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疑慮該喝什么水 專家:別刻意選水涼白開首選
目前在西安,不少市民喜歡選擇喝弱堿水或強堿水。對此,專家指出,人體就是一個大的平衡系統,會自己進行調節,市民非要選擇喝什么樣的水沒有意義。
市民做實驗“證實”堿性水有利健康
今年40歲的外科大夫高誠做了一個實驗:把從市場上購買的幾種飲用水,分裝在玻璃杯中進行導電實驗。結果發現,在強堿水、自來水以及天然水中,燈泡亮了;而在純凈水以及個別的礦物質水中,燈泡卻不亮。“燈泡不亮,說明這樣的水不導電,這是由于水中沒有礦物質等介質。”高誠說。
他分別給水中滴入化學試劑進行酸堿度實驗,發現強堿水、天然水呈堿性,自來水呈中性,而純凈水等呈酸性。高誠說,通過實驗,碳酸飲料、白酒等也呈酸性。他認為,喝偏堿性的水有利健康。
昨日下午,記者在西安一些超市發現,市場上的瓶裝水,有純凈水、礦物質水、飲用天然水等,一些商家還在瓶體上打出了“pH7.3”的廣告。一些市民表示疑慮,人體健康與飲用水酸堿性有直接關系嗎?
專家提建議別刻意選水涼白開是首選
昨日下午,陜西省營養協會常務副會長、西安交大醫學院周玲教授表示,人體就是一個大的平衡系統,會自己進行調節,市民不要去刻意強調喝“酸性水”或“堿性水”,沒有什么意義。“人的胃液本來就是酸性的,喝什么進去都會被變酸。”她說,人體每個部位有自己的酸堿范圍,各自會調節體內的酸堿平衡,一般不會受到攝入食物的影響而改變。
周玲認為,喝水首先是要補充水,不是供應營養等。通常市民可首選涼白開水,這種水最健康、最廉價,也可選擇礦物質水、維生素水等。
延伸閱讀
“人體酸堿論”醫學界尚不承認
目前社會上流行著“人體酸堿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因為“酸性體質”造成的,因此提倡人們食用“堿性食物”。
對此,醫學專家與營養專家均表示,目前醫學界和營養學界均沒有“人體酸堿論”的說法。
靠吃和睡體質無法“變酸”
南京市中醫院金陵名醫館主任王挺說:“目前醫學上還不承認這些說法,既沒有關于酸性體質、堿性體質方面的專題試驗研究,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論文。”
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孫偉教授則表示,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pH值)穩定在7.35~7.45,是偏堿性的,原因在于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分別為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腎臟調節。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酸性體質人,人體的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變酸”,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才會被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在醫學上,如果體液pH值低于7.35,就屬于“酸中毒”,而這是嚴重的疾病,必須治療,否則不出幾天就必定會死亡,光通過飲食、休息自我調節是不可能緩解的。
“酸性食物有害健康”有誤導
江蘇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袁寶君教授介紹,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也沒有這樣的說法。“酸性食物對健康有害”實際上是在誤導居民健康飲食。有關專家在檢索了全球近50年來1000多篇有關機體酸堿平衡的論文,也沒有發現因為食品酸堿性引起酸性體質的研究報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