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在各地市場擴張行為形成獨特的“碧水源模式”
昔日屬政府公益性質的水務行業,目前正由于市場門檻的降低以及產業化發展的推進,而受到各路資本越來越多的青睞。與此同時,行業內優勢企業也借產業化加速之際,大舉并購重組,擴張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國內涉水公司并購交易案例逾100件,其中龍頭企業交易量占一半以上。
巨頭們忙著在各地攻城略地的同時,一些背靠政府大樹的區域性水務集團也重整旗鼓,在各自地盤內合縱連橫,合力對抗外來者“入侵”。業內人士指出,水務資產收購,其“高溢價,低回報預期”的陰影揮之不去,將考驗眾多公司的長久抗壓能力。長此以往,市場擴張的過程中,國內水務行業將不可避免出現一次洗牌過程。
“水務行業需要并購,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并購,因為這個行業目前比較分散,尚未出現標桿性的龍頭企業,它們需要借助并購整合迅速成長。”4月24日,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水務企業要立志成為一流的水務投資運營商,就應從單純的“食草(項目投資)動物”,向“食肉(企業并購)動物”進化,最終變為“雜食動物”。
長期以來,供水及污水處理項目的公用屬性,造成國內水務市場成長一直遭遇區域分割的壁壘限制。近年來,專業化水務公司以其運營效果佳和優良服務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水務市場的區域壁壘呈現松動跡象,一些龍頭水務公司逐漸走出本地市場進入其他地區。而在全國攻城略地的過程中,一些公司還結合自身優勢逐漸打造出水務企業并購重組的不同模式。
去年9月,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何愿平介紹,公司當時正與長沙水務局洽談成立合資公司事宜,長沙市水務局擬引進膜技術全面改造升級市內污水處理廠。這是碧水源進軍湖南水務市場的第一步,而布局湖南也只是碧水源去年在全國水務市場加速擴張的一部分。
2011年,碧水源以其在污水處理領域領先的膜技術以及上市募資攢下的雄厚資金實力,在湖南、云南、內蒙古等6省市控股或與地方政府合作設廠,投資規模逾近8億元,其中參與云南滇池水處理投資規模就達6億元。
何愿平對記者表示,碧水源通過去年一系列的市場擴張行為,推動公司膜技術進入了多個地區的水務市場,為公司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形成獨特的“碧水源”模式。據碧水源2011年年報,公司2011年膜技術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銷售收入逼近10億元,同比增長逾八成,這與2010年的五成增幅相比,增速明顯加快。除此之外,碧水源還因進軍地方市場開辟了水務工程服務新收入板塊,2011年此項收入達9108萬元。
傅濤對記者表示,所謂“碧水源”模式已漸漸成為技術型水務公司拓展市場的“法寶”,即通過先進技術工藝吸引地方政府合作,投資既有水廠改造進而拉動公司技術設備的訂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一模式以被新興污水處理技術集成商桑德環境、興蓉投資等公司模仿,其在全國范圍內市場擴張的步伐也在加快。
傅濤指出,事實上,除了碧水源這類技術型公司外,目前水務市場上活躍的企業多數還是以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為代表的老牌國企,這一類公司均背靠政府大樹,且因傳統板塊業務業績支撐能力強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它們在以先“砸錢”后“獲利”為特征的水務市場“攻城略地”的“法寶”,就是收購地方水務項目,并著眼成為各地供水及污水處理廠的長期運營商。
首創股份去年全年斥下逾10億元巨資在東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投資一批供水及污水處理特許經營項目。目前,該公司的項目分布于全國15個省區,共計35個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全國性布局。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首創股份“十二五”規劃中,全面布局國內各級城市市場是重點戰略之一。
傅濤表示,技術型公司與資本型公司所采取的不同并購及市場擴張模式,對于公司本身發展來說,各有利弊。以并購擴張拉動訂單增長,適合新興企業迅速擴大先進技術的市場份額,短期內可緩解因快速擴張而致使公司現金流迅速下滑埋下的隱患,但長期不利于公司向污水處理一體運營商方向轉變。這一點,對于資本型傳統水企來說,其前期放量投資收購各地水務項目,盡管短期內不見投資回報,但可通過各地水價上漲及政府補貼加大而獲得長期收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