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白色垃圾之虞
美國研究人員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北太平洋海域的塑料垃圾聚集,形成了一個“太平洋大垃圾帶”,其面積與美國得克薩斯州相當,威脅著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塑料垃圾密度持續擴大,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將被打破。
白色垃圾的蔓延,人類終會食其惡果。所以,我們有必要對白色垃圾進行全方位的環保處理。目前,我們已經全面推廣環保袋或少用塑料袋,從生活點滴中開始削減白色垃圾的危害。但應該認識到,消除白色垃圾的外延遠非少用塑料袋這么簡單。白色垃圾通常被認為是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即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各類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的固體廢物。
由于塑料袋是化工產品,因此,現實中人們習慣于把白色垃圾歸咎于化工。殊不知,同樣可以利用化工降解的方法最大化地降低白色垃圾的危害。
解鈴還須系鈴人。“化”解白色垃圾,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技術支撐。生產塑料和降解塑料兩項技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生產技術成為了降解技術的負擔時,污染自然會產生,同時也透露著降解技術的不成熟。化工降解技術和生產技術的協調,不僅僅能夠帶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為使用化工產品的消費者樹立了環保信心,從觀念上改變對化工產品的偏見,從行動上切實踐行環保。
目前市場上有可降解塑料制品,只是因為其價格比普通塑料制品貴一些,難以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這是造成白色垃圾蔓延的一個間接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要在生產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技術上尋求提高、降低成本。在沒有成熟的低成本生產可降解塑料制品時,政府可以適時給予補貼,變相地降低生產成本,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這其實也是政府層面鼓勵生產可降解塑料制品。企業受到鼓舞,是帶動行業良性、綠色發展的好開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