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6年有望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
廣州每天要處理14000噸生活垃圾。這14000噸生活垃圾,是否有減量空間?是否能避免單一填埋處理方式?答案是“有可能”。據悉,廣州每天進入終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超過一半是餐廚垃圾,若能先解決此類垃圾,廣州垃圾圍城問題,恐怕能解決一半。
根據廣州市城管委《關于廣州市資源環保考察團赴臺考察情況的報告》,廣州每天進入終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50.85%;而這一項數據在臺北僅為19.02%。由于廚余垃圾含水,間接導致了廣州進入終處理設施垃圾的含水率高達55.24%。這些垃圾如果進入焚燒廠,廠方則需要更多燃料去焚燒,成本大增;如果進入填埋場,將留下滲濾液過多、污染土地的隱患。
1噸垃圾可出300公斤有機肥
記者走訪發現,廣州其實有不少專門處理餐廚垃圾的設施。據廣州市城管委統計,截至2013年,廣州共有104臺小型有機垃圾處理機在運作,年處理量達4.5萬噸。
在廣州市越秀區城市管理局食堂內,一臺能供三口之家使用的餐廚垃圾處理機正在被測試:在加入剩飯、剩菜和菌種后,可產出有機肥的預料。回收企業將預料加工后,可制作農用有機肥。目前,越秀區城管局正測試該機器的耗電量,期望時機成熟時向社會推薦。
在越秀區人民公園,一臺園林綠化垃圾處理機被擺放在此。環衛工將每天清理的樹葉、樹枝等園林垃圾倒入機器中,也能產出有機肥的預料,這種預料經過混合加工后也能制作供農用的有機肥。
在番禺區清河農貿市場,有一臺餐廚垃圾處理機,日處理能力可達10噸,為目前廣州所裝備的餐廚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機器。
“農貿市場中產出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廚余垃圾,如果在市場內就將它們處理,廣州就少了一分垃圾圍城壓力。”在清河農貿市場設置餐廚處理機的廣州佰業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偉峰向記者介紹機器的運作:只見環衛工將1噸餐廚垃圾倒在處理槽中。順著輸送帶,處理槽內的餐廚垃圾被運到機器頂部進行粉碎壓縮,垃圾中水分被榨出,垃圾體積瞬間縮小;被壓縮后的餐廚垃圾,再被機器添加微生物菌種,進行漚肥,經過三到四天的漚制,最終會變成有機肥預料,可作綠化用肥;如果添加氮、磷、鉀等元素,還可達到農業用肥標準。
“1噸的垃圾進入機器后,最終可出來300公斤有機肥。”吳偉峰認為,該機器最大的貢獻,是讓垃圾即時減量。
兩年內布局大型終處理設施
“現有設施想完全做到餐廚垃圾不出社區,還是有點困難。”一名廣州區級城管部門負責人稱,盡管現有技術已有日處理能力超過1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機,但受制于老城區沒地安裝,廣州目前裝備的多為小型餐廚垃圾處理機。
據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科技信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還將建設餐廚垃圾終處理設施,“我們計劃在終處理設施中采用厭氧技術,處理餐廚垃圾。”該負責人表示,小型機器的處理過程需要接觸氧氣,被稱為“耗氧技術”;而大型的餐廚垃圾終處理設施,將采取處理過程隔絕空氣的“厭氧技術”,可使餐廚垃圾變成沼氣。“和焚燒廠將垃圾變為熱能可供發電一樣,沼氣同樣可發電,經過提純還可作為燃氣。”
“廣州已經對餐廚垃圾終處理設施有了布局。”該負責人透露,計劃在2015年前,讓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5000噸左右。目前,廣州市城管部門正落實推進黃埔區大田山日處理200噸的餐飲垃圾項目、增城市日處理200噸餐飲垃圾項目、蘿崗區東部廢棄物處理中心日處理一期1200噸、二期1000噸餐廚垃圾以及白云區李坑日處理1000噸廚余項目,“在規劃許可的前提下,我們會在焚燒項目周邊,規劃這類設施。”
2016年有望實現“零填埋”
和餐廚垃圾處理相比,廣州要建設7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則一直是政府在推進的事。
“原生垃圾零填埋,我希望2016年廣州就能做到。”廣州市城管委主任危偉漢在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時曾表示,建設如此多焚燒廠,更重要意義在于減少甚至完全拋棄垃圾填埋這種極易導致垃圾圍城的處理方式;他還認為,如果真的出現焚燒量富余,可以向臺北學習,將以前填埋場內已填埋的垃圾挖出來再燒。
“7座焚燒廠,早規劃,早拿下。”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在考察臺灣垃圾處理時也強調,盡早對焚燒廠規劃布局,能盡可能避免影響焚燒廠建設的鄰避效應。
技術再好,也要分類先行
生化處理、焚燒處理,廣州垃圾處理并非沒有技術,但這些技術有一個前提需要全民掌握和全民參與——垃圾分類。
廣州提倡家庭日常垃圾“干濕要分開”,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鮑倫軍認為:“家中擺兩個垃圾桶,一個裝其他垃圾,一個裝濕垃圾。”
而廣州市城管委分類處處長尹自永的名片上便印著:“干濕要分開——防臭”這一注解。“家庭生活垃圾主要還是干濕分開,”尹自永建議,廚余垃圾最好“日產日清”。
除了家庭、社區,廣州不少單位也在努力。在海珠區城市管理局食堂,餐桌上擺放著用普通垃圾袋和餐廚垃圾袋包裹著的兩個塑料碗,供吃飯的機關職員將垃圾分類投放。據了解,海珠區已要求區政府食堂和所有街道機關食堂,都要如此實施垃圾分類。每天海珠區城市管理部門,會安排一臺餐廚垃圾專用車輛,運輸機關食堂產出的餐廚垃圾。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技術,分類都是必需的。”廣州市城管委科技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在整個垃圾處理進程中,前段分類和后端處理同樣重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