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礦城市金昌發展循環經濟:污染“包袱”變為財富
金昌,因礦而興。以礦冶起家的金川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為跨國經營集團,鎳鈷及鉑族貴金屬產量和綜合技術實力均居全球同行業前列。因企設市的金昌也步入了經濟發展的上揚期,近幾年主要經濟指標一直居于全省前茅。
金昌,也因礦而痛。長期以來,以礦產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及其相關化工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導致資源消耗高、環保壓力大、產業鏈條短、資源依存度強,曾兩度戴上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黑帽子”。
如何解決加快發展與保護環境的矛盾?如何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面對諸多困惑,金昌人選擇了發展循環經濟。經過幾年實踐,收獲令人振奮:“大循環”激活了一池春水,天藍了,水清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的目標正在變為現實,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格局初步形成,接續產業、新型產業方興未艾,全市經濟社會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
循環利用,打造節水新模式
來到金昌市區的東北部,人們會情不自禁地為眼前一片波光瀲滟的湖水驚嘆不已,這就是金昌人引以為豪的金水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湖水竟來自經過處理的城市污水。
嚴重缺水的金昌,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成中水,引入戈壁,建成了這個集生態、環保、節水于一體的人工湖。平時蓄水成景,農作物和城市綠化用水時,它積蓄的230萬立方米的中水就派上了大用場。投資1億多元的金水湖成了金昌市循環利用水資源、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標志。
作為用水大戶的金川公司,更是投入巨資,在科學用水、循環用水上大做文章。“十一五”以來,全公司累計斥資5.7億元用于節水綜合技術改造,建成5萬噸/日廢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工程、8000噸/日含鎳廢水處理站,實施了污水綜合利用工程、排水系統改造、含金屬高鹽類廢水處理改造、酸性廢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系統改造等項目。2009年,金川公司中水利用量達到1174萬噸,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88%,工業污水治理率達到100%。
金川公司總經理汪海洲介紹,金川二期工程設計年產電鎳達到4萬噸、電銅2萬噸時,計劃年用水量為8800萬立方米。近年來,由于企業堅持不懈抓工業廢水治理和循環利用,2009年,公司金屬總量已超過50萬噸,而用水量卻從未突破5000萬立方米,不僅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廢水污染問題。
化害為利,污染“包袱”變財富
二氧化硫是金川公司鎳、銅冶煉產生的主要排放物,也是造成金昌地區環境污染的“元兇”。每生產1噸鎳約產生7噸二氧化硫,每生產1噸銅約產生2噸二氧化硫。
近年來,金川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先后投入10多億元進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實施了一硫酸挖潛技術改造、70萬噸/年硫酸工程、15萬噸/年亞硫酸鈉擴建、三硫酸系統改擴建、銅冶煉煙氣綜合治理以及回轉窯煙氣配氣制酸等項目,公司利用二氧化硫煙氣生產硫酸能力已由“九五”末的22萬噸/年提高到目前的近200萬噸/年。
盡管這樣,硫酸的最終出路依舊是個大問題。過去的做法是,再花上兩倍的錢運到外省“消化”,每年要掏數億元為二氧化硫“埋單”。
3年前,金昌市和金川公司以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為方向,成功引進四川新希望集團、貴州宏福集團、中化化肥公司等國內同行業的強勢企業,與金化集團、金泥集團等本土企業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金川公司將二氧化硫氣體制成硫酸,硫酸就近分別進入新希望、金化集團生產PVC和硫基化肥,生產廢渣進入金泥集團生產干法水泥,水泥再次進入金川公司用于礦山填充。
污染嚴重的“廢物”轉了一圈,就成了“寶貝”,鏈條上所有企業都得益,污染環境的“包袱”也隨之變為經濟財富。
2009年,金昌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5.8%;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值已從最高時的每立方米0.208毫克,下降到每立方米0.076毫克;市區優良天氣達到324天,比2005年增加77天;全市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環境減排目標任務。2007年,金昌摘掉了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黑帽子”。
吃干榨盡,“三廢”催生新產業
位于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新材料工業園,是金昌發展循環經濟的主戰場。投資主體不同的企業間原料、中間原料及廢棄物互供互用,區域內副產的硫酸、氯氣、電石渣、水泥等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形成關聯緊密的物料鏈、產業鏈。目前,已吸引四川新希望集團、貴州宏福集團、中化化肥公司、金川集團公司等10多家企業入駐,先期14個重點項目開始實施,總投資140億元,部分已建成投產。
最早入駐園區的新川化工公司,是四川新希望集團在金昌組建的一家新公司。當初,投資方就是奔著金昌豐富的硫酸、氯氣等“三廢”資源而來的。如今,3年過去了,新川化工公司已建成年產20萬噸PVC、20萬噸硫酸鉀項目。今后幾年里,新希望集團還將投資30億元,形成年產80萬噸PVC和120萬噸硫基復合肥的規模,打造年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中國最大PVC基地和硫基復合肥基地。
由貴州宏福集團、金化集團和中化化肥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組建的甘肅甕福公司,也以金昌的工業“三廢”為紐帶。目前,甕福公司已形成年產磷酸30萬噸、磷酸二銨42萬噸、磷酸一銨12萬噸的生產能力,年可消耗硫酸70萬噸,成為西北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正在建設中的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被列入全省煤化工發展總體規劃,區內已開工和擬建的項目有甘肅春天實業公司20萬噸電石生產線、太西煤集團100萬噸搗固焦生產線、陜西華瑞120萬噸蘭炭、金化30萬噸合成氨等10多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原煤—搗固焦—鋼鐵冶金、原煤—搗固焦—焦爐煤氣—合成氨—磷銨、蘭炭—煤焦油—精細化工等產業鏈,實現區域內煤焦就地轉化,電石、煤焦油、煤氣全部吃干榨盡,形成煤化工產業。
通過循環經濟催生的硫化工、氯堿化工、磷化工、煤化工“四大化工”產業,不僅成為金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找到了突破口。
延伸鏈條,資源利用最大化
6月30日,金川公司6萬噸/年銅管棒項目和4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一期工程在金昌新材料工業園順利投產。這兩個項目的工藝設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資源綜合利用、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的重要舉措。
走進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宇恒鎳網公司,金川公司的成品鎳在這里經過10多道工序的精加工,便成了紡織企業印制美麗花紋的圓筒印花鎳網。總經理張德金說:“今年有望達到150萬只的生產規模,金昌也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鎳網生產基地。”
金川公司以蘭州金川科技園作為新產品研究和轉化的基地,先后開發了鎳鈷貴金屬粉體材料、電子級氧化亞鎳、鋰離子電池用純相碳酸鈷及高純鎳、高純陰極銅等幾十種新產品,擴大了鎳銅鈷壓延加工能力。
從最初的提煉8種金屬元素到發展各類新材料、新能源產品,金川公司沒有在礦冶生產的圈子里停滯不前,而是大踏步向新材料、新業務領域進軍。目前,公司已進入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壓延加工、原料化工、鈦冶金和鈦化工、羰基鎳和羰基鐵、太陽能和二次電池研發等新的業務領域。2009年,全公司新產品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
如今,在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以延長產業鏈條和新產品開發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金川公司40萬噸離子膜燒堿一期20萬噸、6萬噸精密銅鎳合金管棒等項目已建成投產,5000噸鎳及鎳合金板帶材、1.5萬噸海綿鈦、1萬噸羰基鎳等項目正在建設,后續項目也在積極跟進,鎳棄渣還原提鐵、鈦材深加工、10萬噸/年鈦白粉、10萬噸/年草酸等項目年內將開工建設。
開發區的骨干企業,先后實施了超細氧化亞鎳、電積鈷生產技術開發、鋰離子電池等756項科技攻關項目,取得科研成果206項,其中重大科技成果76項,有14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鎳基合金、氧化鈷、印花鎳網、納米級鎳粉、超細銅粉等28種產品被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開發區建成了全球產量最大的硫酸鎳生產線和全國產量最大的氯化鎳、氧化亞鎳及鈷鹽系列產品生產線。2009年,金昌開發區新技術、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占到園區總產值的40%以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