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白洁少妇系列h,小小水蜜桃免费影院,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環境衛生工作手冊

更新時間:2008-05-30 10:25 來源: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作者: 閱讀:1639 網友評論0

前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給當地和周圍鄰近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災害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大力幫助下,抗震救災取得了重大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溫的升高,十多萬救援人員的進入,受災群眾和遇難者數量的增加,如何抓好環境衛生工作,對于搞好抗震救災、災后重建和控制災后疫情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成立了包括生活垃圾、公廁和糞便、建筑垃圾處置,以及環衛作業保障方面的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環衛專家組,針對災區當前和今后可能面臨的如何妥善收集和處置生活垃圾和糞便,防止腸道傳染病和水源性傳染病流行;如何除臭和控制異味,特別是對尚未清理遇難者遺體的建筑廢墟現場的除臭,為營救人員和災民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如何妥善清理和處置建筑垃圾,為災后重建創造條件等緊迫問題,編寫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環境衛生工作手冊》,供救援指揮機構、當地政府、管理部門和居民災后應急救助和災后重建參考。

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環衛專家組,將及時根據抗震救災進程和面臨的新的環境衛生問題,提出咨詢意見和現場指導。

公共廁所及糞便應急處置

一、公共廁所

(一)基本要求

1.震后災區廁所應具備應急性、便利性和實用性。

2.防止糞便污物外溢,不污染周圍環境,尤其不能污染水源。

3.不利于蚊蠅孳生。

4.發生腸道傳染病的病例或流行時,糞便必須有專人負責進行及時消毒處理。

(二)行動要點

1.公廁檢查與修復

(1)地震災后,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應及時組織人員對公廁和糞池逐個檢查是否有破損及滲漏,徹底清掃、消毒、清掏糞液。

(2)如有破損或滲漏,應立即停止使用,徹底清掏糞便,沖洗糞池,防止糞便持續滲漏及外溢,污染環境和水源。

(3)應對清掏出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4)對地點適宜而廁坑糞池損壞不嚴重、廁屋安全無危險的原有公廁,應及時修復,盡早投入使用。

2.臨時公廁選址在公廁嚴重受損及污水管網和糞便處理設施不完善或者嚴重受損的地區,以及在受災群眾聚集點,應選擇合適地點合理布局,搭建臨時公廁。臨時公廁選址盡量滿足下列條件:

(1)遠離飲用水水源,地勢較高且地下水水位較低的地方;

(2)盡量保持與居民區或受災群眾聚集點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30米以上);

(3)通風條件較好,宜在當地的下風口;

(4)盡量修建在干燥向陽的地帶,在周圍挖防鼠溝,宜保持一定的坡度;

(5)交通較便利處,以方便清運車輛出入。

3.臨時廁所搭建與管理

(1)臨時公廁配置

1.1每座臨時公廁每天服務人數不易超過2000人次;

1.2每萬人配置不少于6座臨時公廁;

1.3男廁大便位按每天不高于150人次/個、小便位按同時服務人數5~10人設置。女廁便位每天最多服務人數不高于100人次/個設置。

(2)建設材料選擇

1.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求糞池不滲漏;

1.2廁墻和頂可用草席、塑料膜、編織布或其他材料圍擋,并在廁坑上加蓋;

1.3可采用較大容量陶缸、塑料桶、木桶等容器作為糞池。應急情況下,也可挖深土坑作為糞池,其四周和底部可用三合土夯實,或鋪設兩層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膜作為襯里,并在四周挖溝對薄膜進行固定并覆土壓實,溝深度不小于30厘米;

1.4糞池尺寸要求做到坑深(大于1.5米)、口窄(20厘米左右)。

(3)管理和保潔措施1.1避免水進入糞池;

1.2有條件的地區建議使用糞尿分離式便器,糞便與尿液分別收集,小便處可用塑料桶作為尿液收集容器。尿液經短期貯存即可排放,只對糞便清運和無害化處理;

1.3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時打掃,及時清除糞便;

1.4保持廁所內清潔衛生,無蛆蠅孳生;

1.5每日對廁所四壁和地面用10%%漂白粉溶液,按200ml/m2噴灑消毒;

1.6每日噴灑滅蠅藥1~2次。可選用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根據使用說明稀釋后進行滯留噴霧,或用有機磷類殺蟲劑,根據使用說明稀釋后進行噴霧,噴霧藥液量為50~100ml/m2,以殺滅蚊蠅。每日可噴灑滅蠅藥1~2次。

4.商品化廁所

在原有污水管網和糞便處理設施受損嚴重的地區,可考慮使用商品化廁所,如各種移動式或固定式免水沖衛生廁所。

二、糞便清運

(一)基本要求

1.糞便收集運輸車按收運距離每100~120km配備1輛。

2.按公廁糞便收集方式和車輛服務范圍內糞便產生量,選擇裝載量2噸或5噸的抽糞車或普通卡車。

(二)行動要點1.清運時間清運作業應盡量安排在夜間或黎明進行。

2.消毒

清運工具每日完成裝卸后,應進行消毒沖洗,一般可用2%石灰乳或25%漂白粉溶液消毒,于下次使用前再用水沖洗。

3.清運工具停放場所

(1)清運工具應有適當的停放場所,不得隨處亂停亂放;

(2)停放場所一般要求與居住區或災民聚集點至少保持300m的衛生防護距離。

4.清運人員個人衛生防護

(1)工作時應穿戴隔離衣褲、長筒膠鞋,戴上手套、口罩;

(2)個人防護用品應定期消毒。

三、糞便處置

(一)基本要求

1.基本殺滅糞便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卵。

2.完全殺滅蒼蠅的幼蟲,有效控制蒼蠅孳生和繁殖。

3.避免居民區空氣、土壤、水源的污染。

(二)行動要點1.處理設施檢查與修復

如原有糞便處理設施完善且在地震中未遭到破壞,或破壞不嚴重、經搶修后恢復使用的,清運糞便應優先進入該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

2.化學藥物法應急處理

(1)在原有糞便處理設施被地震嚴重破壞且短時間內無法修復的地區,糞便可采用化學藥物殺卵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2)糞池中可按糞便量的10∶1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劑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濃度為20000mg/L),充分攪勻,作用12~24小時;

(3)有條件的和需要無害化后糞便作為肥料的地區,化學藥物可使用如敵百蟲(0.3%)、尿素(0.5~1.0%),氨水(1%)等。

3.臨時處置地點的選擇和場地處理

處置場地應設置在不易被水沖、淹的地方,遠離水源地,須對臨時處置地的土壤進行評價,同時評估地形條件、周圍區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應情況。

(1)臨時處置方法

1.1集中處置

a密閉貯存法:建設大型貯糞池,糞便經密閉貯存、厭氧發酵,達到衛生要求,待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恢復后,運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儲存過程中應注意將沼氣導出,高空排放。

b糞便與生活垃圾混合堆肥:選擇地勢稍高場地,將糞便與生活垃圾混合,或分層堆成長條,外覆寬幅白色塑料薄膜。堆體內插若干導氣管,有利于發酵。

c衛生填埋:在適合的地方挖坑并鋪設防滲膜,然后傾倒糞便(最好與生活垃圾混合),并隨時用素土覆蓋,覆蓋土量應滿足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便于壓實。填埋區周邊設置排水溝,避免雨水進入。填埋坑不易過大,單坑使用期不應超過20天,以10天為宜。填滿后使用厚度不小于0.05mm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塑料膜覆蓋,或用40~80cm的黏土覆蓋壓實,填埋堆體應插管將填埋氣導出,在坑邊需設置標志。然后再另挖一個深坑,進行下一輪的填埋處置。

1.2就地處置對農村或偏遠地區糞便,可采用填埋等方法就地處置。

a直接對廁坑中糞便進行覆土掩埋,按農村無水廁所要求建設新廁所。

b可挖一圓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薄膜作為坑的襯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壓住,糞便倒入池內貯存發酵處理。

c有條件的,可直接采用上述集中處置的各種方法。

4.災后重建糞便處置設施

當災區經歷了最初救人和通路、通水、通電等應急工作后,糞便的處置工作也應由初期防止疫情爆發為主,向防止疫情、防止土壤和水資源污染擴展。

(1)建設排放規范的公共廁所排放系統:應按《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05)要求,對臨時廁所補建化糞池或儲糞池。在市政管網系統確認沒有破壞或修復后,化糞池或儲糞池應盡可能與市政污水管線相接。

(2)根據實際情況,修復原有的公共廁所設施。

(3)根據實際情況,建設獨立的糞便處理設施。

四、疫情發生時糞便的處理

(一)基本要求

1.疫情發生后,病人的糞便必須及時進行單獨收運和無害化處理。疫情期間該地區清運的糞便不得作為農肥使用。嚴禁用處理后的糞便作為生吃蔬菜的肥料。

2.病人排便需要有固定專用的蹲坑廁所。如條件不允許,每個病人也應有專用痰盂或其他容器盛放糞便。

3.嚴禁在飲用水水源附近洗刷便器和運輸糞便的工具。

4.對病人糞便的收集、轉運、消毒、裝運(含司機)的各個環節必須配備專人進行管理。

(二)行動要點

1.糞便收集

(1)對集中治療的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糞便必須采用專用容器(傳染病專用的塑料袋),或水泥池,或厚度不小于0.05mm的雙層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塑料膜收集,單獨嚴格消毒處理,不得直接進入臨時廁所或糞便儲存設施混合消毒;

(2)收集糞便專用容器必須是防滲漏、不易破損的硬質光滑容器;

(3)水泥池和塑料膜必須防止滲漏,并建成不相通的二格處理池,以利糞便交替消毒;

(4)收集容器內應裝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糞便隨時消毒,作用時間30~60分鐘。

2.糞便緊急處理處置

對集中治療的傳染病病人的糞便收集后,應按下述方法進行處理:

(1)使用漂白粉:1份漂白粉(10%%漂白粉乳液)+4份糞便,混勻,消毒2小時;

(2)使用優氯凈:1份優氯凈+12份糞便,混勻,消毒2小時;

(3)患者使用過的便器用有效溴為10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0.5%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消毒后用水沖洗干凈,干燥備用;

(4)如集中治療區設有污水處理系統,病人糞便收集后可直接入污水池,適當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藥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5)徹底消毒處理后的糞便可排入公廁或臨時糞便儲存設備。

3.散居病人的糞便處理

(1)使用漂白粉:糞便與漂白粉的比為5:1,充分攪和后,集中填埋;

(2)使用生石灰:糞便內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攪拌后作用2~4小時再集中填埋;

(3)使用氯胺:把氯胺配制成30%的水溶液,然后將1份病人的糞便,加氯胺溶液2份,充分攪拌均勻也可殺死病菌。

4.作業人員個人衛生防護

(1)作業人員應相對固定,并做好自我防護;

(2)工作時應穿戴隔離衣褲、長筒膠鞋、防水連身服,佩戴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

(3)褲管應摺后塞入長筒膠鞋,衣袖塞入手套內;(4)防護用品應定期消毒。

、技術依托單位

1.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

聯系人:陳朱蕾

電話:027-87792151

郵箱:chenzhulei@263.net

2.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

聯系人:吳文偉

電話:010-64615611

生活垃圾應急處置

一、基本要點

(一)有效收集生活垃圾,減少生活垃圾暴露和雨水混入,防止環境污染、蚊蠅和鼠類孳生。

(二)防止通過污染的運輸車輛引發疾病傳播。

(三)生活垃圾應急處置與災后無害化處理相結合。

二、行動要點

(一)生活垃圾收集

1.在災民安置點、救援基地、廣場、主要街道等人群聚集地,設置生活垃圾臨時收集點。臨時收集點宜有防雨水措施,采用有蓋垃圾桶或沒有破損的大號塑料袋收集生活垃圾,避免暴露、滴灑和雨水混入。

2.盡可能將塑料瓶、金屬罐、廢舊報紙、紙板以及各類包裝物與易腐的生活垃圾分開,單獨收集,單獨存放。這樣既可減少異味產生,又可減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負荷,降低污染和蚊蠅孳生的風險。

3.按每服務1000人配設3~5人,包括自愿者,及時清理和收集生活垃圾。

(二)生活垃圾清運

1.清運作業應由專人完成。

2.每日清運作業完成后,可用2%石灰乳或25%漂白粉溶液消毒,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沖洗。

3.生活垃圾運輸車應有適當的停放場所,不得隨處亂停亂放,一般要求與居住區或災民安置點至少保持300m的衛生防護距離。

4.清運人員作業時應穿戴隔離衣褲、長筒膠鞋,佩戴手套、口罩,個人防護用品應定期消毒。

(三)生活垃圾處置

1.災區生活垃圾處置應因地制宜,以填埋為主。

2.優先恢復、使用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場。如原有填埋場損毀不嚴重,應先修復被損毀的進場道路,保證垃圾運輸車能進入填埋場,隨后修復供電和供水等其他設施,使填埋場能逐步正常使用。

3.在災前沒有生活垃圾填埋場,或原有的已損毀嚴重、暫時無法修復的地區,可建臨時簡易填埋場應急處置生活垃圾。

 4.臨時簡易填埋場應符合下列要求:

(1)盡可能選擇在土層厚(3m以上)、地下水位較深、遠離居住和人口聚集區、地質較穩定的地方;

(2)填埋前應挖坑,修建臨時道路,夯實坑底和四周土層。有條件的,可在坑底和四周鋪設HDPE膜或普通塑料膜防滲;

(3)填埋坑的大小除取決于生活垃圾產生量外,還需滿足運輸車輛和填埋機械的作業和通行要求;

(4)生活垃圾填入坑內,應堅持每天對填入的生活垃圾覆土,并加強消毒、滅蠅;

(5)場四周應設置臨時排水溝和截洪溝,防止雨水侵入;

(6)場四周應設置明顯的警告標識,有專人管理,記錄每天填埋的垃圾量;

(7)禁止工業廢物、醫療垃圾和其他危險廢物進入生活垃圾臨時簡易填埋場。

5.每個臨時簡易填埋場的位置和填埋總量都應報環衛管理部門備案。

6.不宜修建臨時簡易填埋場或處置能力嚴重不足的地區,可在主要居住和聚集區的下風向修建簡易焚燒爐,集中焚燒生活垃圾。

7.生活垃圾簡易焚燒后的灰渣可送入臨時簡易填埋場處置。

8.生活垃圾應急處置作業人員應相對固定,工作時應穿戴隔離衣褲、長筒膠鞋、防水連身服,佩戴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褲管應摺后塞入長筒膠鞋,衣袖塞入手套內,防護用品應定期消毒。

9.災后重建時,應統籌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具備條件的,應將臨時簡易填埋處置的生活垃圾,轉移至新建的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最終處置。

三、所需設備和材料垃圾桶、垃圾袋(50升以上),垃圾運輸車、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自卸卡車。

四、技術依托單位

1.城市建設研究院

聯系人:徐海云

電話:010-64923623

2.杭州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

聯系人:陳增豐

電話:0571-86417806

災區現場除臭和異味控制

一、惡臭和異味主要來源

(一)尚未及時清理和掩埋的遇難者遺體

(二)在地震中死亡的家禽、家畜和其他動物。

(三)建筑垃圾及地面其他有機物料產生的異味。

(四)大量人群聚集釋放的人體分泌物。

(五)生活垃圾臨時收集、處置點。

(六)糞便臨時收集、處置點。

(七)醫療廢棄物臨時收集、處置點。

(八)生活污水。

二、除臭方式和產品

采用天然植物除臭液,借助除臭控制設備,配以先進的噴灑技術或噴霧技術,使異味分子迅速分解成無毒、無味分子,從而達到控制及消除異味的目的,且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推薦采用加拿大HLS&ECOLO異味控制國際公司的AirSolution(植物液除臭劑)和BioStreme(貝爾姆微生物營養液)兩大系列產品。經加拿大、美國、瑞士等國相關機構,以及上海市產品毒性質量監督檢驗站、上海市預防醫學研究院檢測認為,該產品無毒、無刺激性,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在除臭過程和除臭后,對異味控制區域內人員是安全的,對適應性人群體也沒有特殊要求。

三、行動要點

(一)工藝選擇受災區條件的限制,多不具備采用自動控制設備除臭條件,可采用“人工噴灑”的簡易方式,即通過肩背式民用噴霧器、移動式霧化噴射裝置、消防車、環衛灑水車、汽油機高壓噴槍等使用較為便利的設備,在散發臭味的區域噴灑專用的除臭液,控制源頭的異味和細菌繁殖。既可以直接噴灑在產生異味的物體上,也可以在產生異味的現場空間霧化。可根據現場實際異味狀況,每天多次噴灑。

(二)除臭液型號和用量

1.AirSolution(植物液除臭劑):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1:50~1:200的比例噴灑,能瞬間達到除臭效果。

2.BioStreme(貝爾姆微生物營養液):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1:50~1:200的比例噴灑,可保持較長時間的除臭效果。

3.混合液:集合了AirSolution、BioStreme和生物菌的綜合優勢,噴灑后產生泡沫,可瞬間除異味,并保持較長時間除異味效果。

(三)除臭效果經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對以前的除臭案例監測,該產品和技術對硫化氫等含硫異味成分的凈化率在93.3%以上,對氨等含氮異味成分的凈化率在90.8%以上。

四、技術依托單位

上海野馬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電話:021-61398518

傳真:021-66523578,61398523

建筑垃圾應急處置

因地震坍塌或危房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其成分主要是混凝土塊及碎磚瓦礫,既妨礙現場施救,又是災后重建的重要建筑材料來源,應盡早制定計劃,妥善處置。

一、基本原則災區建筑垃圾處置應遵循集中管理、分級負責、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和簡易、快速、就地處置原則。城鎮震災的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處置工作應由該地區市容環衛部門統一負責,農村地區震災建筑垃圾處理由鄉村委會負責,根據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需要,盡早制定計劃。

二、行動要點

(一)清理順序

1.優先清理城市主要道路和公路上的建筑垃圾,保障救災交通暢通;隨后清理居住區街道上的建筑垃圾,最后清理建筑物坍塌現場的建筑垃圾。

2.正在實施救援的區域,建筑垃圾的清理應服從救援需要,大規模的建筑垃圾清理應在救援行動結束后進行。

3.可根據實際情況,辟設臨時或永久建筑垃圾集中堆置場所,建筑垃圾清理應先滿足就地利用,再至集中場所堆置及再利用。禁止將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或工業垃圾混合堆置。

(二)分類和資源再利用

1.在清除建筑垃圾前,如場地、時間等條件許可,應就地先將鋼筋、木料、塑料等可再利用物進行分揀回收,再清理建筑垃圾。

2.在地震中坍塌的農村房屋廢墟大多為碎磚瓦礫,宜就地平整場地、回填塌陷區或再利用。

3.在地震中坍塌的城鎮房屋廢墟,多為鋼筋混凝土塊、水泥塊、磚塊、門窗、木材、其他裝飾材料等,待救援行動結束后,可先就地分揀,再清運和再利用;

4.分揀后剩余的混凝土、碎磚等建筑垃圾,可用專用設備破碎至所需粒徑,用于回填塌陷區,平整場地,或用于臨時道路和永久道路的路基,或制成建筑砌塊。

5.用于回填塌陷區的建筑垃圾可不經破碎直接回填;用于道路路基的,可根據需要確定破碎粒徑;

6.建筑垃圾優先就地用于回填塌陷區,再用于道路路基和平整場地,還有剩余的,清運至集中場所堆置,用于生產建材產品。

(三)安全作業

1.清理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專人觀察險情,參與人員必須佩帶個人安全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口罩、安全警示服等。

2.清理現場和臨時堆場四周應設置明顯警戒標識,派專人巡視和看守,以防傷及他人。

3.對在清理過程中發現的貴重物品,重要文件、資料等,應有專人登記,清理結束后轉交有關部門。

4.加強揚塵控制,清理前和清理過程中應噴水降塵。

5.在清理遇難者較多的廢墟前,可以采用次氯酸鈣、氫氧化鈣和漂白粉混合噴灑等方式,先進行廣泛、全面消毒。僅存在個別遇難者的廢墟,可僅對發現遺體的地點進行局部消毒。

(四)主要設備清理建筑垃圾所需設備包括顎式破碎機、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顎式破碎機可選用進料口250×400mm、出料口20~60mm的,上海世邦機器有限公司、上海遠華路橋機械有限公司、河南紅星礦山機器有限公司等均生產此類產品。

三、HEC固結建筑垃圾用于市政道路基層底基層

(一)關于HEC材料HEC高強高耐水土體固結劑(HighStrengthandWaterStabilityEarthConsolidator縮寫為HEC)是一種灰色粉末狀、無機水硬性膠凝材料。HEC固結建筑垃圾用于市政道路廣場的基層、底基層,既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又可以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二)固結對象廢棄混凝土、磚渣、砂漿、土石的混和物等建筑垃圾。

(三)主要用途建筑垃圾用HEC固化后即可用于城市廣場、市政道路、二級和二級以下等級公路路面基層底基層。其特點是施工簡便,強度高,耐水性能好,凝結時間快,施工周期短。

(四)主要工藝經HEC高強高耐水土體固結劑固結建筑垃圾后,可用于道路基層、底基層,施工非常簡便,與常規的公路工程施工方法相同。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1.破碎:采用常用破碎機械破碎建筑垃圾(指廢棄混凝土、磚渣、砂漿、土石的混和物)用于基層的建筑垃圾混和物最大粒徑<40mm;底基層最大粒徑D<80mm;破碎后的建筑垃圾無級配要求。

2.拌和:采用強制式混凝土拌和機,用于HEC和建筑垃圾的拌和。

3.運輸:采用中小型自卸運輸設備運輸。

4.攤鋪:采用小型推土機配合人工攤鋪或者人工攤鋪。

5.碾壓:采用16噸左右的壓路機碾壓成型。

6.養護:養護7天。

(五)技術標準

1.城鎮建設標準《土壤固化劑》CJ/T3073-1998;

2.行業標準《固化類路面基層和底基層技術規范》CJJ/T80-98;

(六)工程案例HEC材料與技術作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指南項目和國家重點新產品,十二年來,在市政、公路、鐵路、水電、港口、環境等諸多領域成功應用上百例,如三峽水利樞紐茅坪溪4#道路(HEC固結風化砂土)、四川都江堰龍泉山灌區防滲(HEC固結黏土)、四川瀑布溝水電站JC、JL道路(HEC固結開挖石渣)、四川田灣河梯級電站河口至界碑石公路(HEC固結河礫石毛料)、四川雅安晏場公路(HEC固結風化紅砂巖)、四川景屏水電站進場公路(HEC固結開挖石渣)、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HEC固結建筑渣土)、上海世博會園區道路工程(HEC固結建筑渣土)。

四、建筑垃圾制建材

(一)基本工藝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篩分后,將其加工成再生粗骨料和細骨料。利用再生粗骨料,生產制備再生混凝土,包括現場攪拌和預拌混凝土。也可以利用再生細骨料,加工制備再生砂漿。利用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可加工生產MU7.5級以上的再生空心砌塊,包括190和240兩個系列,單排孔、雙排孔、三排孔三類。

(二)技術標準上海市《再生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DG/TJ08-2018-2007)

(三)工程應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邯鄲、鄭州等地已建成利用建筑垃圾加工生產再生空心砌塊生產線,該技術和設備成熟,生產的再生空心砌塊可以用于砌筑多層建筑物的承重墻體、高層建筑物的填充墻體,具有良好的保溫節能效果。

五、技術依托單位

1.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筑垃圾管理專業委員會

聯系人:胡建國

電話:021-62443113

2.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

聯系人:秦峰

電話:021-54080555

3.武漢大學·武漢路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聯系人:葉建民

手機:13986053693  辦公室電話:027-52237509  傳真:027-87399239

郵箱:road@road-group.com

4.同濟大學

聯系人:肖建莊

手機:13621836895  電話:021-65982787;

傳真:021-65986345

郵箱:recycledconcrete@mail.tongji.edu.cn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9號

郵編:100835

電話:010-68002665

傳真:010-68002667

電子信箱:caues2008@sina.com

網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環境衛生工作手冊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