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分質供水
16日,《哈爾濱市城市供水工程專項規劃(2010—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廣泛征求公眾意見。《規劃》指出,哈市將逐步推行分質供水,新建小區配建“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兩套供水系統,城市生活飲用水將主要喝磨盤山水,沖廁、清掃、綠化灌溉將用松花江水。
節約優質用水 推行分質供水
2009年11月磨盤山二期供水工程建成通水之后,原水水質相對優良的磨盤山水庫水取代松花江水源,成為哈市江南主城區的唯一城市供水水源。其用途包括: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市政雜用水。其中生活用水中的沖廁、清掃用水,市政雜用和大部分工業用水水質要求相對較低,以優質的磨盤山水廠供給,浪費了寶貴的優質用水水源。與此同時,隨著哈爾濱市城市發展不斷加快,城區人口及用地規模迅速增加,城區供水范圍及用水需求量將顯著增大,而磨盤山供水系統現狀已接近設計供水規模,難以滿足這部分增長的用水需求。若保持現狀供水模式,今后一段時期部分新建區域城市居民將無法分享到優質的磨盤山水源,而逐步推行分質供水將成為解決上述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哈爾濱市區未來可用城市供水水源包括磨盤山水庫、西泉眼水庫、龍鳳山水庫、松花江和再生水等。規劃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按照優水優用、合理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原則,逐步推行城市用水分質供水措施,即工業用水和市政雜用水主要考慮以松花江水和再生水為水源,其替代出的磨盤山水庫水,供給更多城市居民作為生活用水用途。對于部分新建小區可度點建設應用“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兩套供水系統,分別供給磨盤山水庫水和松花江水,作為城市生活飲用水和沖廁、清掃用水。新建工業園區建設“自來水”和“再生水”兩套系統,分別以松花江水和再生水為水源,作為工藝生產和市政澆灑等生產用水水源。此外,對于哈南工業新城等區域部分特殊的工業用水大戶,可敷設獨立的松花江原水管道,供給松花江水滿足工業用水需求;城區部分面積較大的公共綠地和三溝景觀用水補水可敷設相應的再生水管道,以再生水為水源滿足其用水需求。
打通過江隧道向松北呼蘭輸水
輸水管線的走向、位置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并盡量沿道路敷設,以便于維修。輸水管線盡量做到線路短、起伏小、土方量小,少占或不占農田,盡量減少拆遷量,降低工程投資。綜合考慮供水的安全性和近、遠期工程結合的可實施性及經濟合理性,盡量避免穿越公路、鐵路及難于施工的地段和特殊地質構造地區。
根據以上原則,江南主城區向江北的輸水管線由規劃過江隧道輸送至松北區,然后再輸送至呼蘭利民開發區;規劃新建阿城第三水廠輸水管線沿哈牡高速公路敷設。
配置環狀管網提高供水系統安全
為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規劃采用環狀管網為主的供水系統,增加供水管道的密度,提高供水系統安全性。
主城區供水管網已基本形成環狀系統。規劃供水管網布置,充分考慮利用現有供水管道,并使供水管網覆蓋整個規劃區,同時兼顧分期建設的可行性,根據遠期供水需要,確定管道管徑。對于部分遠期不能滿足用水需求的供水管道,應根據規劃逐步進行改造。
規劃給水干管沿道路敷設,并盡可能布置在用水量較大的道路上,力求以最短的距離敷設,減少配水干管的數量,平行干管的間距為500-800米,連通管間距800-1000米。
為滿足消防用水需求,規劃哈爾濱市政街道上的供水管道最小管徑不小于DN150。
擴大城鎮供水半徑 城鄉供水一體化
為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切實解決結構性缺水及供水多樣化帶來的矛盾,合理配置水資源,哈市規劃確定在有條件的村鎮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本著“以城帶鄉、以鄉促城、良性互動”的原則,充分發揮現有城鎮供水設施,擴大供水半徑,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達到“城鄉”雙贏,集約利用水資源和水環境。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財政承受能力,有選擇、有重點地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
《規劃》明確,哈市要合理配置水資源,努力創建規范化飲用水源保護區。規劃確定在西泉眼水庫向城區輸水沿途有條件的鎮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逐步提高哈爾濱城鄉水源水質。加強哈爾濱城市公共水廠建設,同時加快現有自來水深度處理工程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建設,包括主管網、二級管網、三級管網,以及溝通各供水區域的環網建設。
江南主城區新建四座供水廠
近期規劃(2010年-2015年),哈市江南主城區以磨盤山水庫為水源的凈水廠供水為主,以松花江為水源的凈水廠和地下水廠供水為輔;松花江以現有前進水廠供水為主,同時新建萬寶水廠(地下水源)一期工程;阿城區以阿城第二水廠人工水為主,同時新建阿城第三水廠(以西泉眼水庫作為水源)一期工程;呼蘭區(含利民開發區)仍由呼蘭第一水廠、呼蘭第二水廠、利民開發區一水廠、利民開發區二水廠供水,同時考慮新建呼蘭第三水廠和利民開發區三水廠。
遠期規劃(2015年-2020年),江南主城區以磨盤山水庫為水源的凈水廠供水和以松花江為水源的凈水廠同時供給,以地下水為水源的凈水廠供水為輔;松北區在現有前進水廠和萬寶水廠一期工程供水的基礎上,考慮萬寶水廠二期工程和凈水過江工程;阿城區在阿城第二水廠和阿城第三水廠一期工程的基礎上,考慮阿城第三水廠二期工程;呼蘭區(含利民開發區)在呼蘭第一水廠、呼蘭第二水廠、利民開發區一水廠、利民開發區二水廠供水和新建呼蘭第三水廠、利民開發區三水廠基礎上,考慮主城區供水系統統一供給。
2020年-2030年,考慮實現全市各區統一聯合供水,供水水源主要以松花江為水源的凈水廠供水為主,輔以磨盤山水庫、西泉眼水庫和地下水為水源的凈水廠供給。
強化污水處理再生
哈市規劃,城市再生水水源為污水處理廠出水。根據現場調研及相關規劃資料,2010年底哈爾濱市區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總規模將達到131萬立方米/日,遠期將達到190萬立方米/日,為城市再生水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文昌和太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后,主城區污水處理廠出水基本都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標準》規定的一級B排放標準,出水基本滿足城市綠化用水要求,但還達不到景觀環境用水和工業用水回用要求,需經進一步深度處理達到相關回用標準后回用。
哈市市區供水來源
哈爾濱市區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再生水源,地表水源包括松花江、磨盤山水庫和西泉眼水庫,地下水源為哈爾濱市區的地下水。
磨盤山水庫是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下游防洪、農田灌溉、環境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樞紐工程。磨盤山水庫總庫容5.23億立方米,設計正常蓄水位318.00米,相應庫容3.56億立方米,調節庫容3.23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2萬畝。目前,磨盤山水庫通過2條輸水管道向哈爾濱市主城區供水,最高日供水量約85萬立方米。
西泉眼水庫位于平山鎮,距哈爾濱市中心93公里,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占阿什河流域總面積的32%。西泉眼水庫原設計工程任務是以防洪除澇和農田灌溉為主,兼顧水力發電、水產養殖、城市備用水源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II)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總庫容4.78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09.9米,相應庫容2.89億立方米,調節庫容2.45億立方米。2007年9月哈爾濱市政府第四次市長辦公會議確定西泉眼水庫為哈爾濱市城市供水的補充水源。
松花江干流流經哈爾濱市四區八縣(市),區段總長466公里,其中流經市區江段長約70公里。哈爾濱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390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為846.7億立方米,水量較為豐富。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共有朱順屯、阿什河口下、呼蘭河口下和大頂子山等四個監測斷面,其中朱順屯為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