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全國水利投資或達9000億元
水利建設未來五年再現黃金期
為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投向農田水利和水利基礎設施等經濟瓶頸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水利改革發展的金融服務,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改革發展金融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是七部委繼金融支持旅游業發展后的又一力舉。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幾年來,中央投入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年年增加,然而水利欠賬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此次七部委聯合支持加強水利投入,正是為了響應中央“一號文件”,加強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這將給相關產業帶來巨大商機。
金融助力水利建設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我國的基層水利事業發展滯后,許多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在頻繁發生的旱澇災害面前無力抵抗,嚴重威脅到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影響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疏通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基層水利的“肌體健康”,是迫切而重大的任務。
《意見》指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糧食、生態和國家安全。金融部門要積極探索綜合運用多種政策資源的有效模式,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合理調配金融資源,優化信貸結構,全面改進和加強水利改革發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務。
《意見》提出,要大力創新符合水利項目屬性、模式和融資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大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各級地方政府要按照國發[2010]19號文要求,對于經整改后符合條件的水利融資平臺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積極予以支持。
《意見》指出,要積極引入多元化投融資主體,創新項目融資方式,引導金融資源支持水利建設。
積極發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項目融資模式,通過有資質的水利項目建設方作為貸款主體,引導更多信貸資源支持水利建設。合理開發水能資源、旅游資源、生態資源、土地資源等各種資源,組建股份制水利企業。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與城鄉互助型農業、訂單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的結合,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等作為小型農田水利承貸主體,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金融支持。
《意見》要求,各涉農金融機構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加強和提升對水利改革發展的信貸支持和服務。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用,加大對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水利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在財務可持續的前提下,改進對水利改革發展的金融支持,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創新體制機制、結合現有優惠政策,加大水利信貸投入。
鼓勵民間資本投入
《意見》表示,要積極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支持水利改革發展,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水利建設,探索通過業主招標、承包租賃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建設農田水利、跨流域調水、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項目。積極穩妥探索水利建設貸款等涉農貸款資產證券化試點。
記者從水利部綜合事業局獲悉,2011年,該局發揮水利國有資本的投資示范作用,大力加強水電、水務項目的開發與建設,構建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利建設的融資平臺,已吸引近300億元社會資金投資水電、水務項目建設。
國泰君安報告認為,水利建設的實際情況與“一號文件”的重視程度是正相關的。隨著農田水利設施的逐年完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呈現增長態勢。2010年“一號文件”就強調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水利、電網和危房改造、環境整治投入力度,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沼氣建設;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實際上,這一表述是對年初“1號文件”中關于“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的提法,以及強調拓寬水利建設投資渠道的進一步延續。
據悉,為了扭轉水利發展的不利局面,農村節水灌溉、農村用水安全、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水污染防治、水文信息化建設等都將作為“十二五”水利規劃重點支持的領域,包括水況監測、節水滴灌、水資源循環利用、海水淡化等新型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也均將獲得大力推廣。
東方證券預計,“十二五”期間水利投資將會全面提速,未來五年的水利投資有望達到8000億元到9000億元;水電投資增量0.8億千瓦到0.88億千瓦,投資額7000億元以上,是“十一五”實際投入的三倍以上;節水灌溉項目總投資在未來十年至少達到3000億元;污水處理領域會有超過1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