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費兩年增數十倍
成本!成本!飲用水企業這幾年慨嘆得最多的就是成本的持續上升給企業帶來的壓力。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飲用水行業,抵抗不住壓力就意味著被淘汰或者被強勢企業吃掉。記者了解到,不單是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就連污水處理費、水資源取水費等在這幾年也增加了十倍、甚至數十倍。如此重壓使一些中小水企有些招架不住,業內人士分析,未來飲用水行業的集中度將更高,整合趨勢更明顯。
現狀 桶裝水毛利下降10%-20%
“現在毛利是逐漸下降,每年幅度高達10%-20%。”某水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一桶桶裝水100多元、數十元的景象早已成為過去式,激烈的競爭導致桶裝水的價格只能維持在10多元,現在經營一家水廠、一家水店,要不是知名的品牌,生存的空間都快沒有了。
該負責人道出的是廣東桶裝飲用水行業的現狀,由于絕大多數品牌知名度不高,在桶裝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終端售價得不到提升,導致桶裝水毛利逐年下降。
盡管飲用水是一種低價的快速消費品,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得行業的工廠、公司等團體客戶有所流失,不過隨著今年國內經濟的全面復蘇,在強大的市場消費需求推動下,包裝飲用水這個朝陽產業依然讓業界充滿期待。
去年曾有不少業內人士估計行業增幅會減小,但廣東省飲用水行業協會羅坦會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2009年行業仍然保持了20%的增長幅度,他表示看好2010年,預計依然能保持20%的增幅。
目前行業走向要看主流企業的動態,事實上,各大品牌本來就占了整個行業60%以上的份額,怡寶、鼎湖山泉、益力等十幾家水廠的動向,就代表了行業的動向;廣東省的十幾家名牌水去年都獲得了25%以上的增長。
原因 成本高水企生存艱難
在此情形下,巨頭的并購也加速了行業的洗牌,怡寶收購加林山、景田收購鰲峰礦泉水廠,娃哈哈、可口可樂等巨頭進入桶裝水行業等等跡象表明,在并購風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更多的是巨頭之間的競爭,小品牌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甚至面臨被“大魚吃掉”的危險。
據了解,盡管行業面臨一樣的壓力,但明顯小企業的抗壓能力弱很多,如:礦泉水、天然地下水的取水費用從過去的一噸幾毛錢漲到現在的0.5元~元不等;以前沒有的排污費現在一噸水要9毛錢,而一噸水也只能制成30桶桶裝水。
“蛋糕沒變,利潤下降,企業生存艱難。”該水企負責人如此形容小水企的生存狀態。
解困 開拓新領域配送食品
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只能另謀出路,依靠原來的經營模式顯然不行。記者了解到,二三線品牌這幾年除了在開拓市場上加大力度外,還將目光瞄上飲用外的其他用途。如花都某二線品牌就與食肆合作,開辟“山泉水煲湯”的新領域,且取得不錯的成效。
而有媒體報道,水店經營也逐漸轉變了思路,不再是只等客戶訂水,而是主動提供桶裝水以外的配送服務。該報道稱,珠海某桶裝水店嘗試渠道的跨界合作,即與食品公司合作,除了提供送水服務,還提供糧油配送等業務。
業界分析,這些都是二三線品牌存活的重要嘗試,擴大這些品牌的生存空間,能避免被巨頭蠶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