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誰是鹽城水污染真兇 電鍍還是化工
與城西水廠一河之隔的沈加榮家里,自來水打上來后有股刺鼻的氣味。
在投產之前,村民們對這個將帶來嚴重污染的工廠進行過抵制,但工廠還是開工了。2002年秋天,新溝村4名村民被拘留,原因是“尋釁滋事”。“這個廠子氣味大,到了夏天,我們連窗子都不敢開。太熏人了,眼淚都能嗆出來。”很多人都這么說。
在鹽城市的飲用水源地,多家高污染化工企業構成了對鹽城市飲用水的巨大威脅。
2月21日上午10時30分,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建軍西路上,五金店主丁大勇正在銷售他從50公里外的大縱湖運來的桶裝純凈水,每桶售價12元。而他的進價是10元。
隔了兩條街,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戴師傅也守著幾十桶水在銷售。他來自距此50公里遠的阜寧縣城。他感慨地說:“公司得到消息晚了,行動也遲緩了。現在一桶水只能叫價10元,如果顧還價,8元我們也就賣了。這是正常價格。”他說,在鹽城水污染剛剛發生的時候,市民陷入恐慌,純凈水的價格高得離譜。現在,在政府的干預下,空前高漲的純凈水價格已經降了下來。
鹽城水污染發生在2月20日早上6時20分左右,鹽城市區部分地方自來水出現異味,經檢驗為揮發酚類物質超標。當日下午,有關部門查明,此次污染為鹽城市標新化工有限公司偷排污水所致。受污染的為城西水廠和越河水廠,造成鹽城市鹽都區、亭湖區、新區、開發區等地區停水,受影響的居民有20萬左右。
鹽城市的水污染事件引起了舉國關注
污染發生后全力保飲用水安全
鹽城市地處江淮平原東部,東臨黃海,西接淮揚,是“京滬東線”的重要節點,位于眾多河流下游,號稱“百河之城”,面積為1.7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是江蘇省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市區現有城西、越河、城東三座地面水廠,供水規模為23.5萬噸/日,目前實際日供水16萬噸左右。城西水廠、越河水廠原水樣取自新洋港(上游為有“鹽城母親河”之稱的蟒蛇河),城東水廠原水樣取自通榆河。
污染事件發生后,江蘇省政府派員趕赴鹽城;國家環保部應急辦、國家防總、水利部也派出工作組連夜趕往現場,鹽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應急處置指揮部。
為了保證飲用水安全,應急處置指揮部于事件發生一小時后停止了城西水廠、越河水廠供水,防止受污染水繼續進入管網,同時讓城東水廠實行滿負荷運轉。暫停部分工業企業、商業經營和特種行業用水的供應,啟用部分深水井。緊急組織調集礦泉水、純凈水,確保市場供應,加強價格監管,確保價格穩定。組織消防等供水車輛向無法正常供水的居民送水。
環保部門也全面排查污染源,對水源上游進行巡查,對沿途化工企業逐一排查,對飲用水源地上下游沿線區域實行拉網式排查,消除污染隱患。
20日上午,水利部門開始調度沿海新洋港閘全力排水,江都、高港樞紐緊急開機抽引江水,向里下河地區補水,全力引江水、清水沖污、釋污。
衛生部門啟動了衛生應急機制,加強居民用水水質監測。江蘇省疾控中心派出專家現場指導水質檢驗和監測工作。截至21日上午11時,經檢測,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鹽城市委書記趙鵬來到居民家中,查看供水情況,并帶頭飲用了恢復供應后的自來水。
另外,指揮部還通過鹽城市內主要新聞媒體和網站,反復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市政府分管領導在電視臺發表講話,通報相關情況。及時消除群眾的疑慮和恐慌,做好群眾的健康教育和宣傳解釋工作。
2月21日,鹽城市人民政府發出了《關于恢復市區自來水供應的通告》,《通告》稱:至今天上午11時,經衛生部門檢測,目前市區供應的生活飲用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請廣大市民放心使用。為防止居民戶內支管網存有殘留的受污染的水,請大家使用前先打開龍頭放一放后再使用。
萬幸的是,據鹽城市政府通報,目前沒有發現任何因這次水污染造成的病例。
“恢復供水”了市民還有些擔心
2月21日下午3時40分左右,鹽城市解放南路鹽南新村村口,一輛鹽都區政府供水車正在給市民免費發水,前來打水的居民手里拿著各種器皿,排成長隊。
負責送水的是鹽城市一家啤酒廠的工作人員,他們借來了政府的送水車,把自己工廠里的優質水拉出來送給居民。
一位中年男子站在隊伍外大發牢騷:“水已經可以喝了,干嘛還要發水,想搞什么鬼名堂?”大伙兒都詫異地看著他。
“水不是已經恢復供應了嗎,怎么還要排隊打水呀?”面對記者的這個問題,一位老者搖頭苦笑,“水是來了,只到了一層,二層都上不去,而且我們對現在的水質也不是很放心。”
居民的這種不放心,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當日下午5時10分,記者在與城西水廠一河之隔的五金倉庫職工沈加榮家發現,水龍頭里流出來的水依然有強烈的農藥味。
距沈加榮家不遠的針織廠老板曹斌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昨天水污染剛發生時,大家都在搶購純凈水,我給一家純凈水公司打電話讓送兩桶水,對方報價70元,還不送,讓我自己去取。”
沈加榮說:“現在沒有這種情況了,政府限制價格,把那些哄抬水價的家伙收拾住了。”
據統計,在水污染事件發生的當天,鹽城市七家重點企業共銷售礦泉水15000多箱。很多商店礦泉水賣到斷貨。“我跑了兩家超市,都沒有買到礦泉水。”鹽城市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鹽城市的礦泉水價格迅速飆升,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
而到了2月21日,礦泉水的銷量已經大幅回落,僅為前一天的15%左右,價格也趨于正常。
2月23日凌晨2時,因水源受污染而停產的鹽城市城西水廠開始恢復正常供水。經國家和省、市衛生部門專家組檢測,該廠生產的自來水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多家化工廠扎根飲用水源地
鹽城水污染一下子“成就”了鹽城市標新化工有限公司的大名——目前,它被確認為這次水污染的元兇。
位于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新溝村的鹽城市標新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經營氯代醚酮、工業氯化鉀、結晶氯化鋁及雙氧水等工業原料的小廠,占地約20畝,發出的刺鼻氣味老遠就能聞見。而它距離城西水廠在新洋港的取水口只有11公里。
2月21日上午,來自環保部、江蘇省政府、鹽城市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查隊伍云集已經停產的標新化工有限公司。
新溝村村民周海春非常踴躍地領著記者查看標新化工有限公司的排污管道。在這里,幾乎看不到什么污水處理設備,污水差不多是稍微沉淀就通過一條暗溝排到了生產車間北邊的一條小河,而這條小河就通向蟒蛇河。
目前,這條小河經過標新公司一段的上下游都壘起了土壩。
周海春說,標新化工有限公司這些年來偷排污水幾乎沒有間斷過。
越來越多的村民聚集過來,大伙兒對這個化工廠頗有些“苦大仇深”的意思。據他們講,標新化工有限公司是2002年建成的,老板是一位名叫胡文標的外村人。在投產之前,村民們對這個將帶來嚴重污染的工廠進行過抵制,結果是工廠該開工還是開工,而2002年秋天,新溝村4名村民被拘留,原因是“尋釁滋事”。
今年51歲的朱龍花和高玉巧就是當年被拘留的兩位當事人。
時隔6年多,朱龍花說起這件事還是悲憤得淚流滿面。“我在看守所待了十幾天,當時真是難受得想死,我絕食了好幾天,看守所的干部來求我吃飯。后來親戚托了關系才把我弄出來。如果不是親戚奔走,我得在里邊待31天。”而高玉巧卻是在看守所里待足了31天。
村民們惹不起的污染企業就此在新溝村里扎了根,讓村民們飽受荼毒。在這個化工廠來這里之前,小河里有魚有蝦有田螺,而現在,只剩下一溝污水。“這個廠子氣味大,到了夏天,我們連窗子都不敢開。太熏人了,眼淚都能嗆出來。”很多人都這么說。
標新化工有限公司的污染還致使糧食大幅減產。據介紹,新溝村大概有500畝農田受害。朱龍花的地以前畝產稻米500~700公斤,自從標新化工有限公司在這里落戶,畝產只有100公斤。更加嚴重的是,“本來是黃稻子,后來就變成了花稻子,我們自己都不敢吃,都賣了”。
2月20日,鹽城水污染事件發生,當天下午5時許,有村民看見標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文標被警察帶走。很快便有權威部門證實,胡文標及生產廠長丁月生已經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隨后,據丁月生交代,2月17日和18日,是他主使員工將30噸高濃度含酚鉀鹽廢水排入廠區外河溝,并通過打開的河溝閘門下泄到水源地新洋港河的上游蟒蛇河,造成了這次水污染事件。
如今,新溝村村民對標新化工的恨意未減,他們質問:“這個工廠的污染,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那些拿著國家俸祿的相關部門為什么這么多年來對此視而不見?非得等到鬧出大事來才表現自己的果斷?”
事實上,在鹽城市的飲用水源地內,并不是只有標新一家化工廠,至少有5家之多。這些高污染的化工企業一直都是鹽城市飲用水的巨大威脅。
2003年1月7日晚6時,鹽城市市區自來水開始有一種奇特的香味,引起了市民的恐慌。當時鹽城市商店的純凈水、礦泉水也處于熱銷狀態。鹽城市環境檢測中心環境監理支隊認為,可能是該市自來水廠上游的某香料廠和兩家化工廠排放的污水有問題。而自來水廠認為是水廠上游即新洋港河水水質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自來水有類似香料或酒精的異味。所幸當時的香味對人體無害,市民只是虛驚一場。
2008年7月初,鹽城市連日暴雨,導致積水水位迅速上升。為防止企業在向外排水中引起突發的污染事故,保障轄區水源質量,鹽城市曾對轄區內化工、電鍍等重污染行業開展專項檢查。
奉命看守已經停產的城西水廠的幾名工作人員雖然接到了公司領導的指令——如果記者要采訪,必須得有市委宣傳部的人陪著——但他們面對無人陪同的記者時,還是忍不住抱怨:“我們也是受害者,并且為了污染問題反映過多次,一直沒有徹底解決。也許,這次污染能夠讓政府真正下決心關閉那些污染企業吧。”
不過,公眾對于這次公共安全事件的問責,可不僅僅局限于偷排污水的化工企業,指責還針對自來水公司。本該向市民提供安全清潔飲用水的自來水公司,竟然將散發著用鼻子就能聞到的強烈農藥味的自來水送到了市民家中,難道不是玩忽職守嗎?
而環保局更是成了眾矢之的——一個明擺著的污染源,一個群眾多次反映的污染源,居然堂而皇之地生產多年,并將污水偷排進了飲用水源地,環保局的監管職責盡到了嗎?
鹽城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媒體對于該市環保局的采訪和報道都比較艱難。記者多次撥打該局辦公室的電話都無人接聽,據說所有人都出現場了。
據稱,鹽城市環境監察支隊隊長徐壽凱曾表示,造成此次水污染事件的標新化工有限公司,在去年12月的環境監察中曾被查出存在問題,環保部門向其下發整改通知書,之后不久再次檢查時,環保部門沒有發現問題。
徐壽凱介紹,目前在鹽城市上游水源地區,帶有“化工”兩字的企業有20多家。
但是,當記者千方百計聯系到這位環境監察支隊隊長時,他很不愿意接受采訪。他說,關于對違規排污企業的監管和處罰,他們都發布在鹽城市環保局的網站上。他感嘆:“環保局的權力,也只能是對污染企業下發整改通知和罰款而已,關停的權力并不在環保局,而在政府。”
但是,鹽城市環保局網站,卻沒有對標新化工的處罰通知。
就“化工企業建在城市上游水源地區”這種明顯違背城市建設科學原則的做法何以能夠通行,當地有關部門目前還沒有個說法。
市領導掛帥“河長”未從根上解決污染源
按照當地有關部門的解釋,事實上,近年來鹽城市的水質問題一直牽動著從市長到市民的神經。
去年12月18日上午,鹽城市政府討論即將付諸實施的《建設鹽城“清水走廊”三年行動方案》時,鹽城市市長在會上擲地有聲:“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政府責無旁貸。并決定由鹽城市市長擔任總河長,3名副市長分別擔任3條主要供水河道(蟒蛇河、通榆河、射陽河)的河長,沿河縣(市、區)的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本轄區內河段的分河長。總河長對河道整體水環境質量負總責……”
這就是鹽城市的“河長制”。
據了解,“河長制”的出臺有著嚴峻的背景:鹽城地處江河尾閭,水質受上游客水影響大。2008年1月~9月,該市5個主要跨市河流市界斷面中,南通流入該市的通榆河古賁大橋和淮安流入鹽城的入海水道排水渠兩個斷面,均為劣Ⅴ類水質。蟒蛇河、通榆河、射陽河是鹽城3條主要供水河道,自2005年以來,這3條河因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綜合污染指數上升,水質呈明顯下降趨勢。同時,該市水污染事件預警處理能力建設較為薄弱,難以實現在第一時間對水污染事件進行防控處理,同時也無法對跨界污染糾紛事件責任進行準確認定和補償。“河長制”的建立,旨在通過責任到人,對本行政區域內水環境質量負責。河長對河道的水質目標負總責,實行分段監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逐段移交,共同保障水質安全。對境內跨界污染,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破壞誰補償”的原則,建立上下游污染補償機制。
然而,僅僅兩個月時間,鹽城市的美好愿望就受到了頗具嘲諷意味的打擊和考驗。
有評論者認為,鹽城水污染事件的教訓不應只有鹽城一地來吸取,放眼全國各地,長期以來,注重經濟發展而輕視環境保護的地方政府官員,似乎也不是只有一個兩個。
鹽城水污染事件以一種現世報的諷刺方式敲響了環保警鐘。環保不能再是口頭上的吶喊,應該提高到公共安全的高度加以重視。
目前,來自鹽城市官方的消息稱:鹽城市近日將組織所有可能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化工企業進行全面排查整治,實行最嚴厲的措施,確保飲用水安全。對標新化工有限公司積存的污染源,落實省市相關部門制定的處置方案,限期徹底清理,盡快消除隱患。
類似的表態,在鹽城也并不是第一次。
2007年8月,鹽城市政府曾經宣布對全市的化工企業進行全面整頓,并于年底之前關停市區所有的化工生產企業。
當時當地媒體報道稱:由于歷史原因,鹽城市的城郊接合部建有不少化工企業,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企業逐步進入城內,給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2007年,鹽城市將對全市的化工企業進行全面整頓,并確定全市年內關停、搬遷化工企業475家,同時關停市區的所有化工企業。為了防止這些企業突擊排污,環保部門加大了監控的力度,在必要的時候,將采取斷電、斷水、吊銷營業執照等強制性手段,確保這些企業盡快地組織實施關閉、搬遷。
遺憾的是,早就應該關停的鹽城市標新化工有限公司在2009年2月還偷排污水,從而導致了這起舉國關注的水污染事件。
有當地人說:但愿這次事件能夠真正成為鹽城重視環保、重視民生的契機。
人們素有把壞事轉變成好事的辯證思維,這種期盼也算是種善意的祝福了。至于成效,還有待觀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