出,在國家現行的《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氨氮僅有焦化、聯合企業的控制標準,一級標準值分別為每升15毫克和10毫克,而江蘇省新的標準則規定,氨氮排放限值為每升5毫克。據了解,目前已有新的技術,可將氨氮排放濃度大幅降低。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采用先進的干熄焦工藝,使原水中氨氮濃度在30毫克/升左右,處理后的排放廢水中氨氮濃度僅為1.49~3.90 毫克/升。太湖地區8家冶金企業監督監測數據顯示,有兩家煉鋼企業的氨氮低于5毫克,占總企業數的25%。
因此,從嚴將氨氮最高排放濃度定為5毫克,以督促企業加快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及早淘汰落后和污染嚴重工藝裝備。江蘇省新的排放標準還把總磷的排放限值確定為每升0. 5 毫克/升。據對太湖流域12家冶金企業監測數據表明,有兩家煉鋼企業和1家稀有金屬壓延加工排放的總磷超過了新標準,占總企業數的25%,超標率為0.36倍、2.4倍和2.3倍。其余75%的企業總磷濃度值均小于0.5mg/L。
電鍍工業——標準高于歐洲現行標準
考慮到太湖地區的環保需要,對電鍍企業廢水中的COD排放標準從嚴要求,定為每升80毫克。這和國外水平對比,江蘇省新的排放標準值,已高于歐洲現行標準。專家指出,在采用了充分的生化處理之后,電鍍廢水達到新標準的技術難度,應該說不算太大。
目前,在國家《電鍍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磷酸鹽的標準限值為:現有企業為兩毫克,新建企業為1毫克。而江蘇省新標準中確定總磷的限值為0.5毫克/升。根據江蘇省監測中心對太湖地區4家涉及電鍍的電子企業調查,除1家總磷排放濃度為超過1.1毫克/升外,其余3家總磷的排放濃度均低于0.5毫克/升。
食品制造工業——原有污染處理設施要提標改造
國家在《味精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新建企業規定為:2003年前建設企業執行COD為300毫克/升、氨氮70毫克/升的標準。2004年后新建企業執行COD為200毫克/升、氨氮為50毫克/升。而江蘇省新標準把COD的限值定為80毫克/升。根據江蘇省監測中心對太湖地區兩家涉及味精生產企業的調查,排水中COD的濃度均小于80毫克/升。而在總磷排放中,發現有部分企業達不到新標準,需要對原有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才能順利“過關”。
環保產業該做什么努力?
江蘇省太湖流域鐵腕治污,必須實施最嚴格的企業排污新標準。面對更高、更嚴的“門坎”,六大行業該作何選擇呢?
近日,江蘇省召開太湖流域六大行業“提標升級”動員會,確定要進一步加快“提標升級”工程建設進度。江蘇省政府已與太湖地區5個省轄市政府都簽訂了2008年度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標責任書,對于達不到太湖新標準的企業要實施限期治理,進行提標改造,不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要予以關閉。
同時,沿湖各地要嚴格制定出“提標升級”計劃。從今年6月份開始,沿湖各地要對限期治理企業的提標工程實行月報制度。各省轄市環保局對本轄區內提標工程的進展情況每月進行檢查。要全面實行監管責任制,加強對限期治理企業的日常監督管理,將監管責任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責任人。
各地要高度重視和充分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污染防治的能力和水平。結合當地實際,組織院校、科研單位和環保企業協同攻關,充分發揮宜興、蘇州、常州3個環保產業園區的作用,著力開展六大行業的清潔生產工藝、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與排污監控技術的開發應用,加快推進除磷脫氮技術攻關,積極引進污染防治的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努力提高工業污染治理水平。要根據各地行業特點、產業布局,抓住印染、化工、電鍍等重點行業,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提標升級”科技示范工程,組織召開具有地方特色的現場會或交流會,以典型企業為示范,輻射帶動周邊企業。
此外,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督促企業安排自由資金用于廢水治理,成為污染治理的主體。按照投資社會化、運營市場化的總體部署,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來資本采用并購、項目融資、BOT、TOT等形式,變分散治污為集中治污,變企業治污為社會治污,由專業化的,有資質的廢水治理服務企業向污染責任者提供有償服務,推進廢水提標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多元化,社會化和市場化。
同時,各級環保部門也要會同財政部門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提標升級”工程建設。江蘇省政府將從20億元太湖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劃出1.5億元專項支持“提標升級”工程;江蘇省環保廳也將從省級污染防治資金中劃出部分資金支持“提標升級”工程。同時,根據江蘇省政府要求,“太湖地區各市、縣(區)從新增財力中劃出10~20%,專項用于水污染治理,”各級環保部門也應在各自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中重點安排工程項目。
江蘇省環保廳有關方面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太湖流域污染企業還比較密集,環保部門怎樣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怎樣為優化產業布局服務,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國家賦予我們的權力,制定實施更加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