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中國巧做水文章
農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農業是耗水大戶,由于灌溉技術落后,浪費也嚴重。中國現有有效灌溉面積8.1億畝中,95%以上仍采用傳統漫灌技術。渠道輸水損失以及田間深層滲漏損失的水資源達灌溉用水量的70%。專家建議,進一步推廣滴灌、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節水型農業。
用兩桶水就能澆灌1畝地,種田可節約70%的水。在哈爾濱節水科技灌溉示范園,這不是什么奇聞。傳統漫灌澆1畝地大約要用200余公斤水。示范園2004年從以色列一家節水灌溉設備生產集團引進全部采用計算機控制的水肥一體噴灌、滴灌和微噴灌、微滴灌系統,不僅節水,還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中國水資源短缺是技術性短缺而非資源性短缺。灌溉工程技術落后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科技部中國技術市場管理促進中心節水灌溉首席專家邱為鐸認為,緩解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灌溉技術的自主創新。邱為鐸說,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用先進、省水的滴灌技術改造漫灌區。目前,79歲的邱為鐸正在推廣自己研制的“中國特色滴灌”——燕山滴灌,一套半固定式滴灌系統。他表示,這套滴灌系統的建設成本比以色列滴灌減少了90%,運行成本是現在漫灌的1/6。
工業:創新技術開妙方
在中國,工業用水量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21%。按照《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中國的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05年要降低30%以上;大型工業企業要達到本世紀初國際工業節水的先進水平。中國的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在制造上取得各種世界第一后,還應努力成為節約資源、降低污染的領先者。
地處魯中山區的萊蕪鋼鐵集團是山東眾多企業里的用水大戶,也是節水大戶。萊鋼噸鋼耗水控制在3.53立方米,這一被世界冶金行業視為“近乎打破鋼鐵企業節水極限”的領先指標在萊鋼已連續保持了5年。
萊鋼率先在冶金行業探索實施“三干”技術——高爐煤氣全干法除塵、轉爐煤氣干法除塵、干熄焦技術,在高水耗環節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通過“順串”、“逆串”、“多級串”等方式,萊鋼主體生產工序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專家測算,如果全國鋼鐵企業的新水消耗能達到萊鋼的標準,一年可節約新水20多億立方米,超過了葛洲壩的蓄水量。
食品工業里,釀酒企業往往是耗水大戶。以往制造一瓶啤酒要消耗10瓶水。在燕京啤酒廠,這個數字發生了變化。啤酒生產過程中,制麥工藝的耗水量占整個水消耗的1/3。經過技術改造,燕京啤酒廠把給小麥加濕催芽的裝置從噴淋式改為霧化式,一天就能節約用水500噸。而借助蒸汽回收,酒廠每年可節約60萬噸水。
“世界同行水平是每噸啤酒耗水6噸,我們則是在5.3噸—5.5噸之間。”燕京集團副總經理李明玉說,集團總部每年節水百萬噸以上,是20萬個家庭一個月的用水。
政府:實行最嚴格的管理
年缺水量400億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億多,農業每年因旱成災面積達2.3億畝。這是2月14日,全國水資源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
為解決水資源匱乏,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南水北調,東水西輸,但還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認為,如何更合理地善用水資源,減少污染,加大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荒。
水利部部長陳雷透露,2020年,中國將建立現代水資源管理體系,萬元GDP用水量有望比現狀降低60%以上,新增供水保障能力795億立方米,基本形成節水型社會格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