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橋石:用環保助力上海世博會
2010年上海世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人們所期待的,不僅是感受這里的異域之魂,更多的是體味其中人類文化與綠色地球渾然天成的舒適與美好。這份舒適和雅致,當然也離不開為盛會創造優美環境和強大后備保障的幕后功臣。
“對于各種應急情況,只要你打個電話,我們就會緊急出動。應急計劃都是經過演練,能夠迅速執行的計劃。”穆橋石聲音響亮的說。
面前這個身材高大,風度翩翩的慈祥老人是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亞洲區總裁穆橋石,他的傳奇經歷始終被人津津樂道,從當年的柔道冠軍到現在的環境集團總裁,他始沒變的是一份探索的執著和勇氣,并把這種感染力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采訪他是一個愉快的過程,熟識他的人都親切的叫他老穆,一個可愛風趣的法國老人。
結緣上海 全力保障世博
每個盛大的聚會,都凝聚著背后無數的辛勤和汗水。世博會中,無論是各國奇妙眩目的場館,還是最基本的供水和垃圾處理,如果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保障,一切美好都將是空談。威立雅環境集團在上海世博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將承擔會議期間全部水供應和垃圾廢物處理業務。
威立雅擔此重任并非偶然。1995年隨著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場第四期工程的正式運營,這個中國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就已經開始為上海人打理生活垃圾。日處理垃圾近萬噸,服務800萬人口,45年的使用期,這些數字背后營造出的是一個綠色環保的國際都市。而世博會,是他們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和延續。談起世博,這個在中國生活了17年,對中國充滿感情的的法國人感慨的說:“上海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中國的大事”。
同時,對于威立雅來說世博會也是一次難得的契機。“我是兩個公司的負責人,一個是法國的威立雅公司亞洲總裁,一個是法國的電力公司總裁顧問”穆橋石邊說邊從公文包里掏出另一張名片微笑著遞給我。據他介紹,法國電力公司不但直接參與世博會法國展館的工作,對于世博園的電力供應,也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供水和垃圾處理雖然聽起來不起眼,但是對于7000萬人次的參觀規模來說,做好此項工作意義非凡,細節和服務質量將決定成敗。
中國環境發展令人充滿信心
作為跨國企業的引領者,穆橋石的視野不僅僅停留在世博會,他也時刻關注著投資市場的變化和發展。筆者問“您是否讀了今年溫總理的兩會報告”。聽完他立刻拿出了一疊厚厚的兩會工作報告文件,關于環境問題章節,已經將重點詞句用彩筆做了標記,還耐心的一條條念給我聽。
他頗有感觸的說道:“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頁里面,有一些關于環境很重要的元素,證明中國政府很早就重視環保,關心可持續發展。十一五計劃,也詳細的表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意圖,要采取一些非常必要的措施來保護中國的環境。今年的兩會報告是以前政策的進一步延續,讀了之后,我感覺中國政府對于環境保護的決心更加堅定了。這同時也鼓舞了我對中國環境發展前景的預測。”
在問到是否為世博會做了特殊規劃時,他神情從容而自信,“為了保證世博會的成功,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對于水質的管理和監控。”公司的水質中心化驗室,會通過水質的控制、監測和科研實驗,及時監控供水管網的水質情況。對于垃圾廢物處理,也會設置專門的廢棄物收集系統為世博提供服務。
低碳經濟不單純是低消耗的概念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后,一個非常時髦的詞“低碳生活”已經越來越為大家所熟知,無論是節電、節水,少開車、少開空調,還是植樹、保護環境,減碳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更多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已經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
“低碳經濟實質上是‘減排’的一個概念,它不是指低消耗,而是要減少排放量。”穆橋石說出他對“低碳”概念的理解。多年來威立雅也是通過對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以實業的形式踐行著“低碳”的理念。“我們對廢棄物在源頭進行處理,再利用垃圾降解產生的填埋氣進行發電并上網,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相對于天然氣發電,填埋氣每立方米產生的電量相當于前者的1/2,變廢為寶已經不是空談,科學家測算,如果中國能將垃圾充分有效地用于發電,每年將節省煤炭5000~6000萬噸。
威立雅環境集團目前在中國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幾個城市都有垃圾焚燒發電和填埋場沼氣發電的項目。以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為例,每天就要吃掉1900噸垃圾,解決了上海地區10%的垃圾處理。如果一年的垃圾被焚燒并發電,上網電量為1億千瓦時,可供上海十二萬五千戶居民使用。
被填埋的垃圾周圍會建有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以避免污染地下水資源,填埋場在封藏后,垃圾頂層的防滲膜上會鋪上一定厚度的土壤,可以種樹,種花草,威立雅杭州天子嶺上的生態公園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在水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海水淡化領域,我們也盡量通過技術手段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運用中國文化到企業管理中
穆橋石喜歡中國文化,“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大,孔子的學說反應了中國人精神的靈魂,他也改變了我一定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態度。”對于《孫子兵法》,他有自己的理解。“我覺得《孫子兵法》的名字取得不夠貼切,孫子兵法的精髓就是“不戰而去人之兵”,就是要保持和平。戰爭在孫子兵法中只不過是實現和平的一種手段,我有個建議,把書名改為“和平論”而不是“戰爭論”。
崇尚和平,倡導道家“無為而治”的穆橋石已經把他們巧妙的運用于企業的管理中。“我對‘無為而治’的理解是,對于一件事情,不要過多的介入人為的干預,而是讓事物按照本來的規律自由的發展。管理一個企業,我只是作為一個伴隨者在旁邊觀察著,讓它自然而然的得出結果。”
瞄準中國巨大市場潛力
在城市化進程中,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成為城市發展的負擔,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告訴你一個數字: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上海市一年的生活垃圾相當于5個金茂大廈的體積;而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堆起來,可以建造一個景山。
這就引出一個命題,垃圾該何去何從?各國一直都在探索和尋找具有可持續性的廢棄物管理體系,以便能夠有效的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據統計,我國垃圾總量約有四成未經集中處理。有業內專家預測:中國已經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上第二大垃圾處理市場,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垃圾處理市場的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必然要超過美國。巨大的商機吸引著外資的進入。
“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穆橋石坦言,相比于亞洲其他國家,中國政治經濟穩定,很適合在此投資。日本很發達,但是它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韓國和朝鮮國內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印尼雖然也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但中央集權不強,主要依靠地區管理,政權分散。而中國人團結有一種凝聚力,中央政府的垂直化管理使中國政治很穩定。“我們對中國的力量和信心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據許多可觸可感的事實得出來的結論。你們都很年輕,你們應該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
在采訪結束時,碰見常州市建設局局長吳曉東,閑聊時他無意間道出了一件事,“它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道,“常州市的水供應都是由與威立雅的合資公司來托管的,有一次城市供水管道出了一些問題,全市暫停供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停水沒多久,威立雅就派人將桶裝純凈水免費送進各家各戶,解決了居民的用水之急。都說外商來華投資是為了賺錢,但他們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發生沖突時,會優先于社會效益,這件事情足以讓我們反思很多……”
“堅持不懈的追求第一。”說話間,穆橋石突然肩扛起身邊的一名男記者,來了一個180度的前翻。柔道冠軍老穆無論在運動生涯還是在職場上都懂得,擇時而準確出擊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擊敗敵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