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蘊藏商機
中國土壤污染已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與農產品生態安全構成威脅。全國受有機污染物污染的農田已達3600萬公頃,污染物類型包括石油類、多環芳烴、農藥、有機氯等;因油田開采造成的嚴重石油污染土地面積達1萬公頃,石油煉化業也使大面積土地受到污染;全國受重金屬污染土地達2000萬公頃,其中嚴重污染土地超過70萬公頃,其中13萬公頃土地因鎘含量超標而被迫棄耕。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污染土壤修復研究,正經歷著由實驗室研究向實用階段的過渡,即將進入一個快速、全面的治理時期。
山東兆龍土壤消毒研究所所長丁兆龍介紹說:“對于目前國內土壤污染的具體情況,并沒有明確的官方數據。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屬污染有進一步加重的趨勢,不管是從污染程度還是從污染范圍來看均是如此。據此估計,目前我國已有六分之一的農地受到重金屬污染,而我國作為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國家,土壤中的污染對人的健康影響非常大,土壤污染問題也已逐步受到重視。”
在環境產業發達的國家,土壤修復產業占整個環保產業的市場份額高達30%至50%。國內的一些科研機構包括清華大學以及中科院等紛紛開始研究土壤修復項目。事實上,國內土壤修復市場正被國內外看好。國外的一些土壤修復咨詢機構,如荷蘭DHV集團等也紛紛進入國內,帶動了國內修復產業的意識、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經濟相對發達且污染場地較多的區域,也迅速涌現了一批土壤修復工程類企業。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并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及其冶煉排放、長期對土壤進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為活動引起的大氣沉降、化肥和農藥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嚴重。2006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污染防治專項工作視頻會議中表示,全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據不完全調查,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嚴重的土壤污染造成巨大危害。據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格局也初步形成:以北京建工修復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拿下了北京地區的主要大型項目;以杭州大地環保、北京高能時代為主的民營修復企業則分食長三角等地的中小型項目;山東兆龍土壤消毒研究所是新成立的專業從事土壤修復技術研究的,主要提供土壤熏蒸消毒和土壤活化服務。
我國開展了多個類型場地的修復技術設備研發。雖然可以羅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復技術很多,但實際上經濟實用的修復技術很少。
土壤熏蒸消毒及活化是主要采用的類型。它首先利用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熏蒸土壤方法,來殺死土壤中的土傳病、蟲、草,嚙齒動物等有害生物,然后再在土壤中添加有益生物的數量及種類以達到解決土壤重茬連作障礙的問題、降低土壤農藥殘留,改良土壤結構等措施。另外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也是被較多采用的。生物修復;利用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其中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土著菌、外來菌、基因工程菌、對污染物的代謝作用而轉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于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通過改變各種環境條件如營養、氧化還原電位、共代謝基質、強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達到治理目的。
植物修復:運用農業技術改善土壤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化學和物理方面的限制條件,使之適于種植,并通過種植優選的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吸收、揮發、分離、降解污染物,恢復重建自然生態環境和植被景觀。
今年,國家公布了《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相信隨著這一計劃的深入推行,我國土壤修復技術和產品也將隨著發展和提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