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現死豬 陜西人也被喝豬肉湯了!
數頭高度腐爛的死豬,大的身長近1米,小的也有半米,被河水沖到岸邊。近幾日,有咸陽市民在渭河岸邊發現死豬。昨天,經秦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沿岸巡察,發現岸邊共30多頭死豬漂浮河道,當天下午打撈出的8頭已無害化處理。
渭河管理站的負責人表示將盡快打撈填埋。
目擊現場:沿岸現數頭死豬尸體
有市民稱自己在渭河邊散步,沿河走的時候發現河岸附近有數頭豬的尸體。
13日下午,根據市民描述,記者來到距咸陽市1號橋以東約200米的渭河南岸,沿著河邊,一頭身長約半米的死豬,躺在岸邊被泥沙覆蓋,尸體已有腐爛跡象。
而就在不遠的湖心處,還有人下水,拿著網子在打撈著什么,岸上有市民赤著腳在沙灘上嬉戲。
“你看那里。”市民朱先生和朋友在沿河邊散步,見記者詢問,他手指著河中心的沙堆上,“那上面就有兩頭。”
“估計這時間都長了。”朱先生說,自己曾在十多天前就發現河邊有死豬,“你再往東邊走,河道變窄的地方還有好些死豬,還有幾頭大的。”
沿著朱先生說的方向,記者又往東走了100米左右,途中不時發現死魚、死鳥等。
走到目的地,渭河水忽然變急,河中心的沙堆把河道切分開來。靠南岸的河道相對較窄,水面較淺,在此處50米流域內竟發現6頭死豬,大大小小分布在河岸附近。
從外觀看來,有的死豬已經發青發綠,身上還布滿苔蘚,有的皮膚已經腐爛,肌肉的紋理暴露在外。
“這豬會不會傳播疫情,污染水源?”朱先生的朋友說,他們不免有些許擔心。
分析來源:還不能確定死豬來源
隨后,記者聯系了咸陽市水利局渭河管理站和咸陽湖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希望初步確定死豬數量,但由于長時間被水浸泡,已經變質腐爛,有的甚至已經較難辨認。現場的工作人員說,他們現在還不能確定死豬的來源。
“兩寺渡已經拆遷,現在來說咸陽市沿渭河區域內,家庭養豬的農戶已經幾乎沒有了,這些死豬也許是咸陽渭河上流段沖下來的。”渭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說,單從外觀上講,這些死豬泡在河道已經有些時候了,什么時候在渭河沿岸出現及存在了多久都不能確定,“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將病豬、死豬扔到河里。”
13日下午5時許,記者電話聯系咸陽市水利局城市供水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稱,咸陽市區的城市供水來源,主要來自石頭河的地表水,其次是來自渭河北岸的地下水。
渭河咸陽段河道內發現漂浮死豬,在現場查看情況的渭河管理站書記馮寧會說:“事情既然發生在渭河咸陽段,我們渭河管理站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將盡快聯系人手,對死豬進行打撈、填埋。”
或是從渭河上游漂下來
昨日上午,記者聯系到咸陽市農業畜牧局的相關領導,將日前發現渭河沿岸漂浮死豬事件反映給該局,局領導對此事表示高度關注,并聯系事發所在管轄地的秦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秦都動物疫控中心),指派相關工作人員前去調查并處理事件。
上午,秦都動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趕到事發現場,并對自己管轄地的渭河沿岸展開更大范圍排查。
從兩寺渡以東至一號橋以西,還發現十五六頭漂浮的死豬,而繼續往東走,陸續發現有十數頭死豬漂浮河岸邊。秦都動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現在能確定的死豬總共約30多頭,他們對新發現的死豬都進行了拍照和記錄。
上午11時許,渭河管理站工作人員正在聯系準備打撈的人手,而此時秦都動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日前死豬相對集中的事發地點查看。
由于渭河水位有所上升,湖中心“島嶼”上的兩頭大豬尸體已經被水淹沒,看不見了,剩下的六七頭還躺在原地。
“死豬漂浮事件,這么多年在咸陽是頭一次發生,我們首先要將死豬盡快打撈上岸,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秦都動物疫控中心主任陳洪濤說。
“在我們管轄范圍內,所有的養豬戶都被要求給家養豬佩戴耳標,便于身份識別,也方便我們建立資料庫,管理生豬的飼養、繁育。”陳洪濤介紹,“從現場來看,這些漂浮的死豬都沒有佩戴耳標,可以基本排除死豬是在他們的管轄范圍。從咸陽渭河上游漂下來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趙安彬是秦都動物疫控中心專職動物醫生,他補充說:“就算是養豬戶家里自產的仔豬,也要在第一次接種疫苗之前,就是45天內打耳標,以確定豬的身份和健康狀況。”所以,目前來說,這些漂浮在渭河岸邊的死豬來源,仍不能最終確定。
打撈情況:死豬尸體高度腐爛
“對病死豬的疫情檢測,要在生豬死亡的24小時之內,顯然這些豬的死亡時間都超過72小時了。現在若采集樣本檢測,得到的數據已經不客觀了。”趙安彬解釋。
他說,帶有疫情的病豬死后,身體通常都會發紅或發藍紫色,而目測到的這些死豬,大多只是因為死亡時間久而發紺(發紺是指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可以基本排除疫情。
下午3時許,渭河管理站和秦都動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初步制定打撈計劃,由渭河管理站聯系打撈人員,提供打撈工具,秦都動物疫控中心提供防毒、消毒器材并且指導焚燒后填埋的無害化處理。
3時40分,打撈人員已經準備就緒,他們穿戴上疫控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的口罩、防化服和膠鞋,準備下水作業。截至發稿已打撈8頭
張繼清今年42歲,來自河南信陽,他和自己的四五個老鄉都有打撈經驗。
他說自己平時做搬運工的工作,曾經在南京等地有過下河打撈的經歷,“以前撈過河里的死牛,甚至死人,這活存在危險,也因為覺得晦氣所以沒人樂意攬。”
下河之前,張繼清要求和兄弟幾個喝點白酒,“喝點酒主要是為了酒發起來,口鼻呼出的酒氣能掩蓋尸體腐爛的惡臭味。”
河水里的淤泥和水流都給打撈工作造成難度,而打撈動物死尸的難點并非如此。
“動物尸體已經腐爛,又浸泡的這么久了,稍微不注意,拖拽時就會弄爛尸體,到時候動物臟器破了就不好收拾了。”張繼清說,他們只能依靠水的浮力,用蛇皮袋子把死豬在水中裝好,抬上岸。
4時10分,第一頭死豬被打撈上岸,裝在袋子里的死豬被抬上岸后控水,秦都動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用事先準備的“百毒殺”全面噴灑。
十分鐘后,更大的一頭、身長近1米的死豬被打撈上岸。
之后,在此處的死豬被陸續打撈,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有8只死豬被打撈上岸。
秦都動物疫控中心和渭河管理站的主管領導均表示,他們將聯合協作將轄區內河道中漂浮的死豬逐個打撈,集中進行焚燒后用石灰覆蓋的高度無害化處理。并將事件處理結果匯報上級部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