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監測的被動與尷尬
PM2.5,這個曾經超級冷僻的詞在2011年的最后一個月迅速竄紅,既讓普通老百姓拓展了認知視野,又增強了環保意識。隨著第七次環保大會的召開,PM2.5終于進入了空氣監測指標,同時國家也制定了有重點、分區域、分步驟的實施規劃。
但回顧事件的過程,不難覺察到PM2.5監測的被動與尷尬:
早在2007年,我國就在蘇州、天津、南京、上海等9個試點城市開展PM2.5監測,但整體監測尚未展開。為響應民眾的呼吁,PM2.5監測提前啟動,其被動之處,一是無監測標準,二是未開展相關產品的認證,三是尚未出臺監測技術規范。更不能忽略的是,PM2.5監測只是開始,針對嚴重的污染必須進行大氣治理,調整產業結構,這將使并不富裕的中國背上沉重的包袱。
在PM2.5監測大面積推廣之前,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使此項工作的開展更加被動和尷尬,那就是之前媒體報道的“PM2.5未測先低”的問題。據報道,去年12月,美國大使館和北京市環保局監測數據出現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監測設備采用的監測方法不同,并稱是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Thermo Scientific)將不符合國外認證標準的振蕩天平法PM10、PM2.5監測儀在中國大量銷售,直接造成北京官方的監測數據明顯偏低。
據公開資料,2006年,國際社會開始普遍對振蕩天平法的監測結果提出質疑。針對振蕩天平法監測儀測量數值偏低問題,英國環境食品農業事務部?穴簡稱DEFRA?雪及其下屬機構委托BUREAU VERITAS 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表明,振蕩天平法PM10、PM2.5顆粒物監測儀必須增加FDMS(Filter Dynamic Measurement System即膜動態測量系統)功能,用于矯正因半揮發性物質損失引起的測量結果偏差,數據才能符合歐洲等效標準要求。2009年2月,美國環境保護署認證列表中顯示,賽默飛世爾公司生產的PM2.5監測儀也是加FDMS的。然而,據一份可信的內部報告顯示,國內使用的振蕩天平法PM10、PM2.5監測儀雖均為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生產,但95%以上的振蕩天平法儀器卻未加裝FDMS功能,個別儀器曾加裝FDMS但均因故障頻繁而拆除。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于2011年12月18日公布了對國內外PM2.5監測方法比對研究的結果,證實了振蕩天平法儀器測量值偏低的問題。國內振蕩天平法的PM10、PM2.5總量應在500臺左右,當針對PM2.5的監測由研究型轉向普測之后,這些測量值偏低的振蕩天平法儀器以及相關后續問題應該怎么處理?
首先,我們要不要承認之前的錯誤?我國政府采購的技術方案是需要論證的,當初我們的技術專家是怎么論證的?是否知道應該加裝這套裝置?這些有缺陷的設備又是怎么通過驗收的?
其次,明明已經知道基于該方法的測量值偏低,如果仍用于空氣質量監測,發布無效數據,顯然不合適。但如果停止該儀器用于空氣質量監測,使用該儀器的監測點位空氣質量數據的發布怎么辦?
第三,如果對之前安裝的振蕩天平法監測儀進行改造,加裝FDMS功能,費用應由誰來出?如果購買縮水設備是雙方愿打愿挨的事,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會免費加裝嗎?
第四,用測量值正常的儀器后,PM2.5監測數據必然會較之前顯著提高,面對前后監測數據的巨大反差,如何進行解釋?
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公布振蕩天平法監測儀必須與FMDS聯用,至今已有月余,賽默飛世爾公司一直保持緘默,包括北京在內的絕大多數使用賽默飛世爾公司振蕩天平法設備監測空氣環境質量的中國地方環境監測部門,對這項“修正技術”也不聞不問。沉默的背后,恐怕不僅僅是被動與尷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