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前的龍溪河
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鎮及附近3萬多群眾的飲用水取水口被大片水葫蘆重重包圍,水質也起了變化。瀘州晚報、瀘州全搜索11月22日報道此事后,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昨日,有特興鎮居民致電瀘州晚報0830-3190929,稱政府部門治理水葫蘆后,龍溪河水質有了改善。
瀘州晚報記者昨日再次來到特興鎮德龍橋特興水站的取水口,發現與10多天前的情形相比,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龍馬潭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晚報報道水葫蘆包圍取水口后,他們立即向區政府匯報了此事,“為清理水葫蘆,相關部門在200萬元生態建設資金中劃撥5-10萬元,用于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水葫蘆的打撈工作”。此外,該負責人表示,龍馬潭區環保局正在對轄區內水葫蘆、水白菜的生長繁育情況做一次大面積的調查摸底,以便為后續治理提供數據和資料。

治理后的龍溪河
“龍馬潭區地處龍溪河下游,治理污染需要上游配合、支持。”瀘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轄區內河流的水質,包括龍溪河在內,瀘縣環保局正積極對沿河流域的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水進行治理。“龍溪河水質污染更重要的原因是沿岸場鎮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對于生活污水的治理,瀘縣已經有了規劃,將在‘十二五’期間為每個場鎮建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以此逐步改善轄區內河流的水質。”
此外,瀘縣環保局和龍馬潭區環保局都在積極尋求與相鄰區縣甚至重慶等地的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跨區域聯系、合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