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污染者變成治污者
更新時間:2013-01-18 09:01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
閱讀:582
農作物秸稈從夏秋“毒霧”的來源到噸產值幾千元的利潤源泉,銅冶煉從典型的污染大戶到廢渣廢水“吃干榨凈”,沂南和陽谷兩地的做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科技創新是優良環境最有力的支撐。
環境科技是治污減排的利器。身處當前這樣一個環境問題凸顯期、污染事故高發期,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整治環境,各種“關停并轉”“取締”“嚴禁”的行政命令固然能起到一時之效,但風頭一過,往往死灰復燃。而一旦在環境科技創新上取得突破,有了針對性強且經濟適用的先進技術,治污的投入不但事半功倍,隨之而來的豐厚利潤還會讓污染方主動變成治污方。
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山東建設,需要調整產業結構,需要淘汰落后產能,但我們不可能把產生污染的行業全部淘汰。科技創新支撐環保未來。國內外的發展經驗表明,環境問題最終要通過環境科技來解決。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大力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環境科技,是我們未來安享藍天白云的重要保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