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環保產業展望——行業需要集體性智慧
國家規劃中數字宏大的市場規模及一系列新興市場的誘惑,與環保企業對于市場的把控和服務能力之間還有一定差距,2012年,我們在對前景展望的同時迫切需要冷靜的思考,這同樣是一個需要抱團取暖和共建信心的年份。
2012年的中國環保產業在發展中將面對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國內外經濟下行的確定性和環保市場需求上行的不確定性相互交織。政府將以多大的決心和意志購買行業的環境服務,以及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具備怎樣的支付能力和意愿,構成了中國環保產業2012年發展過程中的“危與機”。
市場空間:政府和民意的共同推動
2012年,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依然會依賴于“三駕馬車”的行駛速度,即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結構性的工業污染治理、環境事故的關聯性應急處置。前兩項通過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凸顯了中央政府的意志和對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而第三項則以PM2.5事件為契機展現了公眾環境健康意識的覺醒及民意對決策層的影響力。
而對上述三個推動力量的分析、判斷將形成對我國當前環保產業市場分布、縱深的整體性預期。2012年是一個需要遠距離展望環保產業的年份,遠慮和近憂影響著環保企業的興衰輪替。為了生存,更為了發展,我們需要整個行業集體性的智慧和廣泛呼吁。
競爭力:重建理念和策略
2012年,中國環保產業面臨著市場的巨大轉型空間,這對環保企業來說充滿著誘惑和面對機會的焦灼,對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和資源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戰。
2012年,新興細分行業的興起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競爭格局,地方政府職能缺位、不到位讓不少環保企業在相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中繼續表現出浮躁和對責任的迷失。收益預期和競爭格局將企業的技術路線“折磨”得千瘡百孔,而成功案例的匱乏反過來又給產業競爭帶來了更多不確定。
這是一個“資源”的概念日益更新、需要重新定義的時代。我們發現,水源地保護、地下水污染防護、海水淡化、飲用水深度處理、雨水綜合利用、污水再生回用等完整的水產業鏈條中,資源的理念成為核心。垃圾焚燒、餐廚垃圾制氣、污泥綜合處理、生物質能源的吃干榨盡則構筑起了另類新能源的產業模式。
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認真辨析一個沒有“衛生間”的城市將如何延續成長的煩惱?什么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城市理念的改變將如何影響和帶動環保產業的前行?
商業模式:告別低水平的競爭
多年來,我國環保產業一直停留在價格、資本等戰術和戰役的競爭時代,這足以說明這個產業的年輕和競爭的低層級水平。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是商業模式的競爭”,那么,我們是否已經到了梳理和總結商業模式的時期?
任何目標過程的實現都有成本邊界,中國特色的價格拼殺終會影響到目標的可實現性與實現的完整性。沒有最低的價格只有更低的價格,我們的商業理念如何面對誠信的拷問和時間的追究?固體廢棄物、污泥處理處置、餐廚垃圾處理、生物質能源利用等等……在新興市場的誘惑和政府責任的“躲閃”中,企業如何選擇自己的商業模式、技術路線和競爭優勢?環保產業迫切需要理性和價值的歸位,而這一點也正是對政府職責歸位的外在約束和推動。
資本: 時代的競爭法則
環保產業在過去是個資本短缺的產業,但近兩年資本市場對環保產業的興趣大增,顯示了資本巨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我們已經深刻地體會到,資本的力量如何迅速地改變產業的競爭格局、層級分化和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
我們需要認真分析資本在產業鏈整合、商業模式轉換、技術水平提升、跨區域市場競爭、跨領域多元化、人才梯隊的完善、企業文化重構等方面給環保企業帶來的影響和改變。同時我們也需要認真分析資本對于區域環保市場的發育成長,對改善地方政府環境服務購買能力等方面所帶來的推動和輔助作用。資本對企業的影響已然超越了純粹意義上的財富效應,進而發展成為對產業的調控和影響力。分享資本給環保企業注入的理念和境界,是這個產業時代必須面對和需要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