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油煙 從源頭出發
去年8月份,一則“禁炒令”席卷廣州體育西橫街的30多家特色餐飲店,隨后“禁炒令”蔓延至其他街道食肆,輿論一度沸騰起來。
其實,“禁炒令”的背后是餐飲企業與居民長達多年的博弈。據記者了解,目前廣州市登記注冊的餐飲店約有4.2萬戶,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無證小飲食店,多數設置在商業繁華區和居民住宅區,油煙噪聲污染問題隨之而來。2008年至去年,廣州“12369”環保熱線受理的涉及餐飲服務企業投訴占總量的20.3%;環保部門每月接訪中涉及餐飲業的更占信訪量的近50%。
在天河區信息網上,記者翻找到2006年天河體育西路育蕾小區70多戶住戶的聯合投訴意見,每日備受油煙熏蒸及噪聲騷擾的小區居民甚為無奈,只能通過網絡問政祈求事情的完美解決。但當時居民的投訴只換來“我局沒有現場強制執法權”的回復,天河區環保局稱將依法申請法院進行查處。
事實上,廣州體育西橫街的問題與佛山的麗日玫瑰食街相差無幾,麗日玫瑰食街的餐飲企業越開越多,帶來不少消防隱患及油煙、噪聲污染,附近居民的怨聲也日益增加。
廣州對體育西橫街“出招”“限炒令”,禪城環保部門目前則對飲食店進行油煙在線監控,監督飲食店進行除油煙裝置。但無論是“限炒令”還是“油煙在線監控”,都是事后補救的措施,只有從源頭上規劃好餐飲業布點,才能真正達到防控油煙污染的目的,還市民“幸福感”。
目前,禪城區餐飲企業選址布點后先需向工商部門辦理餐飲證及公眾衛生證,才可以拿到營業執照,但營業執照并不與環評掛鉤。一般辦理餐飲營業執照需向環保部門申報審批,但這種申報審批并不是強制措施,只有當環保部門接受投訴后才會對餐飲企業進行事后處理。餐飲企業是否進行環評對于餐飲企業拿到營業執照無礙,這使餐飲企業在選址上只注重商業氛圍方面的條件,卻忽略了對周邊居民的影響。而一旦餐飲企業受到投訴,相關部門將對其進行查處及提出整改要求,這對餐飲企業來說,也將造成損失。
筆者認為,廣州工商與環保部門聯動的例子可作為佛山參考的對象,只有做到部門間聯防聯動,從根源上控制污染源,才能得到良好的“控油煙”效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