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后海景觀河大片死魚
昨日,南方日報接到市民報料稱,深圳灣畔的后海景觀河浮現大片死魚。據調查,此次河面浮現死魚系該段景觀河上周日調試水閘后,河水和海水無法進行水體交換,以致大批從深圳灣游入景觀河的小魚因缺氧而紛紛死亡。截至昨日下午5時左右,南山區有關部門已經將死魚清除一空。不過,該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水閘每年都要調試一次,所以今后還有可能出現類似大批魚類死亡事件,希望市民能夠理解。
現象:大片死魚漂浮景觀河附近尿素味刺鼻
記者昨日接報后趕往現場,發現該段河道的裸露部分從南山區中心路的寶能太古城開始,一路往南直至深圳灣,河道寬約4米,兩旁種有綠化帶。正在附近樓盤施工的工人告訴記者:“從今天中午開始,河面上突然漂起很多死魚,而且數量越來越多,至下午一兩點最多時,白花花的死魚幾乎遮蓋了整片河面。”據了解,這些魚都很小,大小接近成人食指。
除死魚外,記者在現場聞到了刺鼻的尿素味道。就此,南山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稱,該段河道在改革開放前是附近灣廈村的一條自然河,后來隨著附近居民越來越多,逐漸成了一條排污水道。3年前,根據市政府規劃,由市建筑工務署負責河道整改,將之挖深拓寬,并在兩旁種植綠帶,準備將其打造成為惠及附近居民的景觀河。
據介紹,該段河道兼具景觀和排洪作用,同時還是附近居民區排泄雨水的天然管道。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深圳的污水處理大致可分工業生活污水和雨水兩塊,后海景觀河附近居民區產生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而雨水,包括陽臺水和天臺水則通過景觀河排入大海。本來雨水是無異味的,但附近居民區存在不少將陽臺改建成廚房的情況,致使富含有機物的生活污水從雨水收集管道排入景觀河,以致附近充斥尿素味。
回應:死魚系景觀河日前調試水閘所致
對于魚類死因,該負責人解釋稱,上周日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對景觀河的水閘進行了調試,調試至本周二結束,調試期間關閉了入海口處的閘門,所以河水和海水不能進行正常的水體交換,加之污水排放所導致的水體富營養化,使得河水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導致魚類大片死亡。這批魚死后先沉到河底,一天以后陸續浮出水面,所以昨天才會出現死魚滿河的景況。
該負責人補充稱,由于水質較差,后海河本身不產魚,所有魚都是從深圳灣沿著潮水游入河道的。就未來是否還會出現類似死魚漂河的情況,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景觀河的水閘需要每年調試一次,所以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此類情況。不過,如果市民能盡量少排污水,不僅會減少河道附近的尿素味,還能提高河水清潔度,不至于調試期間出現這么高的魚類死亡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