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萬帝:試水地溝油流向實時監測
據統計,不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內部食堂,上海有著約6萬家餐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廢管處特等廢棄物管理科的相關人士向早報記者稱,上海市每天從地溝油處理來的凈油有60噸。
為了治理地溝油,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文件。2011年10月,上海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餐廚廢棄油脂從嚴監管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這份被業界稱作“23條”的文件,帶動了油水分離設備產業。
據上海萬帝董事總經理張健介紹,自上海出臺治理地溝油“23條”后,各家企業聞風而動推出了各種油水分離設備,從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二十幾家設備供應商提供的設備來看,價格高至十幾萬元,低至幾千元。
“有的號稱"無動力"式油水分離器,其實就是"老式隔油池",用鍍鋅板或者不銹鋼拼湊的敞開式隔油池。這類產品在發達國家早已被淘汰。”朱明揚說,萬帝的高效油水分離機,采用高分子親油方式,油水分離率經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高達99.76%。
張健一再強調,萬帝的油水分離系統主要有兩處創新:一是油水分離率達到99.76%,另一個就是地溝油流向實現了實時監控。
在碧云社區一家中餐廳后廚里,早報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把收集到的餐廚垃圾(剩飯剩菜)倒進和油水分離機相連接的漏網里,餐廳經理薛海江按下綠色按鈕,這臺占地不到一平方米的小型“工廠”開始運作。
“經過這臺設備處理后的餐廚垃圾變干了,處理成本也大為降低,最主要的是,后廚環境變得更衛生。以前剩飯剩菜一籮筐地倒進垃圾桶,到處水滋滋油汪汪的。”薛海江說,基本10天左右,這臺設備就可以出一桶油。
由于烹飪方式的不同,碧云社區另一家西餐廳經理趙棟稱,他們一個月最多可以收到兩桶油。
張健說,一桶油有30升。
地溝油實時監測
從外觀來看,萬帝的油水分離機比普通的老式隔油器顯得靈巧。一臺機器只需耗費幾個燈泡的電力,就可自動完成油脂、殘渣、廢水的分離過程。餐廚垃圾中的水直接排到下水道,分離出的廢棄油脂進入帶鎖的儲油桶。
由于設備采用全封閉智能化設計,萬帝油水分離機無需像老式隔油器一樣要人工清挖。
在萬帝上海總部的會議室里,早報記者看到,經過油水分離機處理過的廢棄油,外觀和食用油幾乎無異,只是顏色比未使用的食用油要深一些。
“離心式技術油水分離率高低要看設備精密程度,油水比重不同,油浮在水上,通過離心旋轉,油進入到另一層面,而這往往會帶出10%的水分。”朱明揚稱,萬帝已經擺脫離心式技術思路,高分子親油方式利用一種新型材料,這種材料的特性是,只吸附油而不吸附水。
萬帝的創新還在于,實時監測廢棄油脂的流向。
“為什么地溝油容易出現問題?首先,到底產生了多少廢棄油脂,這個不容易搞清楚。第二個,廢棄油脂的用途是什么,這也不是很清楚。第三,廢棄油脂被不法商販利用的流向也是不清楚的。如何能知道餐飲企業產生廢棄油脂的量和走向?我們就想到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到治理地溝油領域,后來也是碰巧知道政府要在廢棄油脂電子信息管理上做出突破。”張健說,之所以可以突破監測瓶頸,和政策不無關系。
在餐飲企業安裝終端油水分離機,在市政有關部門建立廢棄油脂流向監測系統,在機器和儲油桶內置GPRS,萬帝綜合利用物聯網技術、無限短波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RFID),實現了對廢棄油脂的實時監測。
“原來的監管主要是靠人,通過人管理地溝油成本很高,人管理的伸縮性也很大,最難掌控,而高科技管理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這些問題。”朱明揚說。
碧云社區目前有20多家餐飲企業安裝了萬帝的高效油水分離機,這條被稱為上海第一條餐飲企業“地溝油流向監控系統”的示范街,每個星期可以收到10桶左右的油。
朱明揚稱,2008年,萬帝油水分離機分離率就已經接近90%,而那時國內普遍使用的隔油池只有30%的分離率,并且設計漏洞直接導致“撈地溝油”黑色產業的誕生。2011年8月,萬帝高效油水分離機實現99.76%的油水分離率,超出日本現有水平。
萬帝年利潤2000多萬元
萬帝的研發中心目前位于日本東京,制造工廠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營銷中心在上海。2011年,萬帝的年利潤為2000多萬元人民幣。
“我們在上海新橋有自己的2棟大樓,一棟全部用于技術研發,另一棟可商務使用。”朱明揚說,公司已經把日本的研發中心知識產權移到上海,新橋的研發大樓月底或可使用。萬帝在日本有7位專門從事餐廚廢棄物處理與利用研究的技術人員,在上海有八九位研發人員,鄭州制造工廠約有200名員工。
1992年,本科畢業于鄭州大學的朱明揚赴日留學,在日本多摩大學從事廢棄物處理和利用的專業學習。一方面受專業學習影響,朱明揚看到了環保產業未來的前景;另一方面,受日本的環保氛圍所感染,他決定在環保上開啟自己的事業。
早在把技術產業化、公司運作之前,在多摩大學學習技術的朱明揚就開始結合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研究起項目來。1996年,技術和資金都到位時,朱明揚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了自己的全資公司,創始資金為1000萬日元,由其自籌。包括他自己,公司共有四名員工:一人管理行政和財務,另外三人從事技術研發。
“當時公司人不多,將近十幾二十年前,我們國家的人力資源和國外人力資源是沒法比的,日本的人力資源成本很高,創業的時候只能請幾個人。”朱明揚說,公司規模雖不大,但另外2個技術人員都是長期從事餐廚廢棄物處理技術工作的。
2008年,朱明揚回到中國,開始對中國市場進行調研。
“市場調研以后,我們發現國內餐廚垃圾處理這一塊兒很讓人吃驚。一是,技術非常落后,工藝非常陳舊,就是簡單地打撈浮在泔水上的油。二是,管理方式粗放,沒有詳細的規定,政策很少,產業定位更是走錯了方向。在此之前,餐廚垃圾都是直接拉去喂豬。后來有些處理廠把餐廚垃圾經過簡單加工做成豬飼料。”朱明揚發現問題后,通過有關渠道多次向有關部門提交報告,建議禁止用餐廚垃圾做豬飼料。
“這犯了一個產業方向上的錯誤,用泔水做飼料有可能發生同源性傳染和食源性污染,有很大危害,發達國家早就不允許做。國家政策不明確,在產業技術方向上就走反了。”據相關人士透露,當時有一家規模比較大的飼料廠得到政府重視,給這種泔水飼料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生物蛋白飼料。朱明揚再次給有關部門遞交了一系列報告,戳穿了“生物蛋白飼料”的美麗外衣。
根據萬帝公司網站資料,萬帝的報告內容,被國家相關文件部分摘用:“對餐廚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生產沼氣、工業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產品,可從源頭上治理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的非法行為,避免將餐廚廢棄物直接作為飼料進入食物鏈,也可有效解決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下水道或通過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進行填埋或焚燒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也是解決餐廚廢棄物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性措施。”
中國廢物資源化產值“2015年將達2萬億元”
資源放錯了位置就成了垃圾,而垃圾放對了位置也可以成為資源。在朱明揚看來,包括餐廚垃圾在內的有機廢棄物如果放對地方,就是一種資源,是可以循環利用的。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下稱《規劃》)顯示,近年來,中國廢物資源化產值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2010年實現產值超過1萬億元,約占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的60%以上,預計到2015年中國廢物資源化產值將達到2萬億元。
作為上海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10年起,萬帝就開始獲得上海市的創新基金支持。萬帝看到了廢棄物資源化的前景,油水分離設備只是其諸多技術中最為顯眼的一項,它還擁有數十項自主知識產權。
據朱明揚介紹,餐廚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技術領域主要有固體和液體分離技術,油水分離技術,大型餐廚垃圾處理智能分揀技術,萬帝在這三大領域都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有機物的處理是通過厭氧的形式,但是有的建筑物垃圾混在里面,不能發生變化,智能分揀技術就是將無機物和有機物分選開來的技術。”朱明揚說。
《規劃》敲定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的技術方向是:“十二五”期間重點研發餐廚垃圾源頭油水分離與在線監控技術、垃圾雜質分離技術,高效制沼氣與提純凈化技術及裝備,利用餐廚垃圾生產飼料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裝備,餐廚廢油催化制備生物柴油深加工技術與裝備。
油水分離機市場價“在五六萬元左右”
“城市化速度越快,人們生活的附加物,不管是生活垃圾還是餐廚垃圾,就延伸得越多。我們的研究主要針對有機廢棄物處理。”朱明揚介紹說,在發達國家,未來有兩大主力新興產業,一個是能源,一個就是環保,“自然資源有限,能源需要挖掘,但也可以考慮用現有資源轉化。”
據朱明揚稱,在發達國家,利用餐廚垃圾制作肥料不再是技術出路,已經不主張農田使用,而是少量用在植物花卉上。中國的餐廚垃圾量很大,如果用在農田上,危害將很大。
“有機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是比較偏的一個專業,而中國的飲食文化決定了餐廚剩余物量特別大,比其他國家都突出,廢棄油脂應該有更好的出路。經過油水分離機分離后的廢棄油脂可以提煉生物柴油,或者高標號的燃油,比較粗制(品質較差)的可以做成工業油脂。固體(殘渣)這一塊,通過厭氧發酵技術形成沼氣,可以發電。這一項技術,發達國家走得已經較好,通過對沼氣提純做成甲烷氣,再做成甲烷燃料電池。日本的市政車有的已經使用甲烷氣和甲烷燃料電池。”朱明揚說,如果可以走得再遠,甲烷燃料電池將來還可以應用到太空。
中國當前廢棄物資源化的水平與國際還有一段差距,《規劃》稱,德國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建立了區域層面垃圾清運及計量系統,提高了垃圾回收、運輸與處置效率,而中國“十一五”期間才開始探索RFID技術在垃圾計量監測的應用。
此外,中國廢物資源化的效率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美國每年回收利用社會廢物再生資源達到1.25億噸,規模與中國基本相同,但單位廢物資源化產值是中國的4倍。
朱明揚說,政府在治理地溝油上有三大技術瓶頸:高效的油水分離技術,廢棄油脂流向監控電子信息化管理和地溝油檢測方法。前兩項,萬帝基本突破。
2011年,萬帝凈利潤達到2000多萬元,朱明揚預計今年可達到四五千萬元,在上海的單機總銷售額要達到2000萬元。據張健透露,上海大大小小的餐飲企業已經安裝500多臺萬帝油水分離機,除了碧云社區,虹橋迎賓館、東郊賓館等也安裝了油水分離機。
在碧云社區試點安裝的油水分離機市場價在五六萬元左右。朱明揚稱,為了讓餐飲企業可以承受,公司采納了政府和客戶的建議,把設備的實時計量和恒溫保存的功能降了一些,目前在上海推廣的主要是兩萬元左右一臺的油水分離設備。
7月6日,作為上海高科技創新企業,萬帝參加了科技部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且代表上海張江高科(600895,股吧)技園區入選“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20年成就展”。
作為一家節能環保高新技術公司,萬帝將自己定位為設備和技術的供應商,為政府提供市政管理服務的服務商。
實際上,上海正在形成廢棄油脂油水分離、收運和處置為一體的產業。“23條”明確要求,新開辦的餐廚廢棄油脂產生單位必須安裝油水分離器或隔油池等設施,原有大中型餐廚廢棄油脂產生單位要在2012年6月底前全部安裝,2012年12月底前上海市所有餐廚廢棄油脂產生單位全部安裝。
文件帶頭,企業跟進提供設備,利用物聯網高新技術對地溝油進行實時監測,收運單位收集廢棄油脂后交由末端處理廠,上海正在形成自己的模式。
上海中器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中器)和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綠銘)是上海僅有的2家地溝油末端處理企業。上海中器技術工程師楊建斌向早報記者透露,包括財政局、質監局和發改委在內的上海市有關部門正在評估一個項目,從源頭的油水分離設備生產到提煉出的生物柴油的應用方向,政策性的鼓勵,這個項目涵蓋了整個地溝油資源化應用環節。
上海中器參與了上述項目。楊建斌稱,這個項目一方面是為了改變末端企業虧損局面,另一方面也是作為全國的推廣模式去做的。
“我們要把上海這種模式作為全新的治理地溝油的模式做好,成為全國的一個好樣板。”朱明揚也表示,現在作為設備和服務供應商,他們會配合上海市政府的步驟,做好試點推廣工作。
收運和末端處理市場
朱明揚透露,萬帝在上海以外的地區已經提供了全產業鏈的技術服務,業務范圍覆蓋北京、遼寧、山東和江浙地區,至少為三個城市提供設備、收運和末端處理的全產業鏈服務。
“只要上海市政府批準,我們也可以進入收運和末端處理領域。”朱明揚說,這只是政府一句話的事情。
上海目前的地溝油管理機制力求杜絕地溝油回流餐桌,但不可避免的是,收運處置場對郊區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收運企業把油收回去后,還要經過簡單的處置。我們的油純度已經很高,而處置場處理后的油純度頂多能達到80%左右。我們每臺設備相當一座小工廠,只需要放在廚房里,通過這種設備出來的油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幾了,等于把郊外會造成二次污染的收油企業的工廠分解了,既節約土地資源,也保護了環境。”上海現有18家廢棄油脂收運單位,朱明揚對將來進入廢棄油脂收運及末端處置領域信心滿滿。
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廢管處特等廢棄物管理科工作人員透露,上海每天產生的地溝油凈油有60多噸,都分給上海中器和上海綠銘進行生物柴油提煉。
有意思的是,餐飲企業免費將地溝油提供給收運企業,而收運企業卻是賣給末端處置企業的。
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業協會網站數據顯示,上海市5月份的廢棄油脂指導價為4980元每噸。如此計算,上海每天廢棄油脂可產生的經濟效益大約為30萬元。
《學習時報》9月初援引調查機構的數據稱,中國每年有450萬噸“地溝油”,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地溝油”儲備國,市場潛力頗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