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技術領域多項成果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作用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的一次地震,人員傷亡多,搶救難度大。在科技部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組織下,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多項研究成果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作用。
1. 水質安全在線生物預警系統已用于災區水質監測和預警
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支持的重點項目課題“飲用水源水質在線監測及預警技術與設備”產生的最新研究成果――水質安全在線生物預警系統于地震發生后不久已運抵成都并投入運行,對災區重要水源地的水質狀況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
該系統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制而成,是基于水生生物在遭遇水質惡化時會自動產生回避行為的原理,通過八通道的生物傳感器監測受試生物行為的生態變化信號、進行實時分析,結合內嵌的報警軟件,對水質變化進行在線監測,在短期內給出突發性污染事件發生的時間、污染程度等參數。該系統能夠通過GSM、網絡傳輸等方式實現儀器信號的遠程傳輸和儀器運行的遠程控制。如果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系統能夠自動將水質分析結果發送到制定的聯系方式上,并提醒根據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該系統在災區的應用,將加強對水體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監控能力,對災區震后水源水質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2. 150噸高效水處理絮凝劑正準備運往災區
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水廠高效絮凝技術集成系統”及“十五”863課題“納米型無機分子絮凝劑制備技術”)支持下研制成功的水處理高效絮凝劑150噸正在準備運往災區。針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障的要求,課題承擔單位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還分裝了2000份小包裝飲水凈化劑和消毒劑,并附上了相應的使用說明和安全用水知識宣傳材料,擬一并送往地震災區。
該產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性能指標優于國內目前所有同類產品品質并達到國際標準,已經開始大量出口。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課題承擔單位先后研制開發了以氫氧化鋁為原料的國際飲用水級高純精制聚合氯化鋁(PACA),高純雙酸型聚合氯化(硫酸)鋁(PACS),高純無鐵的PAC,創建了面向國際市場的主導生產工藝技術;發展了以氫氧化鋁為輔、鋁酸鈣粉為主的高鈣型聚合鋁現代產業化工藝技術,成為目前國內市場的主導生產工藝技術,全面提升了我國絮凝劑生產技術水平。
3. 一批小型分散式供水設備和水處理藥劑擬運往災區
針對農(nong)村地區(qu)(qu)分(fen)散(san)供(gong)水需求,科(ke)(ke)技(ji)(ji)(ji)部“十(shi)五”863計劃(hua)資(zi)源環(huan)境技(ji)(ji)(ji)術領域題(ti)“南方地區(qu)(qu)安(an)全飲(yin)用(yong)水保(bao)障(zhang)技(ji)(ji)(ji)術”課(ke)題(ti)、“十(shi)五”攻關計劃(hua)“奧運村及示范(fan)小區(qu)(qu)優質飲(yin)用(yong)水凈化(hua)示范(fan)研(yan)究”課(ke)題(ti)支持下研(yan)發的(de)小型分(fen)散(san)式供(gong)水設(she)備(bei)正在加緊生產(chan),并將盡快運往災(zai)區(qu)(qu),為災(zai)區(qu)(qu)分(fen)散(san)居(ju)民點供(gong)水提供(gong)保(bao)障(zhang)。“十(shi)一(yi)五”科(ke)(ke)技(ji)(ji)(ji)支撐計劃(hua)“小城鎮飲(yin)用(yong)水處理藥劑、材料(liao)與設(she)備(bei)研(yan)制”課(ke)題(ti)支持下研(yan)制的(de)十(shi)余噸(dun)凈水消毒劑產(chan)品已(yi)經準(zhun)備(bei)好(hao)運往災(zai)區(qu)(qu)。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