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設施運行隱藏多少貓膩?
環境保護部日前通報,因為脫硫設施運行不正常、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河北鋼鐵集團、華電山西大同第一熱電廠有限公司、華電內蒙古包頭東華熱電有限公司、神華內蒙古薩拉齊電廠、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石化分公司、華電四川攀枝花三維發電廠等15家企業被掛牌督辦,并被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其中享受脫硫電價補貼的,按規定扣減脫硫電價款并給予經濟處罰。
不可否認,電力行業在“十一五”減排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有一些企業的環保設施運行存在問題、運行不正常,讓減排效果打了折扣。那么,企業環保設施運行中到底隱藏了多少貓膩?
“因為煤價上漲,電廠資金壓力很大,一些電廠就拼命燒高硫煤,給脫硫設施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造成很大壓力。”國內一位知名脫硫企業負責人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抱怨,他們公司進行BOT運營的脫硫設施正在經受嚴峻考驗。
一方面,煤質多變是我國電廠面臨的共同難題,另一方面,由于投資成本等原因,很多電廠的實際燃煤硫份遠高于設計硫份,“小馬拉大車”導致脫硫效率下降。腐蝕、磨損、GGH堵塞、旁路開啟等問題,也都影響了脫硫設備的運行效果。
企業有多少偷梁換柱術?
已建成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對減排產生很大影響,在線監測存在弄虛作假行為
根據中電聯今年3月發布的信息,全國2012年新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硫機組總容量約4500萬千瓦;截至2012年底,累計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硫機組總容量約6.8億千瓦,占全國現役燃煤機組容量的90%,比2011年提高1個百分點。2012年新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9000萬千瓦,其中,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工藝)的脫硝機組容量占當年投運脫硝機組總容量的98%;截至2012年底,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總容量超過2.3億千瓦,占全國現役火電機組容量的28%。
已經建成的環保設施是穩固減排成果、改善環境質量的核心環境基礎設施。但有關部門在檢查中發現,一些企業治污設施的運行狀況不盡如人意。
比如,有的企業脫硫設施腐蝕老化嚴重,有的企業儀器儀表長期損壞卻不更換,有的企業在線監測數據長期失真,有的企業在線監測儀器弄虛作假。在這種情況下,新增減排量既要抵消經濟增長帶來的剛性增量,又要抵消已建成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帶來的本不應該出現的新增量。
另外,在線監測方面,CEMS數據造假、設備安裝位置不規范、測量儀表精確性不夠等問題也需要加強監管。CEMS是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System的縮寫,也就是連續排放監測系統,是對大氣污染源排放的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物進行濃度和排放總量連續監測并將信息實時傳輸到主管部門排放的裝置。
據介紹,在CEMS分析單元測量完畢后,要將相關濃度數值轉化為4~20毫安的電流,通過數采儀傳輸到環保部門和企業DCS。但有關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某企業在CEMS數據傳輸單元安裝了一個可變電阻,可任意調整傳出的電流,將假數據傳到地方環保部門。
在脫硝方面,由于工程設施集中上馬,催化劑成為緊俏商品,已經有電廠在為買不到催化劑而發愁。據介紹,環保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有的企業催化劑層數較少,有的僅安裝一層,這都嚴重影響脫硝效率。同時,催化劑磨損、中毒等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催化劑活性降低也是下一步要關注的重點。
設計之初就留下缺陷?
基礎設計資料不準確,運行維護需要有效的監督制度和完善的監督儀表
據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圣介紹,一些電廠的環保設施在設計之初就存在基礎資料不準等問題。比如,某發電廠進行除塵器改造時提供給電除塵器制造廠商的最大實際煙氣量為42萬m3/h,而其實際煙氣量應在50萬m3/h左右。這一偏差就使電除塵器在其他一切狀況均正常時,除塵效率由設計值的98%下降到96.3%,煙塵排放量增加約一倍。
此外,鍋爐負荷變化、燃煤變化、振打清灰制度不合理等都是目前火電廠電除塵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據介紹,當鍋爐超額定負荷運行時,煙氣流量增大,排煙溫度升高,這都使得電除塵器運行工況惡化甚至使電除塵器超載運行,除塵效率降低。當鍋爐負荷低到某種程度時,為確保燃燒穩定,部分電廠會投加重油,這使得煙氣溫度增加而且煙氣中會出現大量粘稠物,會使得電除塵器極板清灰困難,時間一長,也會導致除塵效率顯著降低。
王圣說,運行維護也是國內很多電廠需要重視的問題,需要有效的監督制度。比如,某發電廠某臺電除塵器運行中渾然不覺陽極振打錘完全脫落,到檢修時才發現。事實上,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觀察各電場二次電壓、二次電流變化,各灰斗排灰量比例變化,煙囪出口煙色變化等發現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