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乳山:循環經濟引領工業轉型升級
資源再多也是有限的,不發展循環經濟進行綜合利用,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已成為乳山上至政府部門下至工礦企業的共識。乳山市通過推動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實施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和集中綜合利用,使循環經濟由傳統工業“資源—產品—廢棄物和污染排放”的線性特征轉變為現代工業的 “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技術特征。
“我們進場的原料有三種:金精礦、煤炭和磷礦,這三種原料進廠后全部被我們‘吃干榨凈’。金精礦經過焙燒氣相轉化生成了硫酸、固相轉化為黃金半成品——金泥。煤炭經過燃燒造出氫氣,與空氣中的氮氣發生反應,生成氨氣;煤炭燃燒后的煤渣和一些廢氣結合產生蒸汽,用于取暖和其他一些化學反應。磷礦和硫酸反應生成磷酸,磷酸和氨反應生成磷銨,也就是化肥;磷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磷石膏,做成建筑用的石膏板和石膏磚以及水泥緩凝劑。”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瑞濤詳細介紹公司的循環體系。
在生產過程中,恒邦化工公司改進生產工藝流程,實施廢水、廢氣、廢渣等資源綜合利用工程,不僅實現了低排放、低耗能,而且增加了企業利潤。據統計,僅“三廢”利用一項工程,年可為企業節支3100多萬元。
作為黃金生產企業的金洲礦業每年在開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礦多達20多萬噸,堆存的尾礦不僅占用土地還污染環境。自2005年以來,公司累計投資3400多萬元,建成了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采取尾礦回填礦井、作為生產節能建材原料兩種途徑實現尾礦的零排放。金洲礦業經過嚴謹的市場考察和反復的實驗論證,建設了年產15萬方加氣混凝土砌塊、年產6000萬蒸壓磚兩條生產線,從礦區運來的尾礦在這里經過“改造”,“垃圾”變“財富”,不僅實現了尾礦零排放,每年還為公司增加近4000萬元的銷售收入。
鑫山集團將廢水、廢氣綜合治理創造財富。該鐵廠高爐日產煤氣128萬立方米,除了供熱風爐外,每天空放60多萬立方米,公司投資4000萬元建成4臺3000千瓦發電機組,利用這些廢棄的煤氣發電,減少了廢氣排放,年增效1000多萬元。
與此同時,乳山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先后關停了乳山熱電廠3兆瓦小機組1套,拆除了極豐水泥廠、第二水泥廠等年產10萬噸的機立窯生產線3條,關停搬遷了東海活塞環、圖曼化工、尚進果汁等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預審否決了總投資8億多元的“兩高一資”項目20個,在源頭上減少了環境污染的發生。
“十一五”期間,乳山市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2007.57噸下降到1625.91噸,目標完成率達到105.6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3178.92噸下降到3029.92噸,完成率達到128.10%。2011年,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項指標均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