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產業發展勢不可擋 區域化經營機會凸顯
膜是分離兩相和作為選擇性傳遞物質的屏障,具有選擇性透過功能。而膜分離技術以膜為分離介質,可以使混合物分離,并實現產物的提取、濃縮、純化等目的。
分離膜(簡稱“膜”)作為一種關鍵性能材料,憑借其戰略性地位,在當前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會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很多膜相關企業借此機會不斷擴張,擴大市場份額,蘊藏了一定的投資潛能,尤其是具有技術優勢和區域優勢的企業投資價值更加明顯。
膜是分離兩相和作為選擇性傳遞物質的屏障,具有選擇性透過功能。而膜分離技術以膜為分離介質,可以使混合物分離,并實現產物的提取、濃縮、純化等目的。目前,膜材料90%應用于水處理,因此,水處理領域的行業鼓勵政策也使得膜產業迎來了戰略發展機遇。飲用水提標、市政污水“十二五”投資及海水淡化加快發展將會極大地推動膜產業的發展。
在市政給水領域,衛生部2006年出臺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已經于2012年7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監測指標從原來的35項提高到106項。有數據表明,截至2010年,膜處理工藝在我國市政給水領域的覆蓋率不到1%,遠低于發達國家膜技術在市政給水領域的覆蓋程度,此次飲用水提標給膜產業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在污水處理領域,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污水處理及相關設施各類投資近4,300.00億元,將給應用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的膜市場帶來上百億元的需求。在海水淡化領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指出,加大熱法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及反滲透海水淡化膜組件的研發力度。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膜研發企業在行業政策的鼓勵下,有望取得階段性的突破,尤其是具有技術先行優勢的早期制膜企業,通過延伸或完善在產業鏈的布局,達到擁有向客戶提供一體化水處理解決方案的能力,會在下游膜工程應用上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已經能夠提供完整的水處理解決方案及有大型膜工程相關經驗,并且具備區域化經營優勢的企業,通過復制解決方案更容易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投資價值明顯。
膜產業發展正當時細分領域是看點
膜作為一種新型材料,膜技術作為一種高科技技術,在我國實際商業化應用僅十余年。目前,國產的微濾膜、超濾膜、反滲透膜、納濾膜等的研發都處于攻關階段,膜技術水平與國際標準相差較大。為了使膜產業能夠得到快速發展,近幾年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扶持。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制膜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不斷增加,技術瓶頸也在嘗試性突破,產業化進程也在加速,膜產業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包括上游膜材料的研發和銷售、中游膜組件的生產和銷售、以及下游膜工程應用。典型企業有上市公司碧水源:碧水源早期以承包工程為主,并已占據國內一半以上大中型MBR污水處理項目市場,后逐漸投資于膜組器和膜材料的產能擴建,完善了產業鏈。
資本掘金“膜”法水處理技術難關是瓶頸
水處理作為膜產業下游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也是膜材料的主要去向:微濾膜主要應用于污水、廢水處理等領域;超濾膜在污水、廢水處理及回用和給水凈水領域應用廣泛;納濾膜主要應用于純凈水、軟化水、無離子水、海水淡化等方面;而反滲透膜可應用在海水淡化等領域。概括來說,膜技術的水處理應用主要包括在以下方面:污水處理及回用、給水凈化、海水淡化。
水處理作為環保行業下的細分領域,借助政策東風,已經成為各大機構追逐的焦點。據清科數據庫統計,2006-2012年上半年中國水務行業披露的VC/PE投資案例達58起,其中52起披露了金額的案例共涉及投資金額8.63億美元。但是,在2010-2012年上半年期間,膜技術開發與應用領域的企業獲得的投資數量并不多。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由于技術的難度系數高和利潤的不確定性大。
首先,由于膜技術的難度系數很高,膜相關企業在融資的時候,比較看重投資機構在該行業的豐富投資經驗,期望獲得技術上的分享,以及在產業鏈融合上帶來的增值服務。2010年11月,凱鵬華盈完成對賽諾水務的700.00萬美元投資。據賽諾水務方面稱,接受凱鵬華盈的投資最主要的是看重凱鵬華盈在行業內的資源,在前期接觸時,就牽線美國知名的水處理專家分享膜技術,并選擇在美國投資的一家膜技術企業進行交流,這使得賽諾水務在技術方面獲益匪淺。
其次,膜技術屬于比較前沿的高新技術,行業的總體利潤水平高,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利潤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給膜相關企業的利潤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各類膜組件的銷售和相應的膜應用方案,運用到不同的處理領域,產生的利潤會有所不同,例如,由于工業領域的企業對膜技術更加專業,應用在工業領域的水處理方案比運用在市政領域的方案利潤要低;即使應用在同一領域,也會由于水質與工藝要求的不同而使利潤出現差別,并且工程的期限通常較長,又會增加利潤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更加謹慎。
國產膜發展任重道遠區域化經營機會凸顯
雖然資本已經開始關注國內膜產業,但是目前國內膜產業競爭形勢嚴峻,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對國外依賴嚴重,國際巨頭GE、西門子、旭化成、諾瑞特、科氏、三菱等,幾乎在膜材料和膜組件的供應上占據壟斷地位。根據中國水網·水商圈關于《2010—2011水業設備滿意度指數用戶調查報告》(系列十二:膜元件、膜組件)調查報告,國外的膜組件品牌在國內占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在膜產業市場,國內反滲透膜有90%來源于進口,超濾和微濾膜進口約40%;而用于制作膜的原材料有50%-70%依賴進口。
可以說,國內膜產業處在一個機遇與困難并存的時期。為了打破進口膜的壟斷格局,國內膜企業紛紛擴張業務,也形成了不少優質的企業。在此情形下,清科研究中心認為,以下兩類企業值得關注:
第一,擁有技術優勢并不斷完善下游產業鏈的企業。一些企業依托政府機構和高校背景,早期專注于技術研發,到一定階段加快產業化進程。但研發型企業在盈利模式上通常需要不斷摸索,若能成功延伸下游產業鏈,提供高性價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增加自身核心競爭力,將會有不錯的成長空間。例如,2012年7月5日上市的津膜科技。津膜科技是天津工業大學下屬的科研機構,早期從事微濾膜和超濾膜的研發和膜組件銷售,后逐漸轉型到提供完整的膜技術水資源化解決方案和工程運營管理,從而實現持續穩定的營收,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
第二,具備區域性優勢的膜工程應用企業。整個制膜行業門檻低,市場高度分散,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制膜企業約300家,膜工程企業1000余家,年營收規模上億元的不足十家。從水處理市場地域分布看,工業發達地區及大城市密集地區對膜的需求巨大,京津滬、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的水處理產業規模處于前列,規劃中的市政工程已經被當地的大型膜企業占領先發優勢。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在競爭相對較少的二、三線城市,專注于膜產業,且在技術研發上具備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將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若能借力資本市場,深扎當地業務,并不斷形成區域化經營優勢,投資價值更加明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