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霧霾“量表”的人
天津市南開區復康路環境監測子站是全市27個監測子站的其中一個,這個監測子站坐落在市環保局大院內,監測站的設備儀器安裝在一座大樓樓頂上。
昨天上午,記者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爬上樓頂,來到了監測站的“重地”。監測站紅頂白墻,各種儀器正在工作。走進屋內,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監測子站內是恒溫恒濕的,這是對設備的保護,平時站內不設工作人員,都是設備自動進行監測數據的采集,然后匯總到三樓的環境監測中心進行分析,如果設備有故障會自動報警。記者看到,監測站內的監測儀器看上去有的像冰箱,有的像空調,形狀各異,都配有一個顯示數據的屏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數據包括了PM2.5、PM10以及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各種環境監測數據。這些數據監測出來,全部自動傳送到三樓的監測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員將監測數據整理后提供給有關部門,為正確作出環境空氣質量評價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從樓頂下來,記者來到三樓的環境監測中心,這個大廳內設置了一個大屏幕,屏幕上顯示的是同步的天津市環境監測平臺,也就是市民平時隨時從網上查看的天津27個環境監測站的實時圖像和數據。監測中心有關人員告訴記者:“環境監測平臺每天24小時實時公布監測數據,這就要求我們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工作。連日來,京津冀出現持續重度污染天氣,監測中心一直對空氣質量實時監控,并及時編制專報向有關部門報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