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技術助力突破大氣污染治理瓶頸
PM2.5這一概念首次走入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社會與公眾的廣泛關注。而如何讓中國的天空更快地變藍?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王永忠提交的《關于加快推廣新型城鎮燃氣—輕烴燃氣技術的建議》提案中,看到了曙光。
目前,在我國大中城市中,燃煤仍很嚴重,可產生20多種污染物,無疑是PM2.5的主要貢獻者。而由于受大管網的制約,很多地區又無法很快接上天然氣,這一阻擋在治理大氣污染的瓶頸始終未能突破。
“現在由國內民營企業獨立開發的、領先世界的一種綠色技術,可以將一種石油伴生氣副產物綜合利用,大面積用于工業與民用領域,替代天然氣,降低煤炭。”王永忠介紹說。
據了解,這種石油伴生氣名為戊烷為主的烷烴類混合液體,被業界視為“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資源,不是被白白燒掉,就是作一般化工原料,未能發揮出最佳的經濟效用,這既浪費了資源又破壞了環境。
身為河北企業家協會會長的王永忠,近兩年一直把鼓勵企業創新作為重中之重。
曄路盛公司是這家技術的發明與擁有者。據介紹,它的利用輕烴制燃氣的專利技術及成套裝備,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并具世界領先水平,并在國內不同地區、不同氣候、不同用途、不同終端用戶使用要求的條件下,成功實施了130多個燃氣示范工程,其燃燒后的排放和天然氣相似,屬于清潔能源。
王永忠在提案中指出,加快推廣應用我國輕烴燃氣技術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是有利于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二是有利于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三是有利于廣泛利用國際油氣資源;四是有利于解決城鄉分散地區能源供給問題。
據調查,當前,由于輕烴的回收和使用沒有納入油品生產企業主渠道,輕烴燃氣系統開發企業只能從非主渠道獲得輕烴原料,導致原料供給不穩定,嚴重制約了輕烴燃氣產業規模化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針對此,王永忠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制定輕烴燃氣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利用輕烴資源、推廣應用輕烴燃氣的規劃,將其納入國家新興產業和能源發展規劃,以滿足天然氣管網未覆蓋地區城鄉居民和企業對清潔能源的需求為目標,明確輕烴燃氣的發展思路、工作重點和必要的支持政策。
二是積極推進輕烴燃氣示范區建設。國家選擇若干天然氣供給短缺的區域,如新農村建設重點地區、高耗能工業集聚地區、城市邊緣煤改氣油改氣工程、遠離城市管網的重要工礦區、重點旅游景區等,建立輕烴燃氣示范試驗區。
三是建設輕烴燃氣技術應用的實驗基地,開發更多類型的輕烴燃氣成套設備和分布式能源供應系統。國家主管門應協調相關油氣生產企業,將示范試驗區輕烴原料供給列入生產供應計劃,保障輕烴原料供應,保證這些示范試驗區的正常運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