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零碳館:唱響“減碳歌”
你有沒有看到過會發光的墻?有沒有聽說過會發電的窗戶?在上海世博會倫敦零碳館里,參觀者不僅可以親眼看到這些低碳技術,還可以通過碳測系統了解自己的節能減排記錄。
倫敦零碳館 |
“零碳館”建筑師陳碩說,這種新型建筑主要依靠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三種核心能源。最為獨特的是樓頂的“風帽”:室外的冷空氣和室內的熱空氣能夠產生熱交換,從而節約供暖所需的能源。在這個有機循環的能源系統中,60%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光伏板,40%則靠蓄電池儲存能量,基本可以自給自足。
餐具、窗戶會發電
倫敦零碳館位于世博園最佳實踐區內。遠遠望去,由兩棟四層建筑組成的零碳館并不起眼。可事實上,該案例的原型是世界上第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區——英國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2002年,該社區的99戶英國居民率先走進了零碳生活。
據介紹,上海世博會零碳館不是簡單的“貝丁頓翻版”,由于技術進步,其通風系統和太陽能系統的性能都要超出貝丁頓零碳生態社區。比如,同樣是頭頂五彩風帽,零碳館風帽的橫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貝丁頓那樣的圓形。新設計不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還充分考慮了上海風速低于倫敦的情況,使得設備對風能的利用更為理想。
這些隨風靈活轉動的“風帽”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空氣源源不斷送入建筑內部,并將室內空氣排出。在通風過程中,建筑同時可利用太陽能和江水源系統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除濕和降溫。
餐具也可以發電?這是倫敦零碳館吸引參觀者的另一大看點。據館長陳碩介紹,零碳館所需的電能和熱能,可以通過“生物能熱電聯產系統”對餐廳內各種有機廢棄物、一次性餐具進行降解而獲得。降解完成后,最終余下的“產品”,還能用作生物肥料,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零碳館的另一大亮點是墻體表面附著的特殊熒光涂料,建筑白天儲存的太陽能量將在夜間釋放熒光,減少照明能耗,使展館成為會發光的房子。此外,零碳館還將通過玻璃窗采光和發電的完美結合來展示“會發電的窗戶”。
“減碳歌”引起共鳴
除了展示技術外,零碳館另一個“心愿”是通過互動,在游客心中深深烙下“低碳生活”的理念。
碳測系統便是這樣一個互動環節。該系統是一個基于個人二氧化碳排放的網上注冊系統,每一個登錄的人都可以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以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比如,大家可以知道不開私家車而乘坐公交車或乘坐地鐵,可以減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此來實現各種各樣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據介紹,這是全球首個計算個人碳排放的碳測系統。在世博會舉行期間,零碳館將根據游客個人的碳排放量給來零碳館的參觀者贈送禮品。
此外,零碳館還以大富翁碳測系統等游戲的形式,讓參觀者親身體驗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細節,體驗零碳生活方式。
記者在零碳館內看到,“零碳”餐廳里喝完的可樂瓶被工作人員用來裝飾吊頂;在零碳報告廳,每把椅子都由現成品和工業廢棄物制成,形狀各異,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所好進行選擇;而一首名為“上班那點‘碳’”的“減碳歌”更引起參觀者的共鳴,歌詞如此寫道:上班爬樓,酷有型;多食蔬果,年輕態;少點打印,多片綠……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這首歌被一遍遍地唱響。
據介紹,世博會期間,零碳館還將舉行一系列與零碳有關的專題活動,包括5月的青少年音樂節,8月的零碳食物美食節,9月的環保時裝秀等。
陳碩認為,“零碳”居住理念不僅僅會在世博會召開的6個月內被人津津樂道,而且還會成為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將“零碳”意識深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貝丁頓“零碳村”
于2002年建成的倫敦貝丁頓“零能耗”生態住宅發展項目是英國最大的“零碳”生態社區,設計理念為只使用可再生資源產生的能源滿足居民生活所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向人們展示在城市環境中實現可持續居住的解決方案。新華社記者 曾毅 攝
■會換氣的風帽
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空氣源源不斷送入建筑內部,并將室內空氣排出。零碳館風帽的橫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貝丁頓那樣的圓形。新設計不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還充分考慮了上海風速低于倫敦的情況,使得設備對風能的利用更為理想
■會發電的窗戶
通過玻璃窗采光和發電的完美結合來展示“會發電的窗戶”
■會發電的屋頂
利用太陽能光伏板和熱力電力轉化器收集電能供給建筑日常使用,收集的熱能將轉化為建筑制冷動力
■能制冷的墻
江水源抽水灌入鋪設在墻內的 “毛細血管”,通過熱交換調節墻體溫度,使屋內冬暖夏涼
■能蓄熱的地板
墻和地板由保溫的特殊陶土制成,使得建筑主體冬暖夏涼
墻體表面附著的特殊熒光涂料,建筑白天儲存的太陽能量將在夜間釋放熒光,減少照明能耗,使展館成為會發光的房子
■能吃的綠化
通過光合作用將通過風帽散發的室內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這些植物都是可食用并再生長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