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廢水包圍農村
小工廠亂排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水源地,鄉村環保幾成“被遺忘的角落”
![]() |
現在城市的環境污染得到了重視,但是農村環境問題卻被忽視,然而城市水源地幾乎都在農村,農村環境污染時刻威脅著城市居民的飲用水安全。被垃圾嚴重污染的西江河段,很長時間每天都有裝滿垃圾的手扶拖拉機從高要市小湘鎮筍圍村和小湘鎮區兩個方向前來此處倒垃圾。
農村相當一部分畜禽糞便等各種垃圾都被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對水體、土壤、空氣等造成了極大的污染。近20年來,化肥日漸代替有機肥,不但造成禽畜糞便和人糞尿的嚴重浪費并污染環境,還形成了化肥與人畜禽糞便的雙重污染。
一些政府部門為農民做好事,卻帶來負面影響。地方改廁,建造三格式化糞池,居民衛生條件改善了,住宅周圍的河道污染卻加重了。有些地方新建鄉村公路,路經大河則建橋,遇到小河則筑填,形成一批斷頭溝半截河,活水變死水,死水變污水。
花花綠綠的膠袋、燒焦的鞋子和破輪胎、成群結隊的蚊蠅、泛著油花的污水……一個頗具規模的垃圾場,就盤據在廣東省高要市小湘鎮筍圍村附近高聳的西江河堤上。河水漲落之間,水中的污穢之物被裹挾在滔滔西江中,日夜不停地東流而去。
在西江河堤數公里的河段上,至少有3個直接鋪在西江河堤內側的垃圾場,其底部沒入西江。記者了解到,這種在河邊隨處倒垃圾的現象在廣東農村十分普遍。這里被人關注只不過是因它近年成為廣州人的新水源地。
在不久前舉行的廣東省農村環保工作會議上,省環保廳廳長李清說,現在城市的環境污染得到了重視,但是農村環境問題卻被忽視,然而作為城市人水源地幾乎都在農村,農村環境污染時刻威脅著城市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他認為,“農村環境不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西江河變垃圾場每年排入西江的污水超過30億噸,比90年代初增加約兩倍
對被垃圾嚴重污染的西江河段,知情人士說,很長時間每天都有裝滿垃圾的手扶拖拉機從高要市小湘鎮筍圍村和小湘鎮區兩個方向前來此處傾倒垃圾。由于垃圾過多,每次倒完之后,傾倒者還會找一些可燃物將垃圾堆點燃,火光經久不熄。
筍圍村村委會負責人承認,其中“有一部分垃圾的確是我們村傾倒的”。但他同時辯稱,整個小湘鎮的許多垃圾“都是倒在西江”。
作為珠江水系中水資源最豐富的干流之一,西江占全省徑流量的78%,也是該流域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這些年來,由于廣州流溪河流域被養殖場污染,廣州不得不在西江新開辟大型引水工程。
如今西江流域內,分布有廣州、佛山、肇慶、珠海和江門等大中城市作為取水城市。僅珠海市,在年供水量6億立方米中,便有5.4億立方米通過引、提從西江取水;而澳門居民的用水量99%源于西江。因此這些年西江水質情況格外引人關注。
雖然過去水質在珠江流域眾多干流中尚屬優良,但流域內遭受的污染卻在日趨加劇。近年來,每年排入西江的污水總量超過30億噸,比上世紀90年代初增加了約兩倍。
廣東省環保部門在西江沿線20個監測站對西江斷面取水采樣進行水質狀況分析顯示,肇慶市評價的11個水質檢測站點中,第二季度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的站點達到Ⅱ類的占9.1%,Ⅲ類占81.8%,尤其是進入枯水季節以來的第三季度還出現了Ⅳ類水質,占8.9%。不能達到Ⅱ類目標水質的監測斷面有賀江口、南豐、封開、德慶、九坑河水庫、三榕水廠、高要、肇慶星湖、古水、四會。
肥料成環境殺手過去用來造當家肥的寶貝,如今成了污染河水的罪魁禍首
在廣州從化流溪河畔,村民田志高家的豬圈就在離河水不遠的一個水塘邊,水塘連著流溪河。豬糞先被排入水塘里,再經雨水沖刷即流入河中。老田說,河水已多年不能飲用了,村里的人要么喝井水,要么喝自來水。他說,10多年前河水可清了,那時一到冬天農閑時候,村里的壯勞力就下河把淤泥拉上岸,再和一些青草,經過一個冬天發酵,就成了很好的當家肥。但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了,河里的淤泥就沒人清理了。
記者看到,兩邊的河堤坍塌了許多,河面上水草眾多,水深處不足1米,河底肥沃的淤泥泛著氣泡一個個往上躥。老田說:“過去用來造當家肥的寶貝如今成了河水污染的禍首。”
記者調查,當前農村相當大一部分畜禽糞便等各種垃圾都被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對水體、土壤、空氣等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省環保廳生態處專家說,近20年來,化肥日漸代替有機肥,不但造成禽畜糞便和人糞尿的嚴重浪費并污染環境,還形成了化肥與人畜禽糞便雙重污染。而在前不久舉行的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工作會議上,省環保部門就提出要下大決心,要關閉廣州主要水源地流溪河流域的養殖場。
這位專家還說,一些新的耕作方式也對農業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由于耕作機械和耕作技術不配套,秸稈難以就地還田,農民便將秸稈付之一炬,有的甚至直接將秸稈推到河里,河塘成了“天然垃圾場”。傳統農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被高投入、高污染所替代,許多能源、肥源變成污染源。
記者了解到,目前,珠三角發達地區一些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基本是空白。10多年來,農村環保除各種示范試點和創建活動有少量投放外,對面上的工作幾乎沒有資金投入。村級組織對農民的號召力非常有限,很多地方出現農村公共環境無人管、管不了的現象。縣鄉兩級政府部門普遍感到農村環境管理難度很大。
一些政府部門為農民做好事,卻帶來負面影響。記者看到有些農民建造樓房,使用抽水馬桶,糞便直接排入水體。一些地方改廁,建造三格式化糞池,居民衛生條件改善了,住宅周圍的河道污染卻加重了。有些地方新建鄉村公路,路經大河則建橋,遇到小河則筑填,形成一批斷頭溝半截河,活水變死水,死水變污水。
鄉村工業威脅水源工業區集中的企業污水處理成本高,導致偷排亂排嚴重
其實威脅水源安全的,還不僅僅是農村隨處傾倒的垃圾和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還有大量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鄉村工業企業。
全長21公里的獨水河,流經四會市等行政區,先流入北江,最終匯入西江。其河口距廣州市西江引水工程點只有幾公里。前年,省環保廳要求獨水河流域工業園內23家企業停產整頓,并將獨水河流域重污染行業整治,列為當年掛牌督辦的十大重點區域環境問題之一。然而省環保廳突擊檢查時,赫然發現這些企業仍在頂風生產。
因此,獨水河流域重污染行業污染整治,再次列為掛牌督辦重點區域,四會一位副市長還在省環保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公開檢討。
據了解,整個獨水河段,除五馬崗工業區外,還有龍甫電鍍工業園和龍甫匯駿電鍍定點基地等工業園區。由于工業區集中的電鍍等企業污染重,污水處理成本較高,就直接導致偷排、亂排。
這里的農民告訴記者,過去這一帶是萬畝良田,近幾年來,由于工業區內經濟發展,不僅河里魚蝦絕跡,“連地里灌溉和養魚都不敢用河里的水。”他們幾乎不敢種任何農作物。
2008年的環境監測顯示,獨水河的水質發黑發臭,化學需氧量值(COD)達到驚人的120—130,屬于劣五類水質,河底污泥中重金屬高度富集,河內水環境處于惡性循環狀態。而獨水河入北江、匯西江,其嚴重污染的水質威脅下游的廣佛供水。
其實被鄉村工業污染的不僅僅是西江,記者前不久到東莞市長安鎮采訪,這里街道寬敞,小車奔流不息,街道兩旁工廠密布,置身此地已分不出是城市還是農村。在一個名叫布里村的村口,50多歲的村民張桂鳳正在一條小河涌邊洗雞籠。河涌不寬的水面上,河水發黑,水草已占據大半,水面上還漂浮著一些垃圾。張桂鳳說,工廠排出的污水把河水染成黑色,而這條河涌卻是東江的支流。
村民們告訴記者,近十多年來,農村的水環境特別是小溝河、池塘,變化很大。過去可以洗菜的河涌,現在則因生態遭破壞又臭又黑。村民說,在這些污染中首要是工業污染。
去年年初,東莞中堂袁家涌新村旁東莞市中堂鴻翔防腐設備廠和東莞市鴻恒化工有限公司不斷被附近居民投訴。每天凌晨工廠都由暗渠偷排有毒污水到內河,嚴重影響居民健康,此事驚動了省環保廳,最后才得以解決。
但是目前這里仍然還有一些排污水的企業,但污水沒有含毒素且量不大,就不在環保部門監管的視野之內。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被稱為“嘉華公司”的一家工廠,這是一家生產摩托車配件的企業。它的后面是一條小河,車間里排出的污水沿著一根管道排入河中,河面上雜草叢生,河岸邊到處是廠里堆放的垃圾。
村民唐國貞開了一家小商店,他告訴記者,現在口袋鼓了,吃穿不愁,但是讓他們致富的小工業依然不停地排出工業廢水和廢氣影響了生活質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